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幼儿游戏的“有心人”
做幼儿游戏的“有心人”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指出:幼儿园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生活,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它对儿童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又是幼儿的良好品德形成的必要途径之一。
一、在指导幼儿进行角游戏时,教师要做有心人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逐步形成正确的概念并获得更多的信息。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多、知识面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和情节才会不断丰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角游戏时还要做到耳聪目明,及时掌握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动向。例如,他们想玩什么?需要加深哪些知识印象?会遇到什么困难等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指导,随机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把游戏主题引向深入。同时,幼儿通过游戏又不断地丰富了有关知识、较正确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例如,在主题游戏“医院”中,幼儿扮演医生给病人开刀,常常不假思索举刀就做手术。显然,幼儿对做手术的过程缺乏了解,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时,就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医生给病人开刀要做那些准备工作?在开刀过程中病人可能会
发生什么问题?医生要采取什么措施?这个说:“开刀就要用酒精棉球消毒”;那个说:“开刀时病人要出血,要打止血针,还要输氧气、输血。”“开刀的房间只有医生和护士可以进去,家人只能在门外等。”经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时的粗浅知识,以后的“医院”游戏中,孩子们自然把这些知识都用了进去。此外,要指导好角游戏,教师必须积极地参加游戏,并要有角意识。教师以角身份间接指导游戏,是一种最有效、最自然,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指导方法。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利用自己所扮的角,机智地引导游戏的进程和调节游戏者的关系,而又不抑制游戏者的独创能力。
二、老师可以用角身份、拟人化手法和情感感染幼儿
游戏时,教师应以角的身份进入主题,如去娃娃家做“妈妈”。教师是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以自身角的动作和语言,给没能很快参与到角游戏中的幼儿提供模仿的机会。此时,教师起了隐性示范的作用。做这样的小游戏,教师有时是以角的口吻去启发和提醒。如,“娃娃家”中的妈妈在抱“宝儿”时,是倒着抱的,此时教师应用角的口吻提醒幼儿,于是说:“这位宝宝的妈妈,我是一位医生,我教你一个小窍门好吗?宝宝是不能倒着抱的,这样“宝宝”会把刚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吐出来的。于是“妈妈”又把宝宝的姿势调整了一下,而且以
后不管是哪一次“妈妈”都会注意抱“宝宝”时方法是否正确了。教师这样间接、不着痕迹地去提醒幼儿,会让幼儿感到亲切,并很乐意接受。总的来说,游戏是被幼儿领导的,老师则应是游戏中的一个桥梁、一个参与者,启发引导幼儿更好地领导游戏。
三、游戏时要注意材料投放与教育目标相结合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活动区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如何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投放之中,一直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教育目标是通过层层分解而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教师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从而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如,中二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的近阶段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结合目标与“变”的主题探索活动相结合,在美工区中教师投放了彩泥、胶泥,各种颜不同的纸张(报纸、皱纹纸、卡纸、宣纸)娃娃家投放了蜡烛、气球,自然角投放了小蝌蚪、小鸡和小鸭等。幼儿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五颜六的泥团团,可以变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各种漂亮的纸可以折成许多好玩的玩具,将这些玩具放在水中,发现它们逐渐地就变了,皱纹纸将水染得五颜六
;宣纸折的小鸭子一会儿就湿了,倒在了水面上;卡纸折的天鹅坚持性最强;为娃娃过生日的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变小了,气球用嘴一吹慢慢地变大了,小蝌蚪先长出了后腿、后长出了前腿,逐渐变成了小青蛙、小鸡、小鸭也长大了。在这一系列观察、操作、探索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非常高,他们发现了许多事物的不同变化,使预定的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了幼儿能力的提高。
四、游戏时,材料投放要与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和需要往往反映在游戏中。教师只有深入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才能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用材料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其能力。在研究中,我们采取观察记录的方法了解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反映及需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以角游戏为主,中班以培养幼儿的交往经验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开展结构游戏、美工游戏等,随着幼儿空间知觉和数形等逻辑思维的发展,大班主要开展了科学游戏、棋类游戏等。小一班幼儿在娃娃家中非常喜欢为娃娃洗衣服、做饭、过生日,但是缺少有关的材料,教师观察到幼儿的兴趣后,及时投放了“肥皂、凉衣绳、水龙头、调料瓶、照相机、生日蛋糕等”,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中二班幼儿在自然角中观察到小
怎样做万花筒蝌蚪的变化,进而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周围事物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幼儿的兴趣开展了以“变”为主题的探索活动。教师在活动区中投放了适宜幼儿观察探索变化的材料,如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照片、彩泥、胶泥、蜡烛、气球、各种颜不同、质地不同的纸张,大小不一的纸盒,小鸡、小鸭、小蝌蚪等,幼儿完全沉浸在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尽情地探索发现。在科学区,老师发现大班幼儿对万花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千奇百变的各种花纹很是好奇,手不断的转动,观察它的变化。教师及时投放多个万花筒,利于更多的幼儿观察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想办法,怎样让这么美丽的花纹留下来,应孩子的要求投放了彩纸、笔、颜料等供幼儿将看到的花纹画下来。当幼儿又对万花筒的花纹是如何产生的发生兴趣时,教师与孩子一起来了不同颜的玻璃,游戏又进入了一个高潮,花纹是怎样产生的主题探索活动生成了,幼儿开始了新的探索、新的尝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