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BRT公共服务实例分析-以71路快速公交线路为例
经验交流
上海BRT公共服务实例分析
——以71路快速公交线路为例
万 程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00)
【摘要】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公共交通系统,兼具普通公交的灵活性与轨道交通的高速性,近年来在世界许多城市都有广泛应用。为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提高通行速率,我国包括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区也在进行建设推广,但其在上海的实例却颇具争议,本文拟以目前上海71路快速公交线路为例,对BRT公共服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BRT;71路;城市交通
一、BRT公交系统概述
总体而言,BRT(Bus Rapid Trans)作为一种公共交通系统,将普通公交汽车的灵活性与轨道交通的高速
与可靠等优点结合在一起。在世界上很多城市广泛应用,比如巴西库里蒂巴市、美国洛杉矶市等。作为解决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之一, BRT即有快速、可靠、舒适、便捷以及高运能的特点,又具有比轨道交通更灵活、成本更低,建设周期更快、对外部对环境的破坏最小的优势,受到了很多国家城市的青睐。
二、上海71路快速公交线路的特点与问题
上海公交71路是一条由上海巴士第三公共交通公司(巴士三公司)运营的中运量线路。虽然,运营公司并未将其明确定义为BRT,但其专道专行、封闭站台以及信号优先等方面已基本符合快速公交的特点。
(一)专用车道
从路线设计上,由于71路公交车几乎全线沿着延安路高架通行,在高架下的路面道路设有专用车道,该车道全天禁止其他车辆行驶(00:00-24:00),并漆成醒目的红,很多市民戏称其为“专用红地毯”。
(二)站台封闭
上下站台均采用玻璃格栏封闭,上下口设玻璃闸门,按照到站时间开启关闭,现行车厢为单向上下,只在靠近上下闸门的一边开门。
brt公交车是什么意思
(三)快速通行
由于有专用车道,加上信号优先的设计,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早晚高峰期间71路快速公交车的平均车速能够达到17至18公里/小时,全程运行单程时间近一个小时。2017年数据尚未出台,而根据2016年上海市交通委召开的“两会”公交专题建议提案显示,早晚高峰全市公交车辆平均运营时速则不足每小时12公里,中心城区应该更低。与之相比,71路的通行效率还是相当可观的。
(四)存在问题
虽然具有上述几方面特点,71路上线以来,却一直饱受争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乘坐体验方面,初期体验市民热情很高,试运行前期流量猛增,但实际运营中,尤其是进入正常的工作日后,流量便迅速下降,并未起到明显的导流与分流的作用;二是路线设计方面,由于其基本与延安路高架同向,并设专用车道,实际上占用了高架地面道路,同时导致其他同路线公交车失去了公交专用道,造成其他车辆的通行更加拥堵。71路首末班车是在5:30和23:30,但其专用道全天24小时禁止其他车辆通行。
三、上海快速公交公共服务的相关建议
(一)对BRT服务系统正确定位
一方面,上海作为我国特大型城市,与其他相同体量的国际大都市一样,存在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
通压力大,道路状况难以改善的特点。而上海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路网较为密集,地上、地面、地下多维度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因此,BRT在中心区对轨道交通的替代作用不明显,而应当选择在公共交通路线重复,同时缺乏轨道交通的干线区域,才能发挥其化零为整的虹吸效应。
另一方面,在新城区尚未建设轨道交通的干线区域可以将BRT作为主要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比如上海拟在奉贤、闵行与浦东三区建设的跨区BRT快速公交线,其路线从奉贤南桥汽车站至东方体育中心,总长31.2公里。采取站外购票,站内候车的方式,专车专道,并配备封闭站台,站点内将设有6个屏蔽门、“2进2出”的4个闸机,以及候车厅、售票厅等设施。此外,车厢体选用18米长和12米车长的纯电动低踏板公交车,分段行驶,即解决了大运能问题,又通过分别设置行驶区间避免了道路转弯难题,同时保持环保与低噪的特点。
(二)建立整体完善的客流换乘管理体系
BRT公交系统的快速性与独立性与轨道交通非常相似,但其运营的封闭性相对较差。由于是在路面行驶,即使有专车专道、信号优先的优势,但仍然受制于整体的道路交通状况。机非混行是我国交通状况的显著特点,非机动车、行人、电瓶车的穿行仍然会对机动车的行驶造成干扰并延续交通畅通。这些都有可能在换乘中出现,比如换乘站点人流组织与共享单车停放的问题,其他公交线路与BRT的接驳与换
乘问题,在开放的空间里需要有一个整体考虑的管理体系,如何合理地建设换乘接驳系统,保持良好的换乘秩序将成为BRT公交服务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2017年12月28日,与71路无缝衔接的两条配套接驳支线——71路支线1(原1250路)、71路支线2(原1251路)正式开通运营。这也可以看作上海市探索BRT 换乘系统,提高道路利用率的进一步尝试。
参考文献
[1]李婧榕.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视角下 BRT 项目外部性研究——以 N 市为例.经济与社会发展,2017(04).
[2]金凡.快速公交(BRT)在中国的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2006(21).
[3]杨敏,陈学武,王炜.我国发展巴士快速公交系统(BRT)问题初探[J].城市交通,2003(06).
  作者简介:万程(1984—),女,安徽宣城人,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163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