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此前的29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此后的31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简称为两个“30年”。对于这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文献都有全面充分的论述和明确的结论。但由于前30年的探索走了一条曲折之路,既有成功的欢乐,也有走入歧途而造成的痛苦与迷惘,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明显突出,故而,人们对此的认识和评价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从近些年来民情民意的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理论界、新闻媒体的议论看,人们对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研讨分歧较大。这些分歧有的是学术上的不同观点,有的是思想认识上的差异,还有的是政治立场上的对立,也有个别人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有意或无意中夸大事实,以偏概全,偷换背景,任意编造,将两个30年对立、割裂开来。或用前者去否定后者,用后者去否定前者;或将前30年说成漆黑一团,是什么“一个又一个错误的集合”,甚至将整个时期污蔑为专制主义的历史;或把后30年歪曲成脱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是所谓“渺渺茫茫的共产主义,模模糊糊的社会主义,羞羞答答的资本主义,遮遮掩掩的封建主义”;等等。这些议论和看法,特别是个别人的做法和观点,虽仍是认知上的差距,却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西方敌对势力实现“分化”、“西化”图谋的重要手法之一就是“欲乱其国,先乱其史”,“欲灭其国,先去其史”。当我们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具有科学理性、民族自尊自信的哲学社会科
学工作者,理应对此作出旗帜鲜明的回答,促使人们确立正确的观念,形成基本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一考虑,笔者将一些感受和看法写成此文,求教于诸同志。
公司名依笔者看来,正确地认识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
企业愿景价值观
员工辞职信范文实质上是一个正确认识中国人民2009年第10期
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
荣开明
作者简介荣开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是一个关系国史主题、主线、主流的重大问
人代会标语题,也是关系能否准确把握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共识,既有现实紧迫性,也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必须着力从理性认识上弄清三个关系:前30年探索中成就和失误的关系、前期探索中的失误和后期改革开放成功的关系以及前后两个30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决不能将两者对立、分割开来,更不能用前者去否定后者、用后者去否定前者。
[关键词]新中国60年前30年后30年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9)10-0021-08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两者探索的主题、主线、主流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在探索中取得良好开端后出现了失误,故而两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和辩证过程,不能因为前期有失误,后期存在诸多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就将其对立和分割开来,用一个去否定另一个。正确认识两者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只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在研讨三个关系问题上下气力。一是前30年探索中的成就和失误的关系,明确成就和失误相比,成就是主流,处于主要的、第一位的地位。二是前期探索中的失误和后期改革开放成功的关系,明确探索中的失误,既造成损失、危害,具有消极性,又逼着人们从错误中学习,达成改革开放的共识,具有积极性,已转化为成功实践的发展动力和精神财富。三是前后两个30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明确前者的探索为后者的辉煌创设前提、打下根基、积累经验(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后者是在继承、扬弃和完善前者基础上的历史性飞跃和重大创新,没有前者的奠基,后者固然难以创造辉煌;没有后者的改革开放,前者也难以维继。两者虽有重大差别,但却内在地统一于中国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二、正确认识前30年探索中的成就和失误的关系
谈及前30年的探索,曾作过多角度的评价。从新旧中国对比的角度他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我们的经济建设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速度。”[1](P167)认清这一点,就要把战争后100多年的旧中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作对比,明确新中国的成就是十分巨大的。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他指出:“从建国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2](P116)从区分不同时期发展情况的角度他认为前30年主要可以分作四个段落:第一,建国后的头八年(有时也说前七年),“也就是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上半年,我们的发展是健康的,政策是恰当的。”[2](P253)“我们搞得不错”,[2](P269)“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1](P167)“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1](P302)但“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单一,以致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3](P801-802)第二,“文化大革命”前十年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应当肯定,总的是好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这中间有过曲折,
犯过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经济上发生过问题,但总的说还是有发展。”[1](P302)其间“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2](P2)“一九五七年以前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以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1](P294-295)“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2](P115)“一九五八年的‘’和人民公社运动,完全违背客观实际情况,头脑发热,想超高速发展。”“给我们帯来很大灾难。”[2](P253、234)六十年代前期国民经济的调整,“我们把困难的情况如实告诉人民,‘’的口号不再喊了,并且采取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政策、步骤和方法,一九六二年就开始从困境中恢复,一九六三年、一九六四年情况比较好。”[2](P136-137)“但是指导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一九六六年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2](P234)第三,“文化大革命”十年“走到了‘左’的极端,极左思潮泛滥”。[2](P137)“这是一场大灾难,经济方面完全乱了。”[1](P314)“是严重的、全局性错误。它的后果极其严重。”[1](P302)但他同时客观地分析了发动这场革命的主观动机:“同志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1](P149)强调定性要适度,不能极端
化、简单化。“‘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它的确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但也绝不能简单地把这个历史事件说成‘反革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种实事求是的立场。”[1](P365)还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外事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尽管国内动乱,但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是受到国际上的承认的。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提高。”[1](P305)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恢复中日外交关系,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都是那段时间办成的。“有的同志说,‘文化大革命’中党不存在了。不能这样说。党的组织生活停止过一段时间,但是党实际上存在着。否则,怎么能不费一一弹,不流一滴血,就粉碎了‘四人帮’呢?”[1](P304)可见,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同时,又不能否定“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政府所做的必要工作和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更不能因此而否定那一时期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第四,粉碎“四人帮”挽救了党和社会主义,是个重大胜利。本应成为历史的伟大转折,但由于“两个凡是”指导思想的影响,基本上还是因循“左”的错误,经历了两年徘徊时间。
正是在上述思想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一年多反复讨论后,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三十二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还是主要的,忽视或否认我们的成就,忽视或否认取得这些成就的成功经验,同样是严重的错误。”[3](P794、798)还指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我们的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
顾名思义的顾是什么意思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当然,这一切绝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3](P815—817)
此后党的重要文献中都始终明确地指出了这一最基本的观点。如1989年,在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四十年,是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十年,是经历艰难曲折、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发展进步的四十年,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独立自主、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四十年。”[4](P611)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5](P1896)200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这85年里,我们党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总起来说,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6](P519-520)
上述一系列论述告诉我们:前30年的历史虽出现过失误,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失误,但总体上看,失误和成就相比,成就是第一位的、主要的,是主流,失误是第二位的、次要的,是支流。在看待前30年的历史上,绝不能主次颠倒,本末倒置。颠倒了,倒置了,就会犯原则性
的错误。同时还告诉我们:对前30年的失误要作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所谓对失误的具体事物作具体的分析,就是要客观全面地而不能孤立片面地去分析和对待失误,更不能因为有失误,就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把这一整段历史全面否定。这里至关紧要的除了前述将失误和成就放在一起权衡,分清其主流与支流之外,还有多方面的情形值得重视。
第一,对失误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能夸大或缩小,更不能把正确的也说成是失误。如前30年初期,思想文化领域进行过《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文艺思想、胡适思想等几场比较大的批判运动,发生过学术性问题简单化、政治化的倾向,有的还混淆了敌我、敌友的界限,这是错误的。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正是那些大张旗鼓的批判,与当时进行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相伴随,才使文艺界、学术界、教育界原先存在的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受到了强烈冲击和迅速清理,促使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不加以具体分析,将批判运动中的错误连同其中合理的、正确的成分一概否定,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难以解释为什么在短短几年内就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文化知识界的主流意识形态,也难以解释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直到今天仍然能占据着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第二,对普遍的、全局的失误,还是个别的、局部的失误要加以区分。前30年的失误只有像“”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文化大革命”中的“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等错误,是普遍的、全局性的,其他都是个别的、局部的,甚至是一经发现就得到了纠正的。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失误夸大为普遍的、全局的失误,更不能得出前30年的历史是“一连串错误集合”的结论。
第三,对普遍的、全局的失误和失误时期的具体工作要加以区分,不能因为某一时期犯了普遍的、全局性的错误,就把那个时期具体工作中的成绩统统否定。上述关于不能因“文化大革命”时期犯了普遍的、全局性的错误,而否认该时期经济工作、军队工作、对外工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论述,就鲜明地区分了这一点。
第四,对失误要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把在当时可以避免的和由于客观条件限制难以避
免的失误加以区分。前30年的失误,从客观条件限制上看,主要是实践不够,缺少经验;物质不够,缺少条件。如这一期间在长时间内积累率过高,对消费品生产的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不足,给人民生活造成许多困难;尤其是对农业、农民征收过多,造成农村大部分地区面貌长期变化不大。这首先是由于积累与消费比重安排不当,对农业、农民、农村兼顾不够,同时也有受到当时物质条件限制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要尽快增强国力、巩固国防,只能走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道路。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投资、大批物资和尽可能多的商品粮,这就要求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把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用于钢铁、机械、煤炭、电力、铁路等基本建设。这也决定了当时不得不在一段时间内对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对木材等原材料实行计划分配,暂时抑制人民的消费,牺牲农民的一些利益。从根本上讲,这是从当时情况出发不得已而作出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为工业化打基础而付出的必要代价。不能因为后来条件变了,就把前面实行的正确政策也统统说成是错误的。
第五,对造成失误的主观原因进行分析,要把好心办坏事与个人专断、个人专断与专制制度加以区分。前30年的失误,有经验不足等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不够端正等可以避免的问题;在可以避免的问题中,有个人专断造成的,也有急于求成造成的。急于求成肯定不好,但正如所说:“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2](P139-140)
个人专断则与此不同。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个人专断产生的思想根源在于骄傲,在于脱离实际和脱离众;社会原因在于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缺少制度化、法律化,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历史原因在于长期封建社会造成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影响。但是受封建专制主
义思想的影响与封建专制制度又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思想作风问题,后者是社会性质问题。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制度是与个人专断之类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格格不入的。也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提出并着手纠正这种现象,才能在提出这一问题时不是把它仅仅归咎于某个人或某些人,而是注重于总结经验,并在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从制度上杜绝后人重犯类似错误。
三、正确认识前期探索中失误和后期成功的关系
谈起探索中的失误或错误,人们往往对它的危害性、破坏性的一面易于理解,而对它可以从反面教育我们,变坏事为好事,变失误为成功,对认识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不大容易理解。其实正如所说:“成绩有两重性,错误也有两重性。成绩能够鼓励人,同时会使人骄傲;错误使人倒霉,使人着急,是个敌人,同时也是我们很好的教员。”[7](P315)恩格斯也曾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8](P149)那么,前期的错误究竟从哪些方面促进后期的成功,对认识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呢?
第一,错误逼人深思,向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方面,有步骤地提出了一系列扭转长期“左”倾错误的重大决策,并且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开辟了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被“文化大革命”的失误逼出来的。没有“文化大革命”及其前期的失误向人们提出的一系列认识上的新课题,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就不会有今天认识上的巨大飞跃和历史性的伟大变革。
第二,错误使人清醒,从反面加深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常常有这样一类情形,即在规律正常地起作用时,往往不大引起重视,而一旦遭受违反客观规律后的惩罚,就能深切地感觉到遵循客观规律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千方百计地从失误的教训中寻出规律,用以指导实践获得成动。豫剧红脸王洪先礼
第三,错误给人磨练,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周恩来说:“成功的个人、团体和事业必定是从错误的改正中磨练出来的。”[9]错误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可以从两个不同方面去看。一方面它是挫折、失败的表现和记录;另一方面它又是向真理的逼近。因为真理实际上也是对错误的排除,排除的错误越多,就越能接近真理,证明了认识上的“伪”,就容易达到认识上的“真”。
第四,错误映衬着真理、刺激着真理的发展。“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7](P390)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真假、分清是非、区分善恶的
—它受到的敲重要方法,有错误作陪衬,真理就能更加绽放出灿烂的光辉。“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
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10](P69)“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7](P390)一种理论、观点、学说的出现,常常会遭到与这种理论、观点、学说相对立的另一派的反对。要使自己的理论、观点、学说确立起来,就要接受对方的挑战,解答对方的诘难,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实践的检验。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经过反复争论,去伪存真,真理才能最终被确认。对立面的存在,常常是刺激自己认识深化、向前发展的动力。
第五,错误中有某些正确的成分或合理的颗粒。错误从总体上说是不正确的,是违背客观实际及其发展规律的。但是有些本质上总体上错误的东西,也能“从不正确的形式和人为的联系中出正确的和天才的东西”。[11](P493)因为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所产生的错误理论、学说,不像观察错误、计
算错误和其他一些明显的错误那样简简单单,除了错误以外就什么也没有了,认识发展中的错误作为认识发展过程的一个曲折阶段,必经环节,常常包含着某些正确的成分或合理的颗粒。“今天已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认识也有它合乎真理的方面。”[11](P240)“谬误不是真理的绝对对立。……谬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