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过程
作者: 陈婷 梁诗曼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8年第10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教学环境复杂化、教师角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问题,也是新挑战,我们应该充分把握住眼前的优势,顺势而上,解决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技能的现实问题。2011 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要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21 世纪中国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教学行为,通过科学的训练方式,在积极的意义构建和有效的思维训练理论基础上提升教学水平,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下面笔者便结合自身的实际操作和教学经验,来讲述在微格训练技能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聚焦技能训练的目标
教师在平时通过微格来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微格是什么,微格有什么用处,利用微格进行技能训练是为了达到怎么样的效果。微格的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体现了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理论,
正如英国新犹斯脱大学的布朗说的那样,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员易于掌握,使教学行为成为可观察、可示范、可操作、可反馈评价的训练模式。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微格,并且能够充分探索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有助于我们的教学。
笔者结合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和《慈母情深》这篇文章,具体来讲一下如何聚焦技能训练的目标。在进行微格训练之前,首先要确定训练的技能是导入技能,接着要明确微格是时间比较短的教学模式,需要把握好时间。在讲述《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笔者先设定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思考怎么导入会有利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为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在考虑了众多因素之后,决定用与文章相关的东欧小故事《血母爱》来进行导入。笔者以温和的语言和饱满的情绪描绘了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在这里,笔者注重启发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利用故事导入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优化技能训练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单项技能训练是有针对性的,教师可对导入技能、板书技能、语言技能等不同技能进行“专门突击”,达到每个技能逐一提高的效果。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需要把整个教学环节拆分成若干个阶段来层层突破。不同的技能使用时需要运用的方法不同,要注意的地方不同,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导入技能,需思考如何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提问技能,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提
问方式比较有效,如何把问题问清楚,又能有启发性,层层递进;又例如结束技能,需要思考如何总结能让学生回顾课文,又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以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进行不同技能的训练。
笔者结合微格教学技能中的板书技能和演示技能进行讲解。首先得明确的是这两个技能有让教学内容直观化的效果。笔者所挑选的文章是《地震中的父与子》。笔者抓住父亲的“了不起”进行探究,在讲解过程中采用示范朗读和板书进行教学,配上图片和音乐,板书则分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主要体现的是课文内容,副板书主要是学习方法的展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技巧,做到学以致用。最后采用“爱心”的符号总结全文。这样符合“三维目标”要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有层次的板书,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固。
教师要优化每个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把每次的训练都做精致,做仔细。同时对自己技能薄弱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哪一项技能比较薄弱的,就多训练几遍,哪一项技能还有待提高的,还有提升空间的,就思考如何融会贯通,融入更好的要素,使之提升。
血多少级能进 三、整合技能训练的资源
经济学理论中有个“1+1>2”效应,笔者对此很感兴趣,认为这个效应也可以拿来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所用。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把每一个技能训练看成是部分,当教师的每项技能都得到提高后,运用到整节课上,整体的教学质量会有很大提高,也就是说有机整体的功能比孤立存在的各个部分的功能要大。
笔者就《天净沙·秋思》这篇文章的教学分析此观点。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大环节。第一环节以朗诵导入及第三环节以朗诵收尾的目的在于以声传情,深化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重点环节是第二环节,也是笔者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笔者首先通过“意象组合之间能不能换?”“意象和意象之间能不能换?”“句子与句子之间能不能换?”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理解本诗意象组合“整齐中有变化”“不许旁人赘一词”的巧妙构思。接着示范朗诵,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笔者将多种技能有机整合在一起,充分地让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和反复吟诵,探寻诗歌意象组合方式,并领悟这种组合所蕴含的情感层次,使课堂教学更完整,更高效。
四、反复训练,及时反思
屈原曾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只有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哪里需要提高。笔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节课的最后,主要还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来结束课程的。通过理清《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行文线索,形成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明确、系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
的印象;另外就是配以悲壮的音乐来朗诵这首词,渲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情感效果,从而又让学生回顾了整首词的内容,希望能够通过多次的诵读,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后,通过让学生及时完成训练的方式结束课堂。
教师应勤奋好学,锐意进取,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师素养与教学技能,用知识与热情充实自己的教学之路,可以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比赛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每一次的赛课都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笔者每次上完课之后都会写教学后记,写教学反思,不断改正自己教学上的缺点。
重视和强化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既是教师入职的需要,也有利于为教师奠定坚实的生存基础,帮助教师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教师需要聚焦技能训练的目标,力求优化每项教学技能,逐一提高每项技能,进而将之整合,达到“1+1>2”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