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生动有技巧
作者:刘敬华
来源:《作文通讯·初中版》2016年第04期
作者:刘敬华
来源:《作文通讯·初中版》2016年第04期
很多同学写作文时都遇到过类似情形:自己的作文语言干巴巴,似白开水无滋无味;或者动笔前有千言万语,想得很好,最终却说不出来;或者自己觉得故事很特别、很生动,写出来后就变成了流水账,跟当初想的完全不一样……这类作文在老师眼里就是“语言欠生动”。要想让自己的作文语言生动起来,是需要技巧的,同学们可以尝试在修饰成分上下功夫。
那么,什么是修饰成分呢?
比如,进行心理描写时,我们往往会以“×××想”开头;描写人物对话时,就简单地以“×××说”开始;进行景物描写时,我们更认为罗列成语就会显得自己的积累很丰富。可这些描写都缺少修饰成分,修饰成分的多寡往往直接影响语言是否生动。
到底怎样使语言生动呢?
技巧一:写想不用“想”,短句来帮忙。
小学生开始写作文时,老师会让同学们在叙述巾引人心理描写,并且要用“×××想”来领起心理描写,这是为了引导初学者关注描写的多样化。随着同学们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样“规范化”的心理描写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这时短句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因为短句通常能在简短的节奏中起到强调作用,常用来描述迅捷的动作或传达某种特别的情感。这些特点恰好与人的心理活动近似,所以心理描写可以多用短句进行叙写,这样抛弃了模式化的“×××想”,心理描写自然会生动起来。
微选段
马裤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我倒有点迷了头,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很和气的。我希望他说是由汉口或绥远上车,因为果然如此,那么中国火车一定已经是无轨的,可以随便走走;那多么自由!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刚坐下,“茶房!”茶房还是没来。看着自己的磕膝,脸往下沉,沉到最长的限度,手指一挖鼻孔,脸好似刷的一下又纵回去了。然后,“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老舍《马裤先生》,有删改)
微赏评
“我”对马裤先生的两次发问都感到莫名其妙,所以心里一阵嘀咕。义章并没有以“我心想”来引领“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而是用短句把“我”的心中所想详细描写出来。此外,不使用“我心想”一词还有一个好处:“我”的心理活动紧随马裤先生的发问之后,使内容更紧凑。
微仿作
今天和她闹翻了,吵得尽人皆知,尴尬ing……明知本小心情不好,还硬往口上撞,从小到大还没有一个人敢这么说我,就是有,也轮不到你!你算老几呀?
今天闹翻也是因为我火气太大了,干吗把自己的郁闷转嫁给别人呢?唉,要不要向她道歉呢?面子和友谊不可兼得,可是我哪个都想要,怎么办?我长大了吗?我不要!
(天津南开中学九年级 高新鑫)
技巧二:写说不用“说”,连动更鲜活。
和心理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简单的一句“×××说”,虽然也能领起语言描写,但因缺少修饰成分,生动性自然大打折扣。如果能在语言描写的同时,加入恰当的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人物形象自然会鲜活起来。
微选段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
(叶紫《古渡头》,有删改)
微赏评
这段人物对话,很少有“×××说”的领起,却在每次对话中都加入或神态,或动作,或神态加动作的细节刻画,特别是选段最后对船家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这种对动作的连续描写,使人物形象立即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种“连动+语言”的模式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微仿作
“有什么好笑的!”一声厉喝使得我们闭住了嘴。我们转身看去,只见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我们身后了。她的一双大眼睛写满了怒气,白皙的脸也因为激动而一片潮红。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她这样生气,都有些不知所措。
妈妈走过来,蹲下,用手擦了擦小哥哥的口水,然后,领着他向家走去,同时用命令的口气冲着我们:“你们都来!”我们像犯了错误的小狗,耷拉着耳朵,夹着尾巴跟在后面……
(天津南开中学九年级 刘喆)
技巧三:写景不用成语,细节更添彩。
义章主体部分的叙述中如果加入写景的句子,建议同学们尽量不使用成语,而运用更形象化的细节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会更生动些。有的同学担心这样的写法会显得没有文采,其实,与其使用一些老生常谈的成语使文章平淡乏味、毫无新意,倒不如巧妙运用具体形象的句子表现独特的感受。比如写春天,我们可能用“风和日丽”一词,可如果换成“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
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这样的描写显然比“风和日丽”更添生动。
微选段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阿城《峡谷》,有删改)
微赏评
这大段写景中没用到几个成语,但读起来却有身临其境之感,原因就在于,作者将自己对景物的感受具体地描述出来,而不是仅用些现成的成语描写个大概。这其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帮了很大的忙,它们使描写更具生动性、形象化。比如,“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在写景中如果能连用动词,同样可以取得生动的效果。比如,“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微仿作
血多少级能进 夜的毒齿咬伤了天空,中了毒的天空惊叫着,晕倒在大地上,于是天地都是一片浓稠得化不开的漆黑。一声脆响,笔被放在桌子上,宣告作业的完成。客厅里,母亲还在等我,面
前冰冷的茶水早已没有任何味道。“去睡吧。”她将手放在开关上,却迟迟未按。等我走到卧室,灯才一下子熄灭。房间被恣意蔓延的黑夜吞噬,辨不清方向。阴影笼罩了一切,只听得她,跌跌撞撞。感谢有你,给我光明,可是我也想做个为你等待、为你熄灯的人啊。
(天津南开中学九年级 李嘉禾)
还有多少个母亲节 虞颖懿
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节日,它没有几月几日的固定日期,却让全世界的人牢记。
是不是有这样一个人,她的心事蒸发成云再下成雨,却舍不得淋湿你。
是不是有这样一种爱,它有可能迟钝木讷,却也如水般无微不至。
不是没有和她吵过架,雷声大、雨点儿也大,吵到最后她的声音越来越僵,变成木质的了,芯子里梆梆地响着回音,像金属一样亘在两人中间,然后就又像那句“母女没有隔夜仇”一样和好如初。
不是没有试过在母亲节的时候说出肉麻的“妈妈,我爱你”。我埋怨自己日益长大,可以
和朋友之间轻易地说出亲昵的话,却不敢和妈妈说。每到母亲节,弟弟都能温顺地在妈妈身旁腻乎着撒娇,我只能在旁说句“你都多大了”这样泼冷水的话。那句“母亲节快乐”在心里酝酿了许久,轻盈得都能像一团雾气飘散开,却还是生硬地被塞了回去,任由它在心底积淀。我责怪自己甚至不如弟弟肯表达自己的心意。嘴唇是干的,黏在牙齿上,字也黏在上面,出不来。于是我买了发夹送给她,却没有勇气亲手相赠。我把它放在床头,上面夹张纸片,斟酌来斟酌去,想办法放在显眼的位置又不能太过明显。我懊恼自己的笨嘴拙舌和在亲人面前过于羞涩。
有人说,女人有了孩子之后会苍老得特别快,因为她把最好的骨肉都给了孩子,但她不能一下子给,于是她的心就像熬中药一样,磨碎了,然后掺在平日每一件小事里,再慢慢、慢慢地全部溢出。
我也想这样,将每次不曾说出口的爱意贮藏起来,在今后每个是或者不是母亲节的日子里慢慢、慢慢地还给她。
还有多少个母亲节,等着我把话语熬成信仰,把承诺熬成行动。我还有很多事没有为您做。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的心理描写格外突出,从不用“我想”来领起,却将“我”对母亲细腻的情感描写得既生动又形象。比如,“那句‘母亲节快乐’在心里酝酿了许久,轻盈得都能像一团雾气飘散开,却还是生硬地被塞了回去,任由它在心底积淀。”
类似这样细腻的描写充盈在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却很少运用成语,这得益于小作者独特的感受。比如,“不是没有和她吵过架,雷声大、雨点儿也大,吵到最后她的声音越来越僵,变成木质的了,芯子里梆梆地响着回音,像金属一样亘在两人中间”。再比如,“她的心就像熬中药一样,磨碎了,然后掺在平日每一件小事里,再慢慢、慢慢地全部溢出”。
(刘敬华)
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晓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