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点灯的人
做 一 个 点 灯 的 人
句容市华阳镇第一小学  孟纪军
2003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扬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研讨会。会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大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在开幕式致词中,提到了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诗中说到:“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因而使“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教师也应该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且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从而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们做教师要点亮很多盏让孩子长大的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优秀、优雅和完美。
做一个点灯的人,这多么有意义。我想,在我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一定有人为我点过灯。
谁曾为我点灯——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
我是生在六十年代末的人,又生在农村,那儿很偏僻,直到八岁才上一年级,我们读的书,除了教科书,印象中没有什么课外读物。我只知道上学读书就是要读好教科书,这是我们唯一的
任务。庆幸的是三年级时,一个高中刚刚毕业的女教师来给我们上语文课,还兼班主任,她叫张为。开学第一节课,她捧来一大摞新书放在讲台上,对我们说:“同学们,这是我高中读过的书,还跟新的一样,我们半工半读,失去了大好的读书、学习机会,你们一定要珍惜呀!”我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还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呢那就是读书”。从此,课堂上她带领我们读课文、背课文、讲故事。她给我们讲《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每讲到精彩处,就戛然而止,直吊得我们垂涎三尺。课外,她带领我们挖草药换钱买图书、订报纸,(图书是为数不多的几本连环画,报纸是唯一的一份《中国青年报》。)在书籍、文化十分贫乏的当时,这对我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她没有高深的学问,更没有高超的技巧,她只是真心地希望每一个山村孩子能多读些书,不再重蹈她们的覆辙。
在她的影响下,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便是读书。书上的课文我总是最先背会,班上的几本连环画我也能倒背入流,每一期报纸我们都争相传阅、爱不释手。心中最大的渴望就是听到邮递员叔叔清脆的铃声,看到他绿的身影。我爱读书,却没有书,就像吃不饱的孩子,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食欲。那时候,我读书真是太少了。有一次,听到特级教师薛瑞萍说她三年级就开始读长篇小说,小学都是在连环画里泡大的。我听了只有羡慕的份儿。
命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我。后来,读了师范,看到了图书馆,里面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就像一个饥饿已久的人一头扑在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十分贪婪地吃了起来。从四大古典小说到《飘》、《呼啸山庄》、《红与黑》、《复活》等外国文学名著。从唐诗宋词到琼瑶、金庸的流行小说……无论什么书,我逮住就读,整个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遨游在书的海洋中。我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无拘无束;没有范围,没有压力;只有自己的钟情,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读多少就读多少;被窝里、灶台前、小河旁、课堂上,随时随地,也不知挨了老师多少责罚,但依然毫无畏惧、毫不退缩。这是多么自由的阅读状态呀!这又是多少酣畅淋漓的精神洗礼呀!直到现在我还倍加推崇。我成了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我在享受着阅读的无穷乐趣。是谁让我如此痴迷,是谁让我这样勇敢,是她,就是她,我的那位小学语文老师。她点亮了我的生命之灯。是她让我漫卷诗书喜欲狂,是她让我读书千遍也不厌倦,是她点燃了我渴望读书的种子,照亮了我奋进的征程。“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不能给她什么,但我在心里千万次的感激她。
我为学生点灯——衣带渐宽终不悔
转眼间,我也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分配在一个和老家差不多落后的山村小学。我没有失
落,没有茫然,更没有气馁。因为,我有书籍为伴:偏僻的山村,夜如墨,每当周围的呼吸,渐渐睡去,而我总是倚着床,点着灯,痴痴地读着鲜活的文字,就像读春季的鸟语花香,读夏季的雷鸣雨飘,读秋季的梧桐落叶,读冬季的冰封雪塑。渐渐地,我感觉到,我不能只沉浸自我阅读的小世界里,我必须向学生展示一个精神的殿堂,让她们成为精神的探索者。于是,课间我给他们讲《鲁滨逊漂流记》,讲《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讲《伊索寓言》……他们竖起了耳朵,睁大了双眼,他们和我一起跟随故事中的人物喜怒哀乐。播下一颗种子,种子就要生根、发芽。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就会激起他们阅读的激情和欲望。
从此,我就和他们一同去阅读经典。清晨,我们大声背诵唐诗、宋词;中午,我们潜心阅读散文、小说;课堂上,我声情并茂地朗读,幽默诙谐的谈吐;有时旁征博引,有时引吭高歌;一堂课总要说几次“言归正传”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我成了一个爱跑题的教师,但学生就喜欢这样的老师。课间他们总围在我的左右,问这问那:问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掉下来,问山那边到底有没有神仙……每有一本好书,我就会对学生说:“读读它,你们会喜欢的。”“读读这一本,我一直珍藏的好书。”
于是,我的学生成为小书虫、小书迷的多了;校园中,不再打闹,静心阅读的人多了;放学路上,边看边走的人也多了;书包里的课外书多了;作文中新奇的构思,优美的词句更多了。他们经常说:“读书不苦,读书很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啊,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呀!有意无意间,我也成了点灯的人,我用我的真诚,点亮了我班上的一盏盏明灯,使他们个个变得那么优雅、聪慧、纯洁而又高尚。
点燃教师心中的明灯——万紫千红满园春。
读书,也让我悄悄地成长,从一个山村的普通教师做到中心校教导主任、副校长,而今,成了城区学校的校长。我受宠若惊,我底气不足,但依然不退缩、不妥协,因为,我有两件法宝在身:一个是读书,一个便是学习。有人说:人因为有思想而站起来,而站起来的人并非都有思想,只有读书才能让人有思想。于是,我又投入了学习的革命。我一口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朱永新、于永正、孙双金、李镇西、贾志敏……一路读来,我成长了许多。
怎样做万花筒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校长,02年,我就着手建设书香校园,响亮地提出了“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学习成为习惯”的办学目标。但我深深地知道:教师读书不多,成了书香校园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为此,我大力倡导教师读书、学习;宣扬读书要成为教师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要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在阅读中变得无限精彩。为此,我成立了读书学习小组,制定学期、年度读书学习计划,鼓励教师征订杂志、报纸、购买书籍、上网冲浪、自由学习,同时也规定了必读书目,即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及教育理论专著。开出书目,买好图书,组织学习阅读,检查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教师明白,热爱读书的头脑才不会老化;喜欢读书,才思不会枯竭。做为教师要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这样才能多一些天之浩气,地之灵气,人之秀气。教师要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从经典诗词到教育理论,我们都组织考核评比并评出书香教师。做一个点灯的人,不仅要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也要点亮教师心中的明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