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滚动检测卷三 中国现代政治滚动综合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鲁”的是哪一类( )
A.王室子弟 B.功臣
C.商代贵族 D.诸侯
答案 A
解析 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鲁,伯禽是王族,故A项正确。
2.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________”,通管
盐铁、度支、户部……目为“计相”。《宋史》引文中的“________”应是( )
A.户部尚书 B.三司使
C.枢密院 D.中书门下
答案 B
解析 由“贡赋”“度支”等可知与财政有关,引文又出自《宋史》可知应是B项。
3.《中华大帝国史》部分章节:“第七章 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 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此记载所属内容指的是中国哪个朝代(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个朝代实行“海禁”政策和内阁制,故D项正确。
4.(加试题)下图所示,雍正帝为解决该地区的难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设立军机处 B.推行密折奏事
C.改土归流 D.设理藩院
答案 C
解析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这时雍正帝要解决的问题是边疆少数民族问题,军机处是雍正帝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而设立的,故A项错误;推行密折奏事是为了加强皇帝的专制统
治而采取的措施,故B项错误;改土归流是雍正帝为了加强对云南、贵州、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而采取的措施,故C项正确;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故D项错误。
5.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外来诱因是( )
A.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 C
解析 中日甲午战争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各阶层民众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形成了“救国热潮”。
6.地名的不断沿革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自明清时期始,北京某地的地名历经“江米巷→
①Legation street(使馆街)→②东交民巷→③反帝路→④东交民巷”的变化。其中名称①最可能出现在( )
A.清末民初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C.“”时期 D面试介绍范文.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 A
解析 根据“使馆街”可知此地设有外国使馆,联系所学《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可推断是在清末民初 ,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7.1905年,有一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对这一宣言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宣言出自《临时约法》
B.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
C.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
D.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答案 A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是时间“1905年”,《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
8.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已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却反对革命,可知其为维新派代表。
9.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
①居住和租地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关税自主权 ④最惠国待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借方和贷方是什么意思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梁朝伟获奖信息可以判断,这些“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是租界,故①正确;“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知租界内拥有领事裁判权,故②正确;关税自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材料中没有体现,故③错误;最惠国待遇是国与国之间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待遇条款,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④著名珠宝品牌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0.一张发行于1900年的法国明信片上所描述的画面,有8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正在围攻“中国龙”,但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
B.美国推出“门户开放”政策
C.清王朝的抗争
D宝格丽晶莹纯香.爱国官兵在反侵略战争中的抵抗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企图是不可行的,从而采取扶植中国清政府的策略,以华制华,故选A。
11.下图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两面国旗,其变化反映出的政治发展趋势是( )
图一 大清的龙旗 图二 民国五旗
A.从贵族政治到民主制
B.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
C.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
D.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答案 B
解析 旗帜的变化反映了政治体制的变化,图一反映的是君主专制政体,图二体现的是民主共和政体,故选B。
12.“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杆,一个注重笔杆。”上文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A
解析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党内合作,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众运动,忽视革命领导权和建立武装。当两党互相合作时,无疑是一对优势互补的搭档。
13.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
A.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答案 B
解析 国共两党之所以能实现合作,主要是因为两党承担的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故B正确。
14.经过了大革命的洗礼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下列历史事件属于其实践的是( )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②打土豪,分田地 ③秋收起义 ④反“围剿”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属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属于其实践;其内容包括根据地建设,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和反“围剿”的武装斗争,故选D。
15.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其历史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红军长征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D.抗日战争胜利——辛勤的劳动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答案 C
解析 红军长征的胜利仅仅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6.“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种评价适用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B
解析 由“少数民族地区”“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答案选B。
17.“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宪法指1954年宪法,该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分析备选项,A、C、D错误,本题选B。
18.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
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由人民选出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人民当家做主,故应选C。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推荐产生。
19.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了中国各民族杂居的历史状况和相互融合的现实,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
20.“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联”。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答案 A
解析 “民主”的含义是人民当家做主,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文化大革命”时期却曲解了民主的含义,将“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根本,被少数人错误地利用,打击大批党政机关各级领导人及各界人士,是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1.1981年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强调的是( )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信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依法治国原
则。故选B。
22.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