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邵梦 汪博宇 摄影/姜朝洋
全域入“长”,安徽按下区域发展“快进键”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共计提及13次“合肥市”,仅次于被提及50次的上海,各被提及14次的南京和杭州。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称,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经过多年的厚积薄发后,传统意义上的中部省份安徽正式和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先发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安徽由此按下了新一轮区域发展的快进键。
主题策划 SPECIAL SERLES
早在1992年,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联原党
组书记程必定曾就沪苏浙皖经济区的客观性及区域经
济一体化发表文章称,沪苏浙皖四省市应充分运用计
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杠杆,在城市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生长点之外,还要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体或
企业集团。
时隔27年后,这个占全国1/26的空间、1/6的人口、却
创造了近1/4的经济总量的长三角区域完成了一体化的最
后升级。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
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称,上海
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发
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聚焦安徽省,皖北的首次登场、合肥地位的再度提
升、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等最新变化,都将为全省
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如何扬长避短准自身在长三角中的定位?合肥
的“虹吸效应”是否能反哺城市辐射区域?皖北如何
承接产业转移弥补其工业经济薄弱的不足……全面入
“长”的安徽,仍有不少课题亟待攻克。皖北首被纳入《规划》对安徽省阜阳市来说,2019年12月1日是
一个足以被载入史册的日子。是日,以阜阳为代表的皖北六市首次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中。《规划》称,安徽省全域加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
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同样是这一日,阜阳市迎来了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郑阜高铁的正式开通,并从此迈入高铁时代。公开资料显示,未来十年,阜阳市将编织一张南北向有京九客专、东西向有驻阜蚌城际、西北向有郑阜高铁、东北向有阜淮城际、东南向有商合杭高铁的“米”字型高铁网络,从而拉近与长三角地区、中原城市的时空距离,真正实现“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交通网络的建设、首次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将为阜阳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与产业经济研究处处长王尚改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缩短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时空距离,阜阳市将依靠自身劳动力、土地等成本较低的优势,成为承接合肥、上海、杭州等城市制造业转移的重要阵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都将提速。同时,《规划》提出,要“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反映出安徽已经由过去单方面主动贴近向三省一市双方和多方积极互动方向转变。而皖北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战略地位的提升,令该区
域或将成为安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对改变安徽南北
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积极作用。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优势显著。”在王
尚改看来,交通优势以外,皖北的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
丰富。截至2018年末,安徽常住人口超百万的县(市)有
14个,其中12个在皖北6市。“有人就意味着消费市场广
阔”。 长三角区域占全国1/26的空间、1/6的人口、创造了近1/4的经济总量。过去十年,合肥经济总量增长3.7倍,财政收入增长4.22018年合肥GDP 总量是安徽省第二大城市芜湖的2.39第三大城市马鞍山的4.08倍。
1
2
3倍,本外币存款额增长4.9倍。
倍、
此外,皖北农产品、煤炭、电力资源丰富,亳州现代中药、阜阳生物医药、淮南煤化工、淮北食品加工等一批主导产业正在形成。
长三角地区包括哪些城市
皖北地区的首次加入,仅仅是此次《规划》提及安徽省块面的重大变化之一。安徽省会合肥市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具体项目的落地,都将助力安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规划》让长三角一体化从概念和理念落地为具体项目,比如在第七章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中就提出“鼓励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今年9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分校已经正式落户安徽省天长市金牛湖新区。
合肥都市圈应推进同城化
本刊记者统计,《规划》共计提及13次“合肥市”,仅次于被提及50次的上海,各被提及14次的南京和杭州。
从被纳入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到加快都市圈和城市建设,从拥有长三角两大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到位列研发强度超过3%的四座城市之一,从规划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到建设经贸示范区,从国际组织和总部经济聚集区的打造到高铁、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规划》既体现了合肥在长三角区域中的优势,也明确了合肥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定位。
“合肥地位再度被拉升,并与南京、杭州并列于中心城市,一方面得益于自身创新的‘基因’和新型自主产业的崛起,如新型显示、中国声谷、集成电路等;另一方面,也与此次‘合肥都市圈’的进一步扩容息息相关。”程必定表示,作为安徽省会城市,合肥的“虹吸效应”在过去十多年里不断扩大、收效显著。
2006年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合肥要“提高经济首位度,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2009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将“省会经济圈”更名为“合肥经济圈”;2019年,“合肥都市圈”城市扩容至8个城市……过去十年,合肥经济总量增长3.7倍,财政收入增长4.2倍,本外币存款额增长4.9倍,发展速度在一众省会城市中遥遥领先。
不过,合肥从安徽省会蜕变成安徽唯一的单核中心城市,在其迅速崛起的背后,“合肥独肥安徽瘦”的言论也一度甚嚣尘上。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合肥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是安徽省第二大城市芜湖的2.39倍、第三大城市马鞍山的4.08倍。
对此,程必定却不以为然,“合肥的壮大,带动了人口和产业的‘虹吸效应’,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相较于合肥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地位,其‘虹吸效应’远远没有触及‘天花板’。未来应大力推进同城化,才能有效带动合肥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不仅如此,当合肥形成成熟的中心城市,在虹吸的同时也会产生溢出,将资金、产业、人口、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周边转移,从而形成都市圈的良性互动。
一体化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
作为安徽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专家,程必定自发表苏沪浙皖一体化发展的文章起,见证了长三角一体化扩容以及安徽一步步加入其中的足迹。
“长三角一体化的起步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他回忆,1982年,时任国家领导人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在内,长江三角洲的9个城市组成“上海经济区”。
然而,不到6年的时间,“上海经济区”宣告流产,直到1992年,随着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协作部门主任联席会议制度的成立,长三角方以“城市”的概念重新现身。这正是1997年成立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前身。
“一体化发展包括区域一体化和科创一体化,
即地域接近的省份、城市之间进行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是融合、协同合作的过程,而非搞‘平均主义’。”
主题策划 SPECIAL SERLES
此后的22年里,历经5次扩容,长三角最终形成了如今囊括苏沪浙皖四大区域全面“入长”的格局。
2010年,协调会城市扩容至22座。随着合肥市、马鞍山市的加入,安徽省首度现身长三角城市。2013年,安徽省共有芜湖、滁州、淮南三座城市新晋加入,协调会成员达30座。2018年,安徽长江流域的安庆、池州、铜陵和宣城被纳入其中,至此,长三角覆盖城市范围达到34个,已对江浙沪实现全覆盖。2019年10月,安徽的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和阜阳等7个城市被纳入其中,12月,安徽省全域加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形成前后耗时37年。
“一体化发展包括区域一体化和科创一体化,即地域接近的省份、城市之间进行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是融合、协同合作的过程,而非搞‘平均主义’。”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斌丰看来,未来苏沪浙皖之间要打破行政壁垒,令人才、信息、资源等进行自由流动;产学研政互动创新的过程中,形成风险、利益共担共享;同时促进长三角区域内技术交易市场的开发,有利于改造型技术的吸纳与输出。
而对工业经济相对薄弱的皖北而言,王尚改认为,该区域应从政府、产业、资源三方面全面发力。
“皖北是安徽的经济洼地,近年来皖北与合肥都市圈GDP等主要指标差距还‘有所扩大’。”他表示,首先,政府要有不甘落后、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主动出击,按照“招大引强”原则,引入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的项目和企业。
其次,尽管阜阳、宿州、亳州等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但要充分利用其后发优势,积极承接沪苏浙中高端
产业转移,比如制造业、现代农业等。蚌蚌、淮南、淮北等老工业和资源性城市则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任务,要调整产业机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改变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布局。
“水资源匮乏是目前制约皖北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随着安徽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的不断推进,这一短板将得到有效弥补。”王尚改表示。
此外,未来安徽在融入长三角过程中,要把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放在首要位置,以上海为龙头,加强产业合作。同时要加快安徽城市和合肥都市圈建设,进一步强化“一体化”和“同城化”理念,推出有项目支撑、有实质内容、有制度保障、可操作的行动计划,不断提
升合肥都市圈能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