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故事20则完美版
《艺术家的故事》
艺术家的故事(一):
达.芬奇的故事
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但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一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最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艺术家的故事(二):
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每一天都要作画。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样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日生日,客人多,没作画,这天追画几张,以补昨日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艺术家的故事(三):
莫扎特的故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
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
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用心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个性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艺术家的故事(四):
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明白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明白,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务必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十分震惊。他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艺术家的故事(五):
诚信要有信于己――李苦禅
画家李苦禅年轻时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仅仅画艺精湛,而且人格质朴。他长于画鹰、竹、莲、梅等题材。鹰是阳刚的倾向,竹是刚正不阿的象征,莲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画品如人品,这也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他常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李苦禅心地宽厚,待人诚挚,尤重信义,言出必行,不计得失。
有一次,李苦禅在家中正忙着作画,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他赶紧放下画笔,请老友入座,命家人端上一杯清茶,俩人天南海北地聊起了故人旧事,甚是欢娱。末了,老友将要起身告辞,才不好意思地说:不瞒你说,这天我是来求画的,但是我看你作画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实在难以启齿不待老友说完,李苦禅爽朗地笑了起来,老兄何必这样客气呢凭你我的交情,一幅画算得了什么不日即可奉上,还请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兴得连声道谢,揖手而别。
但是随着李苦禅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因为事务缠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有一天,老友的儿子突然登门,臂戴黑纱,泪流满面地告之其父已于目前病故的噩耗。李苦禅惊得跌坐在椅中,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悲伤之中又禁不住满怀愧疚。应人之事未了,而所应之人已去,如何能让自己心安呢
夜深人静之时,李苦禅在书房里神情凝重,他缓缓地铺展开一张洁白的宣纸,细细地研好墨,然后挥毫作画,时而运笔如风,时而精雕细琢,整整画了一百枝卓尔不俗的莲花。画罢,他又郑重地题上了老友慧鉴的跋款,并盖上了平时自己最喜爱的印章。之后,李苦禅携画来到后院中,满上两杯水酒,点燃一支高香,洒一杯酒在地,双手举画。对天遥祭道:吾友见谅,苦禅疏懒,未得一了心愿却惊闻老兄仙去,追悔莫及。今作《百莲图》,焚之以追偿所愿,老兄在天有知,苦禅岂敢无信拜完后,划着火柴,将精心制作的画作,化作了一团鲜红的火焰。
李苦禅的奇怪举止惊动了他的儿子,他跑出来问父亲发生了什么事,李苦禅叹了口气,详述了事情的经过。儿子听后有些不解地问:您这又何必呢又不是故意不给他画。再说,您的朋友已然亡故,你画了画给他,他也无从知晓了阿听儿子这样说,李苦禅抬起头,正道:过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应人之事,岂可食言老友无知,而我心有知。
事后,李苦禅一再嘱咐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阿!
在苦禅大师看来,诚信二字,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诚字,就是强调对信的遵守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这种诚信能够超越时空与生死的界限,应之于心,遵之于心,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追求自己内心的释然。
诚信的最高境界,不是简单地有信于人,更要有信于己。
艺术家的故事(六):
郑板桥卖画智斗雁拔毛
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惩恶扬善,鼓励生产,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带了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由一名衙役陪伴,去重操旧业――卖字画。当然,卖字画是个幌子,私访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郑板桥来到集市上,铺好地摊,展纸泼墨,立时,围上来不少人观看。毕竟是穷乡僻壤,看的多,买的少。却见一位老汉,拿起一幅牛画,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半天,看得眼角都湿润了。郑板桥以为碰到了知音,便问:老兄,你喜欢这幅吗给个价吧,多少都行。
老汉说:画得真像,像我家的那头牛。看着这牛画,我想到了我的卖牛钱。秋后,我核计着把牛卖掉,换点活钱,趁农闲季节做点小买卖,明春再买一头牛。那天卖牛卖了五贯钱,回到村头遇到了雁拔毛,他说儿子结婚用钱,非借我那五贯钱不可,等儿子办完喜事收了礼账就还我。待他儿子婚事办完,我去要钱,他却翻脸不认账,向我要证人,要借条,两样都没有阿,我只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自认倒霉了。说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泪。
身旁一位青年对郑板桥说:这老伯姓王,为人老实厚道,人称王老实。讹他钱的那人姓颜,为人奸滑,好占便宜,是个雁过拔毛的主,所以外号叫作雁拔毛。
其他人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了雁拔毛占小便宜的一些传闻。
郑板桥听了众人的话,心里便有了主意。他对王老实说:把我这牛画买了吧。别看此刻是张画,这头牛会长,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它就会从纸上跑下来转成活牛,而纸上又有了一头小牛,还会继续长,还会转成活牛,如此反复,不知会衍生多少头牛。我只要你一头牛钱。你若不信,我能够赊给你,待十天后牛变活了,再给我钱,如果牛不变活,我情愿白送你一头牛钱。
王老实对卖画秀才的话并不真信,但是人家情愿赊给自己,变不成牛还倒贴钱,这样的好事哪里去阿!所以,他就痛快地把牛画拿走了。
王老实买了一幅牛画的事传遍了三村五里,好热闹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卖画秀才所讲的,这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空上,那牛大得要撑破纸边了。第十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便来到了王老实家,一进院门,就见王老实正给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喂料呢。再看屋里贴着的那张画,上面又有了一头小牛。正当人们纷纷称奇的时候,雁拔毛挤出人,对王老实说: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画卖给我吧。
王老实到底老实,他说:行。卖画秀才赊给俺的,说是牛变活后给他送钱去,我还没去哩,你直接送去吧,让秀才给你写个收据,回来便给你那幅牛画。你到城里那座最大的府门,门口有两只狮子,秀才姓傅叫谋关。
雁拔毛来到县城,到了县衙门――这是县城里最大的府门,向把门的问傅
谋关,把门的听说父母官,就领他去见郑板桥。郑板桥收了他的牛钱――五贯钱,给他写了收据,把他打发走了。雁拔毛还寻思:这秀才八成是个大官哩。
雁拔毛跟王老实要了那幅牛画,恭恭敬敬挂在了正堂。每一天烧香上供,偏偏不见牛儿长。他去王老
实,王老实说:你还是去傅谋关吧,因为我没收你的钱。雁拔毛问:傅谋关八成是个大官吧父母官,就是咱的县太爷阿。
雁拔毛惊得出了一身虚汗,他哪敢去县太爷算账阿。他嘴里喃喃道:怪我没福,我没福,画中的牛在你家长,在我家不长,怪不得县太爷。
原先,郑板桥那天从东乡赶集回来,又画了九张牛画,画面上的牛儿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派衙役送到了王老实家里,嘱咐他每一天在三更半夜更换一幅。第十天,郑板桥又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了一头牛,趁夜黑人静送到了王老实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诱财迷心窍的雁拔毛上套。果然不出郑板桥所料,雁拔毛乖乖地送来了五贯钱,王老实被讹去的一头牛钱被讨了回来。
艺术家的故事(七):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之后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期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理解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明白了,我此刻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之后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