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比亚迪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在全球企业并购的失败案例中,20%左右出现在并购的前期交易阶段,80%左右直接或间接地由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失败造成。我们回顾一下11年前比亚迪收购沃尔沃那场惊心动魄的蛇吞象跨境并购故事,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
之所以称为是“蛇吞象”,除了因为比亚迪用杠杆收购的方式18亿拿下沃尔沃,更在于与沃尔沃相比,比亚迪当年不过是一家历史刚20年、造车才13年,以生产低端汽车为主的企业,而沃尔沃却是拥有近百年历史,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品牌价值接近百亿美元、全球雇员达19,000多人的跨国汽车公司。资金、地域、文化、以及比亚迪作为我国汽车行业民营企业进行开创性交易的巨大复杂性。
比亚迪并购沃尔沃拉开中国车企参与全球竞争的时代大幕,双方协同融合的案例也频频成为哈佛商学院教授的研究对象与经典案例。向数家投资机构寻求融资未果,最终交易因为地方政府的支持与确认出资,获得转机。此次交易,同时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时任中国工信部部长的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毛德·奥洛夫松(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可见当时其对于中国民企、中国汽车产业的意义。
今日,IIR将从交易背景、交易结构、资金来源、后续追踪等角度,复盘此次并购。以下为正文:
交易背景:为什么要并购?
福特及沃尔沃汽车概况: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1903年,由亨利·福特先生创立于美国底特律,目前总部设在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福特汽车公司彼时旗下拥有的汽车品牌有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福特(Ford)、美洲虎(Jaguar)、路虎(Land Rover)、林肯(Lincoln)、马自达(Mazda)、水星(Mercury)和沃尔沃(Volvo)。此外,福特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汽车信贷企业—福特信贷(Ford Credit)、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赫兹(Hertz),以及汽车服务品牌(Quality Care)。
2008年前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车市萧条,福特也经营惨淡,且债台高筑。2007-2008年,共亏损150亿美元;债务更高达260亿美元。福特旗下的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先后被卖出(2007年将阿斯顿马丁以4.79亿英镑(约合人民币71.63亿元)的高价出售给由福特的车怎么样
英国企业家David Richards所主掌的一家财团;2008年3月印度塔塔集团出资23亿美元,成为捷豹和路虎两大品牌的新主人),品牌沃尔沃也同样陷入困局。
"沃尔沃"是瑞典著名汽车品牌,1927年由阿萨尔·加布里尔松和古斯塔夫.拉尔松在瑞典哥德堡创建。它曾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购得沃尔沃品牌。
2005年之前,沃尔沃是福特汽车旗下盈利最多的一个公司;2005年开始,受北美市场不景气和汇率的影响,沃尔沃汽车公司2005年利润下降55%,从10.54亿美元跌至4.61亿美元。2005年开始,此后三年公司亏损严重,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沃尔沃总收入出现大幅下滑,由2007年的约180亿美元跌至约140亿美元。2008年,沃尔沃税前亏损额高达16.9亿美元。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12.6%,跌至2009年的7.2%,销量仅有33.5万辆。
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堪称世界第一梯队。
比亚迪概况: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浙江比亚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以
销量计),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
比亚迪刚入市时,以低价获得市场;沃尔沃之前,比亚迪已开始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发展的战略转型。为了尽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比亚迪又提出“生产世界上最环保、最安全的车”的主张(2007年,发表《宁波宣言》,宣布战略转型,抛弃价格战,开始追求技术品质),正是基于这一战略思想,沃尔沃成为比亚迪的首要购买对象。
2005年成功在香港上市后,2006年开启跨国投资及并购之路。从2006年到2011年的5年间,比亚迪控股完成3次跨国并购及融资,强势践行跨国并购战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