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特购物街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虽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有着自己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城市肯定是最让人喜欢的城市,也是最让人难忘的城市。
——新周刊《城市魅力排行榜》
太原特购物街
2007-02-13 太原旅游网
太原钟楼街是太原市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商店林立接踵,游人如织。规模比较大的商场有开化寺、汾酒大厦,经营百货。再次有二轻、东方商厦、南方商厦、今格服饰、
羊毛衫大厦等。另外有各种规模较小的服装店、休闲店、鞋店等。还有一些太原市知名的饭店,如老鼠窟、清和元饭店。但这条街上服饰风格趋向大众化,流行化,大都缺乏特和规模。并随着一些大型商场的兴起,这里也远不如从前兴旺。
随着一些大商场的加盟,柳巷这条街越来越繁华热闹。华宇超市、贵都百货、中昌
商厦、万嘉大厦是较有规模的商场。工贸大厦以品种齐全的布料而知名。与迎泽街交叉处是几家较大的大众服饰店,万事发、红宝、绿宝等,主要经营流行服饰,做工与面料不是很考究,价格可以砍得很低,购买者多为年轻女性。柳巷与钟楼街接口处有柳巷大鞋店与各鞋店。街头两侧另有各种名品专卖、休闲店、皮具店、头饰店、内衣店等。还有不少快餐店,如家家乐、东方快餐、加州牛肉面等。
每逢夜晚灯火初上,这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太原市最大的夜市开市了。商品品种多样便宜,有服装、皮具、玩具、饰物、小吃等,眼光好的话,也能拣出不错的东西呢。
桥头街在钟楼街的东边,也有不少商店,这条街专营戏剧服饰以及与戏剧有关的用品。太原市知名的饭店清和元也在这条街上,购物之余还可享受美食。
柳南夜市一条街每逢夜幕降临,这条太原规模最大的夜市街开始营业,主要以经营服装、百货、小商品为主,如果有眼光,也能到一些不错的小玩意。
太原食品街:
太原食品街,南起钟楼街,北至鼓楼街,是以天津十八街为蓝本建造的街道,凭借其仿古明清建筑和汇聚八方风味的小吃,曾一度繁华。而现如今,这里却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近期,食品街的道路要进行改造,很多建筑可能要被拆除了。
太原食品街:“舌尖上的地标”成被遗忘角落
“1984年,政府提出食品一条街规划后,动员太原有特的小吃进驻,集资建房,每平方米1400元。只要买这里的商铺,政府给予无息贷款的优惠政策。“当时我父亲杨永才在钟楼街摆地摊卖灌肠多年,荞面纯正,口感筋道细腻,爽滑利口,在太原市小有名气,人称‘灌肠大王’。于是,我父亲响应政府号召,贷款买了一个100平方米的铺面,就是现在的帽儿巷35号。0.25元一碗灌肠,一天的毛利才200元。父亲不想让我们背负债务负担,后来又将50平方米卖给了别人。当时其他街区的普通门面房价格每平方米400元。“我们算是最早入驻食品街的商户。那会儿,太原人也没什么游玩的地方,食品街算是当时太原市建得最好的一条街了,每天人很多。街口有专人守着,只许步行,不许车辆进入,是太原市第一条步行街。”杨记灌肠店老板杨伟感慨着当初的情景。
当时,杨记灌肠店平均一天的客流量约有2000人,逢节假日则会更多,常可看到灌肠店门前排着一条长龙的壮观景象。
“太原也有夜市吗?有的,它就设在食品街……霓虹闪烁,彩缤纷,一路观来,够得上‘晋’字号特的小吃比比皆是:大把拉面、转盘剔尖、飞刀削面、猫耳朵、揪片……各地来太原的游客,在这里同样可以吃到家乡的美味: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朝鲜延吉面、四川凉面、上海小笼包子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段话摘自1986年8月24日《山西日报》的一篇文章。“太原饺子馆的电热锅支在店铺前,两个小伙子精湛的飞刀削面吸引了众多顾客,几位外国游客太原食品
伸出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连赞‘真棒’。‘杨记’灌肠店里更是门庭若市,一条‘人龙’排到街中……”文中描述了食品街当年的盛况。
那时,太原市民谁家来了外地的亲戚朋友,总要领着到食品街吃一顿,食品街成为太原市的窗口。
一种美味的失落
据《太原市志》记载,2001年,食品街北口书写“太原食品一条街”的门牌楼因修建鼓楼广场而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块照壁——“三晋文哲壁”。文哲壁的正面朝府东街,雕有《地灵图》,左吕梁右太行,汾河之水流贯其中,浓缩了山西境内的秀丽山川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背面朝食品街,刻有先秦音乐家师旷、汉代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地理学家裴秀、初唐诗人王勃、中唐文学家柳宗元等9位三晋先贤的雕像及生平简介。
从此,食品街的“北大门”向车辆关闭,唯有行人可通过照壁旁边的栅栏口自由出入。之前的食品街四通八达,此时,各条通路中,一条路被照壁阻隔,一条路实行交通管制,一条路还破烂不堪。车进不来,人也渐渐不愿意来了。
太原市的整体发展规划是南移西进。进入本世纪,亲贤北街、长风街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商业圈崛起。交通不便、街道狭窄,没有停车位的食品街像失去了魂魄,萎靡不振,越发没了
生气。当年气势恢宏的门牌楼漆皮脱落,部分商铺残垣断壁,房顶杂草丛生。与相距不远的铜锣湾相比,这条街更像是一个姿尽失的老人,陈旧破败是它给人的直观印象。
2012年6月15日中午时分,食品街上行人寥寥。“你们几位,吃点啥,里面请。”一家饭店的老板站在门口,满脸堆笑招揽着客人。生意不景气,部分饭店卖完午饭后便关了门,晚上不再营业。有一些商铺在窗玻璃上贴出了“转租”的字条。“当年经营的饭店大多数属国营性质,那个年代的人非常敬业、诚信,在菜品上不敢有半点马虎,做出来的饭菜有质有量,卫生也讲究。”在钟楼街、食品街卖
冷饮几十年的梁师傅回忆着。“太原实习饭店的过油肉,肉嫩、味香、量足;太原馄饨馆的馄饨个个皮薄、馅大,汤味鲜浓,才5角钱一碗;太原烤鸭店的烤鸭肉肥、味美,才几元钱一只……”
山西省银行
民国八年(1919年)1月1日,阎锡山下令接手原山西省军政府兴办的山西官钱局,改组为山西省银行,资本总额定为三百万元,设总管理处于太原,首任总理阎维潘,协理齐梦彪。鼓楼街山西省银行旧址根据“山西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山西省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以经营普通银行事业,调剂全
省金融为宗旨”;“设总行于山西省城,总辖各行一切事务”;“除山西省垣外拟于北京、天津、汉口、上海、张家口、归化、包头及省内太谷、新绛、忻县、大同、长治等处先行设立分行”。山西省银行的营业范围为:(一)存款;(二)放款;(三)汇兑;(四)买卖生金银;(五)折收未满限期票及汇票;(六)代素有交易之银行、公司、商号及个人收取各种票据之款项;(七)代人保管贵重物品;(八)兼营储蓄业务。
民国十七年山西省银行拾元该行发行一元至一百元银元票,以后又发行辅币劵、铜元劵,皆通称“晋钞”。阎锡山参加军阀混战向外扩张时,兼领冀、察、绥三省及平、津两市,晋钞也通行到这些地区。
山西省银行开办之初,只办理普通业务,对于山西省财政厅的款项收支,与一般银行手续等同。二十年代初,方根据阎锡山省署财政的需要,在其太原分行下设立了“省金库”。省金库作为银行中之专门机构,一方面代财政厅收发各种款项、支付军政各费;另一方面兼管发行和兑换“金库券”(阎锡山所设置“山西地方公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