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平菇
第一节概述一、生物学特征平菇是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阿魏侧耳、金顶侧耳、风尾菇、鲍鱼菇一类的总称。属于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平菇苗丝体呈白绒毛状,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发育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就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由菌盖、菌褶、菌柄组成。菌盖如贝壳状或扇状,常呈覆瓦状丛生在一起,幼时青灰,很快变为浅褐或褐黄至近白,直径5~20厘米或更大些。在菌盖下方长着长短不齐的菌褶,呈白,质脆易断;菌褶片上生有许多担子,每个担子上生有孢子,成熟时菌褶弹射孢于,呈雾状,落下呈粉状。菌盖下端偏生或侧生着菌柄,长3~5厘米,粗1~2厘米,白,中实柔软,丛生时各菇体基部常互相连接。平菇为腐生菌,生活力强,对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能力强,菌丝生长力旺盛,适应性强。玉米秸、玉米芯、麦秸、稻草、棉籽皮、废棉、木屑等均可作为平菇栽培原料。平菇栽培方法比较简单,其生长期短,栽培原料广泛,栽培场地多样,生产成本低、产量高、见效快,可周年生产。
二、生活条件(一)营养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碳、氮、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木材、稻草、麦秸、玉米芯等物质中的木质素、纤维素、淀粉及糖类可作为碳源。麦麸、玉米粉、黄豆粉、尿素、铵盐、硝酸盐等可作为氮源。石膏、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醋酸等可作为无机盐、维生素源。平菇对碳氮比的要求:营养生长阶段以20:1为宜,生殖生长阶段以40:1为宜。(二)温度平菇是广温变温结实性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温度是
5~36℃,5~15℃生长发育缓慢,15℃起开始加快,25~27℃最好。菌丝抗寒力强,能耐-30℃低温。子实体在7~22℃条件下均可形成,13~18℃生长最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愈大,子实体分化愈快,在20℃和10℃的交替环境中,子实体形成快而多。(三)湿度平菇为喜湿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基料内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左右。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0%~90%之间。当空气相对湿度过大,超过95%,会引起杂菌滋生甚至腐烂。(四)空气平菇是好气性菌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新鲜空气。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十分严格,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子实体就会形成畸形菇或很快萎缩死亡。(五)光平菇为喜光性真菌。菌丝生长发育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形成与分化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每天持续几小时的散射光,可使子实体很快形成。(六)酸碱度(pH值) 平菇喜欢偏酸性环境。菌丝在pH3~7.2之间均能生长,以pH5.5~6.5最为适宜。在配制培养料时,pH值应调整到6.5左右,酸性大时用石灰水调整.碱性大时用醋酸调整。为了预防杂苗污染,在用生料栽培时,pH值要调到趴采用发酵料栽培时,pH 值谓到8~8.5;发酵后料pH值为6.5~7。三、主要栽培品种我国目前主要栽培的有糙皮侧耳、紫孢侧耳、漏斗状侧耳和金顶侧耳等。
(一)形态特征糙皮侧耳:于实体菌盖重叠,呈覆瓦状丛生,或基部相连呈密集型丛生。菌盖直径4~20厘米,呈贝壳状、扇状或扁球状,边缘内卷。菌盖肉质肥厚,菌肉柔软、有韧性,白。菌褶白,菌
柄矩,侧生或偏生,一般为2~6厘米,白、光滑、内实。(1)紫孢侧耳:子实体多丛生。菌盖直径3~1
6厘米,呈扇形或肾形,表面光滑,边缘内卷,菌肉白,厚有韧性,不易破碎。菌褶白,菌柄短,偏生或侧生,白,长2~5厘米。(2)漏斗状侧耳:于实体单生或生。菌盖直径3~15厘米,脐状或漏斗状,边缘呈波浪形卷曲,形似风尾,故俗称凤尾菇,中央或偏中央处凹陷。菌盖颜收获时为褐淡黄。菌柄较短,在1~4厘米之间,侧生、中实。菌褶较短,狭窄、延生、较密。(3)金顶侧耳:子实体丛生或叠生。菌盖正扁球或偏扁半球形,渐乎展为漏斗形,盖面光滑,为鲜艳的黄,苗盏直径3~10厘米。菌肉白,皮下淡黄,肉薄、质密。菌柄近圆柱型,侧生至近中生,基部相连成簇,长2~10厘米,表面有细毛。菌槽延生,白至黄,幅宽、稍密,往往在苗柄上形成沟状。(二)品种特征(1)糙皮侧耳:是一种低温型品种,子实体多发生在秋春季节,菌丝生长温度为5~31℃,适温为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为3~20℃。子实体短期冰冻不死,化冻后,仍可继续生长。(2)紫孢侧耳:是一种低温型品种,子实体多发生在秋末春初季节,菌丝生长温度为4~35℃,适宜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为4~25℃,适宜温度为6~20℃。子实体遇短时冰冻无甚影响,化冻后可继续生长。袋栽时,必须加大通风量。(3)漏斗侧耳:谷称凤尾菇或环状平菇,是平菇的近缘种,同属侧耳属,具有生命力强,适应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容易,产量高等优点。适合用麦秸、稻草栽培,是一种中温型品种,子实体多发生在早秋春末季节。菌丝生长温
度为15~35℃,适宜温度23~27℃。子实体生长温度控制在10~25℃。(4)金顶侧耳:俗称榆黄蘑,属于中温型品种。菌丝生长温度为8~32℃,适宜温度24~26℃。子实体生长温度8~32℃,适宜温度2
4~26℃,现蕾时应有昼夜温差刺激。第二节栽培技术一、栽培场所及设施(一)室外阳畦栽培阳畦应选在背风向阳、地势稍高凉爽、接近水源、土质肥沃、土层较厚的地块,做畦东西走向,座北朝南。阳畦规格为宽1米,深30~40厘米,长度不限。做畦前先清除杂物,平整土地,如地面偏干,应用大水将表面喷温,表面稍干后将其夯实再挖畦。畦挖好后将畦底铲平踩实,畦间距离60厘米左右。做畦时将挖出的土翻到两旁,做成畦埂,畦北侧壁高于南侧,相差在15厘米左右。两畦间自然形成排水沟,排水沟又是操作时的人行道。畦埂最好用麦秸、稻草或其它杂草和泥垛成。畦壁再抹一层,以防畦边、畦壁倒塌。在播种前应将畦底灌足水,在畦底灌水渗下去之后在畦底、畦壁撒一层石灰粉,然后铺料、播种。畦上方常用竹竿、木条等支撑物做成支架,以支撑塑料薄膜和草苫子。在低温季节.菇场的北侧要加设风障。(二)塑料棚在塑料棚里栽培平菇,冬季仍可进行作业。1.半地下塑料棚选择土层较厚、土质粘重、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方建造。建造方法是在地面上挖宽3~3.2米,深1~1.5米,长度不限的坑道,在地上部分叠起1~1.5米高的围墙。打围墙时注意每隔1.5~2米留一对通气孔。顶部间距1.5~2米用竹片或钢筋做成拱形架,架上沿坑道纵面拉上5~6根铁丝拧紧固定,在架的上面覆盖塑料薄膜,然后用草苫覆盖。顶部最好开设凤尾菇栽培技术
活动天窗,以保证空气流通。2.地沟从地面向下挖深1.6~2米,宽2~2.5米,长度不限的地沟,挖出的土翻在沟两旁,上面用粗树枝或树干搭平,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及草苫即可。沟式菇房应注意留通气孔,气孔可在沟两侧设臵,基部距沟底地面O.3米左右。3.单面简易塑料棚建栅的位臵要座北朝南,地势稍
高。北墙高1.7米,脊高2~2.4米,宽6~8米,长度不限,南墙0.5米或不建南墙,东、西两侧墙自然惯斜,脊的垂直线距北墙1.5—2米,脊用粗木或粗竹竿搭成,脊下每隔2米用立杆支撑,在脊梁上南北方向搭粗竹竿或厚竹片,间距1米左右,竹竿搭在南墙上或将竹片直接弯到南墙位臵的地面固定,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及草苫。4.小拱棚在深20~30厘米,宽1.5~3米,长度不限的畦面上,每隔30~40厘米把高约1米的竹片弯成弓形插入两边固定好,棚架覆盖塑料薄膜,薄膜外面同样用弯成弓形的竹片插人两边至压紧薄膜为止,上面再覆盖草苫。(三)室内栽培即用空闲房屋如地下室、人防工程、菜窖、果窖或厂房等栽培。(四)大田栽培1.玉米平菇间作套种选择地势乎坦、通风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砂壤土土地。先施足基肥,经深耕、细耙、平整后调整畦田。玉米畦宽60厘米,种植玉米3行,株距20厘米;平菇畦宽25厘米,深10—20厘米,走道兼排水沟宽30厘米,依此顺序调整畦田。田地两头种玉米3~5行为保护行。2.蔬菜平菇间作套种选择准备播种黄瓜、芸豆、佛手瓜等地块,根据土地种植规模,选择架内单行或双行畦田作平菇。单行间作平菇,种植蔬菜畦田为宽35厘米的两行,两菜畦间留宽30厘米的一行播种平菇,长度不
限。两菜畦外再留两条50厘米宽的水沟。双行间作平菇畦种植蔬菜宽30厘米,两菜畦间各留30厘米宽的两行播种平菇,两行平菇畦间20厘米的土埂,以便管理及采收,长度不限。靠菜畦外边支架爬瓜蔓,蔬菜畦外边留50厘米宽的两条水沟。3.场所消毒大地阳畦栽培时,做畦后要喷洒敌敌畏杀虫,撒些石灰会起到驱虫杀苗作用。菇房在使用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在进料前2~3天把菇房门窗封闭好,按每
立方米用甲醛5~10毫升与3~5克高锰酸钾混合,进行杀菌消毒。消毒后封闭门窗24小时后再开宙排气,即可进料使用。重茬菇房收完菇后,要及时将所有可拆除的物品移至室外进行彻底清洗,并喷洒石灰水消毒。二、栽培原料及配制方法(一)主料选择与质量麦秸、稻草、玉米秸、玉米芯、豆秸等作物秸秆,应选择新鲜、干燥、无雨淋霉变的为好。麦秸、稻草截成6厘米的小段或整草不截;玉米秸、玉米芯、豆秸用粉碎机粉碎过直径15毫米筛孔。(二)糟料选择及质量麦麸、玉米粉、豆饼粉要求不结块、不霉变。石膏、生石灰、复合肥、尿素、硫酸镁、过磷酸钙、鸡粪(提前发酵腐熟)等。(三)配方1.玉米芯(粉碎)5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石膏粉1千克、尿素0.1千克、50%多菌灵100克,水适量。2.稻草粉68%、豆秸粉(或玉米芯粉)30%、过磷酸钙1%、硫铵1%、含水量60~65%。3.玉米秸粉100千克、麦麸5~10千克、豆饼粉3千克、尿素0.5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硫酸镁0.1千克、石灰5千克、水200~220千克。4.稻草30千克、麦草70千克、石膏1千克、磷肥1千克、生石灰1.5千克、尿素(或复合肥)0.5千克、水120~140千克。5.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