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与《超级女声》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铭玮
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3期
作者:赵铭玮
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3期
[摘要]《中国好声音》与《超级女声》都是我国电视娱乐节目领域的翘楚,二者在营销策略、操作手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性,在参与者层面以及规则层面也存在不少差异,本文将对此做深入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电视娱乐节目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 超级女声 共性 差异性
中国好声音 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085-02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引发了空前的收视热潮,被誉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扛鼎之作。之后,各家卫视竞相效仿,推出了很多类似的选秀节目,但大多缺乏新意,欠缺水准。直到2012年,浙江卫视开始推出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再次引发轰动。如今,《中国好声音》已经成功举办三季,而《超级女声》最成功的也是2004年至2006年的三届。人们不禁会思考:两者之间有何共通性与差异性,《中国好声音》如何完成对《超级女声》的扬弃。
一、共性分析
经过分析,笔者发现《中国好声音》和《超级女声》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二者在很多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好声音》对《超级女声》的借鉴主要体现在营销策略和价值观两方面。
(一)营销策略层面
1.事件营销
与《超级女声》的热播相伴随的,是关于节目的各类“爆料”和事件:网上万人签名“倒柯”(评委柯以敏)、歌迷报复评委黑楠;张靓颖与评委之间“冷战”;成都赛区黄薪举止另类,被称为“红衣教主”……这些爆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制造了兴奋点。这种事件营销比传统的营销方式更能达到扩展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目的,对公众的意识和行为也能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
《中国好声音》与《超级女声》一样,播出后也伴随着各种话题和故事。关注度较高的事件有:李代沫被质疑同性恋,杨坤与丁丁私情,徐海星被质疑装纯,张玉霞临时遭节目组
换歌落败,李维真被质疑王子身份及被亿万传闻……这些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将《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推向高峰。
2.与赞助商合作
谈到《超级女声》,人们自然能联想到节目的赞助商——蒙牛酸酸乳。蒙牛公司为宣传节目投入了大笔的经费,制作各类车厢广告、路牌、宣传页、海报等;为了促销,还生产了一系列和超女有关的周边礼品;举办300多场“《超级女声》迷你歌会”,足迹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还设立了“超女”夏令营为节目扩大影响。
“蒙牛酸酸乳”和《超级女声》经过通力合作,实现了共赢。同样的道理,《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也离不开加多宝凉茶的鼎力支持。在节目的各种路演活动中,加多宝公司提供了大力支持。加多宝公司还密切关注网上的热点话题,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及时跟进传播,为节目宣传造势。当主持人华少因为超快语速被观众热议,进而被称为“中国好舌头”时,加多宝公司不失时机地在其推出了“PK华少”的活动。
(二)操作手法层面
设置令人感动的环节一直是电视节目的策略之一,《超级女声》的比赛中就有很多催人泪下的情节:在2005年《超级女声》“5进3”这场比赛中,节目组将5名选手的母亲邀请到现场担任神秘嘉宾,这些“超级妈妈”深情回忆了与女儿之间的动人故事,女儿献上了祝福。在紧张的选拔赛中加入感人的亲情元素,激发起观众内心深处对伟大母爱的感慨,也将观众与《超级女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好声音》更是深谙此道。节目组从选手的背景资料中挖掘故事,力图呈现“戏剧化元素”,不要求所有选手都有煽情的价值,但不能所有人都只是干巴巴地演唱。东北姑娘黄鹤喜欢家乡的土地,表示自己经常站在家乡的泥土地上歌唱。这番表白亲切、质朴,这份思乡之情打动人心。制作方敏锐地从这个角度切入,让黄鹤直接在舞台上赤脚演唱,激起了很多观众对家乡的怀念。
二、差异性分析
《中国好声音》对《超级女声》,不仅有继承和沿袭,也不乏个性化的再创造。经过分析发现,二者在参与者层面和规则层面的差异较大。
(一)参与者层面
1.对选手的选拔方式和标准截然不同
报名《超级女声》可谓“零门槛”,不论年龄、不论地域,不挑唱法、不挑外形,任何爱好音乐的女性个人或组合都可以报名,真正践行了“想唱就唱”的节目理念。在选拔阶段,节目组一般要综合考虑选手的演唱技巧、表演风格、外在形象、个人性格等指标,按照此原则挑选的选手有帅气阳光的中性风代言人李宇春、唱功深厚的冷艳美女张靓颖、朴实稳重的实力唱将纪敏佳,还有活力四射的“小野猫”何洁等。这样的选拔标准令节目更接地气,更聚人气,影响力自然也随之上升。
《中国好声音》不进行海选,与《超级女声》相比,它对选手的选拔方式显得更加直接主动,由导演组在全国范围内寻觅“好声音”。除了在各地的音乐机构、音乐学院、酒吧等做“定点搜声”外,还会拜访一些知名音乐人求推荐。这种选拔方式能确保节目的专业水准。比如节目第一季中淳朴憨厚的东北农民邹宏宇、清纯坚强的音乐专业学生徐海星、嗓音极具破坏力的吴莫愁、声音酷似邓丽君的盲人歌者张玉霞……专业的演唱功底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音乐的盛宴。
2.评委的点评风格迥然有异
《超级女声》的评委以娱乐搞笑为主。评委中有过气歌手,有身居幕后的制作人。评委黑楠佩戴标志性的黑框眼镜,表情严肃,点评风格犀利;被戏称为“老板娘”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夏青,并非专业音乐人,但熟悉娱乐节目的制作;著名主持人何炅也客串过几场比赛的评委,在点评选手的舞台表现之余,不忘施展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搞笑本。
与《超级女声》重娱乐性的做法不同,《中国好声音》的导师(评委)更具专业性。主要对选手在歌曲演唱方面进行指导,点评风格自然、真挚,流露出一股难得的“清雅之风”。《中国好声音》相继邀请到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张惠妹、汪峰、齐秦等音乐人担任节目的音乐导师,他们均是首次亮相于内地选秀节目,加之本身令人信服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使《中国好声音》的专业性得以凸显。
(二)规则层面
1.《超级女声》环节众多,规则详细周密
《超级女声》设置了专家评委、大众评委、短信投票以及PK赛等众多环节,评选过程“环环相扣”,规则详细周密。在海选和晋级赛中,专家评委给选手打分,提名选手参加PK
赛或直接晋级。大众评委负责在PK赛中,投票决定选手的去留;节目还引入了“民选”赛制,观众可以为支持的选手发短信投票。一次次的“PK”“投票”“待定”,将比赛的残酷性放大的同时,也体现出节目在规则层面的用心。
2.《中国好声音》环节简单,规则清晰易懂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理念是通过声音选拔歌手、吸引观众,所以放弃了复杂的赛制,甚至连主持人也只有几分钟的露脸时间。节目盲选时期导师背对参赛选手,遇到心仪的声音,通过转椅来表示认可;待四位导师都选到满意的选手后,每位导师小组内部将进行角逐,优胜者参加最终的导师对战。整个节目的环节简单,规则清晰易懂。从评委和观众的角度看,这样有利于把主要精力放在聆听歌曲上,更能加惬意地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法)布尔迪厄,许钧译.关于电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孔龙.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的阶段分析[J].北方传媒研究,2013(03).
责任编辑:杨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