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问题中国近代化与现代化的区别
[综合问题]中国近代化及现代化专题
一、近代化的概念
书虫读后感近代化也叫现代化,A、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B、从过程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C、从内容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完成这一任务必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二、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1、背景:A、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B、西方经济侵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为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内容:A、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B、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C、新思想的萌发、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可按经济、军事、教育、思想归类)
3、特点: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主要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的、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尚未提上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向科技文化、教育领域渗透。
思考:为什么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经济、军事、思想文化)
中国工业化起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生产方式: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半封建社会形成。外资与封建势力共同压迫民族资本主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从政治看:新的政治力量出现,开始参与领导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外国侵略势力进行斗争,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1、背景:A、列强侵略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瓜分狂潮、联军侵华——以华治华、分而治之)B、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清政府放宽设厂政策及奖励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辛亥革命;实业救国;爱国运动;利润刺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封建专制统治和军阀混战;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中共的成立。
2、内容:⑴经济领域: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长足发展。
A、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及辛亥革命、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20年代又走下坡路。
B、产生了官僚资本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经济。⑵政治领域:重大突破,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A、维新派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B、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清政府进行了预备立宪。
C、革命派成立资产阶级政党,制定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从清政府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资产阶级看:发生了保皇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从北洋军阀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
主义,中国近代化进程遭到逆流。从中共看: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经、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⑶思想领域: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A、维新派以进化论为思想基础,宣传维新思想,B、革命派把西方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C、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五四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⑷军事领域:百日维新
鼓声迎来万年红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清末新政改革军制,编练新军。⑸文化教育领域:新的教育体制的确定。百日维新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开设经济特科。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民间借贷有哪些冬至吃饺子的顺口溜(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1、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打断。解放战争时期,美国的资本输出与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相结合,把中国的近代化推入了绝境。
2、表现:⑴经济领域: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政策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官僚资本
的形成,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B、民族资本主义有显著发展,但受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制,抗战时期逐步萎缩,官僚资本膨胀,沦陷区民族工业破产,战后国统区经济陷入绝境;C、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长足发展。(十年对峙、抗战、解放战争时期)⑵政治领域:A、国民党一党专政形成,影响了民主制度的发展。B、中共寻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形成了与国民党政权对峙的局面。C、中共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建设民主、自由、独立、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口号,领导人民夺取了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背景: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的代表;抗期间,奉行一党专制政策,制造反共摩擦,抗战后,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压制民主,政治民主化走入死胡同。)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曲折和发展(1949——20
世纪末)
1、起步阶段(1949——1956)
背景:国际:两极格局下的两大阵营对峙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中国,苏联承认并支持中国。
国内:新中国建立,处于由新民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政治领域:A、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B、1949年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新中国的政体。通过了《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C、中共与民主党派实现行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对少数民族地区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学车的步骤经济领域:A、建立国营经济,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国民经济恢复并初步发展。B、一五计划确立了我国工业化的方针,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优先发展生工业对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了决定性的确作用。)
2、曲折探索(1956——1978年)
政治领域: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
经济领域:A、1956——1966虽然有、人民公社化等错误,但经济建设仍成就巨大;B、十年工业化几至停顿,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工业化建设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3、现代化的新时期(1976——今)
背景:国际:美苏争霸消长,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强。
国内:吸取东欧巨变和文化革十年的教训;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把马克思主义和具体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
政治领域: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B、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转折。(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任务。)C、全国展开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D、1982年提出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任务,完善了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E、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F、十五大,阐述了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政治纲领是:在中共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民主法制进一步发展。) E、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取得了巨大的飞跃。(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经济领域:A、工作重心转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粮棉产量世界第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的设定和上海浦东的开放,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建成了一大批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的工程项目,如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十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工业体系完备实现了工业化。)B、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夫妻双方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注:教育、军事领域略。
三、重、难点问题
1、中国近代工业的特点
中国近代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具体特征:
A、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经历曲折。
B、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段中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极其微
妙的角,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C、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历本原始积累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