《西方哲学史邓赵版》(五)智者学派
第三节 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 概述
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爱派对“存在”的确立结束了早期希腊哲学的朴素状态。在此之后,智者学派将逻各斯灵活运用发展到一个极致,使之提升为对无形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入的理论论证的有力武器,催生了由苏格拉底尤其是柏拉图承担起来的“伦理学转向”的历史使命:
苏通过探讨事物的一般定义,追问事物“本身”的意义,从而把关注点从自然界移向人的道德世界;柏则把苏探究的事物“本身”从主观的抽象概念放大为客观的世界本质,从而创立了一种精致的“理念论”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希腊的自然哲学的发展并没有中断,而是向着更加精致化和科学化的方向演进:恩培多克勒在总结早期自然哲学的基础上,以综合的方式提出“四根论”,第一次把本原理解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而不是生成万物的原始开端;阿那克萨戈拉进一步提出了“种子论”,试图统一一与多的矛盾;德谟克利特则在原子论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一与多,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标志着古希腊哲学中结构自然观的最终形成。
而对自然哲学的元素与形而上学的本质之间的二元分裂,亚创建了他的存在论的实体学说,力图以一种合乎目的秩序的方式将二者统一起来,他综合各家学说建立起的形而上学体系成为了希腊哲学的百川之海,万仞之巅。
在这一时期,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上述四思想家除恩与德之外,都麋集与雅典,从-469年伯里克利从政到-323年亚历山大去世的这一百多年里,雅典城邦成为了各大思想各方异彩的园地。
V. 智者学派(Sophists / Sophistique)
· 智者学派形成的原因
1.爱派对论辩的重视
爱派最大的贡献在于,开创了对哲学观点的论辩风气,这种论辩风气把思想的形式当做一重要的东西突出出来,从而使任何一种哲学的观点如果不能经受住有效的形式论辩,就不具有真理性。在芝和麦等人那里,思想的形式甚至成为主要的,思想的内容反而降居其次。这种风气对当时的希腊哲学产生重大影响,在随即出现的智者派和苏等人的哲学中,这种论辩之
风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古希腊意义上的辩证法。
2. 雅典式民主的推广
希波战争后,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它实行的民主制度也成为各城邦效法的楷模。民主制使每个公民都能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鼓励人们为自身利益和城邦繁荣而充分展现自己的才智。在这种情况下,掌握辩论技巧,学习社会政治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公共政治生活和法律诉讼等方面立于不败之地,就成为了一种风尚。于是,社会中出现了一批专门以教授“智慧”为生的人,他们向人们传授论辩术、修辞学等技巧,并收取一定费用,这些人被称为“智者”。
· 智者学派的特点
严格来说,智者派并非一个统一的学术派别,智者们在哲学思想、政治态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分歧,但他们都擅长逻辑推理和语言技巧,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其思想中不乏有真知灼见,但也有惑人耳目的诡辩。柏笔下的苏轻蔑地称其为“批发或零售灵魂食粮之人”;亚也说:“智者的技术就是毫无是在内容的似是而非的智慧,智者就是靠一种似是而非的智慧赚钱
的人。”但罗素认为,柏等人之所以要攻击智者,只是因为他们智慧超。由于苏、柏等人的贬抑,“智者”(sophist)一词就被等同于“诡辩家”,后来的哲学家则更愿意自称或被称为“爱智慧者”(philosopher)。
V.I.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
约-490~-421年。出身于雷斯地区的阿布德拉城,是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也是第一个采用所谓“苏格拉底式讨论方法”的人。他从壮年就开始在希腊各城邦收费讲学,曾两次到过雅典,还为图里翁城邦制定过法律。在第二次访问雅典时,他曾与年轻的苏格拉底有过一次思想交锋,据柏在《普罗泰戈拉》中的记载,普声称他的职业就是向人传授“私人事务及公共事务中的智慧”。
西塞罗认为,苏第一次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实际上,普在苏之前就这样做了。普将注意力集中于城邦生活的智慧,而对先贤讨论的自然哲学和神学宇宙论缺乏兴趣。如果说早期的学派(无论它们的观点是如何对立)都把世界本原问题当作关注的焦点,那普则是古希腊第一个抛开该话题的哲学家。
基本思想
·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的著名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51D-153C
尺度、逻各斯只存在于人那里,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逻各斯去描述和衡量万物的存在和非存在:
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同上
如刮风时,有人感觉冷,有人却不,因此不能说风本身是冷的,只能说风对于感觉冷的人是冷的,对于感觉不冷的人是不冷的。这样一来,事物也就无所谓客观规定性可言,更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本原,一切均依每个人的立场而转移。
普的这种相对主义明显是针对爱派的绝对存在。爱派用抽象的“神”或者“存在”来否定现象世界(“非存在”),这“神”或“存在”是客观的,绝对的,它从根本上是超越感觉的,因此绝不会由
于个人感觉的差异而变化。但在普看来,这种绝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法证实的思想虚构物,每个人在自己变化不定的感觉中发现,他自己才是事物存在的唯一尺度。普明确说: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38页
后人认为他是古希腊第一位无神论者或神学上的怀疑论者。
“人是万物的尺度”无疑是对希腊哲学中作为“一”和“尺度”的逻各斯的解构。赫曾说:“不要听我的话,而要听从逻各斯,承认一切是一才是智慧的。”爱派也主张存在是一、普却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每个人的“多”。但普并未抛弃逻各斯,而将之“打碎”成了每个人内心的主观原则,是神圣的“一”变成了世俗的“多”。但逻各斯在每个人心中仍然是“一”,他把逻各斯变成了一种个人运用来自圆其说的辩论(诡辩)技巧,且为了清晰地表达意见,他不再依靠神谕,而是首次区分了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三性,划分了句子的陈述式、疑问式、命令式、祈使式等,还纠正了语法中的种种错误,成为了希腊语法的奠基人。
他是古希腊第一个收费讲授修辞学和雄辩术的教师,可见他虽强调人感觉的相对性,但并不
是一个感觉论者,而只是以感觉的相对性为例来证明人的判断或逻各斯的相对性。所以亚把他那句“人是万物的尺度”理解为“实际上是说正在认识的或正在感知的人,因为他们有各自的知识或感觉,所以说知识和感觉是对象的尺度。”这是比较全面的看法。
· 理论的相对性
普的相对主义有一条基本原则:“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这条原则在实践上源于智者们进行论辩的需要,而在理论上开创了一种主观辩证法,即把赫发现的客观世界的对立引入到思想中,是指尖锐化而成为矛盾。他将矛盾仅仅看作是主观方面的分歧,认为只要言之有理,这些分歧就都是可以成立的,从而导致一种“一切皆真”的相对主义,为此普甚至不惜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这条原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它自身也属于“一切理论”。所以柏如此评论:
它总是一个令人奇怪的学说,即摧毁其自身又摧毁了其他理论。《古希腊哲学》,第187页
普的这种做法虽导致了悖论的出现,且往往陷入诡辩,但也有力地揭露了理论中的矛盾,而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古希腊的辩证法正是一种劫难对方论证矛盾的论辩方法。同时,也由
于这种相对主义极大地高扬了个人主张的至上地位,普在社会政治和道德观上突破了神创论,不承认既定的社会秩序“天然合理”,而认为这些秩序只是一些个人“约定俗成”的结果,他由此成为西方社会契约论的先驱者。
V.II. 高尔吉亚(Gorgias)
约-485~-380年。出身于西西里的雷昂迪恩,据说曾师从芝与恩,擅长辩论。他曾游历四方,在雅典教授过雄辩术。著名演说家伊索克拉底和犬儒学派创始人安提斯泰尼都是他的学生,著有《论自然或非存在》等。
基本思想
高与普一样将矛头对准爱派,但两人方法不同:普用主观判断的多样性来否定爱派通过逻辑论证建立起来的唯一性;高则坚持爱派的逻辑论证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更专注于从理论上证伪爱派的基本命题。普的相对主义承认一切主观感受都是真的,高的怀疑主义则力图证明一切客观对象就是假的。他用了三个命题来表达这三层意思:
西方的劫难1. 无物存在 2. 如果有物存在,它也是人无法认识的 3. 即使令其可以被认识,也无法把它说
出来告诉别人。
这显然是分别针对爱派的三个命题:
1. 存在物存在 2. 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 3. 存在与思维的统一能被表述
和爱派一样,高主要用归谬法来证明命题,即通过揭露反命题的荒谬性来证明命题本身:
1. 无物存在。
为证明此命题,高首先设立了其反命题:“有物存在”。如果有物存在,则该存在物或是(A)非存在,或是(B)存在,或是(C)既存在又非存在。
(A)非存在物存在。
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非存在物就是无,说非存在物存在就是说它同时既存在又不存在;此外,若非存在物存在,那存在物就不存在了(因非存在和存在是相反的),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A)不能成立。
(B) 存在物存在。
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存在物存在,则或是(B1)存在物是永恒的,或是(B2)存在物是生成的,或是(B3)存在物既是永恒的又是生成的。此外,或者(B1')存在物是一,或者(B2')存在物是多。
(B1)存在物是永恒的。永恒也就是无限的(麦已证明这点),那这无限的存在物存在于何处?它不能小于它所在的地方,因为那样它就不是无限的了;它也不能等于它所在的地方,因为这样它就既是地方,又是物体,这显然是矛盾的;它也不能大于它所在的地方,因为这样它就没有地方可以存在了。因此存在物不能是无限的,也就不能是永恒的。
(B2)存在物是生成的。若如此,那它是从哪里产生的?它不能从 存在物中产生,因为存在物既已存在,就不是产生;它也不能从非存在中产生,因为非存在是无,无中不能生有。因此存在物也不能是生成的(与巴已证明这点)。
(B3)存在物既是永恒的又是生成的。永恒与生成是一对相互否定的概念,因此该命题是荒谬的。
(B1')存在物是一、若如此,则它或是可分割的,或是连续的,或是可度量的,或是物体,所有这四种情况都导致一能被分割为多,而不再是一、所以存在物不可能是一
(B2')存在物是多。多是一的和,既然存在物不可能是一,那它也不可能是一的和,所以存在物不可能是多。
(B1)(B2)(B3)(B1')(B2')均被证伪,因此(B)不能成立。
(C)存在物既存在又非存在。如果既存在又非存在之物都存在,那存在和非存在就被等同了,这将导致说存在物存在等于说它非存在,这是荒谬的,所以(C)也不能成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