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教学模式介绍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式。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
设计思路说明
本单元有三个任务,分别是“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和“举办演讲比赛”,课文作为学习素材,首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学习演讲词。
本篇课文学习重点,首先要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演讲的特点,感知奥林匹克精神,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要在学习演讲词中试着用“讲”,进一步加深对奥林匹克主义精神的感悟。
教材分析
学习这篇演讲词,主要设计以下任务:
从最近发生的冬奥会比赛新闻中探讨平和与自信的奥林匹克精神。阅读梳理演讲稿的层次,在小组演讲的练习中感悟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宗旨是什么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演讲的特点,感知奥林匹克精神,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
2、感知演讲词言简意赅,慷慨激昂的语言特;
3、用演讲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体验感受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掌握演讲的技巧。教学重难点
用演讲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体验感受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掌握演讲的技巧。
课前准备
查资料,了解我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取得的成绩和冬奥即将举办等信息,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闻事件导入,直接进行对体育精神的讨论。
观察以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展示平昌冬奥会中国健儿新闻图片。
新闻特写: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李靳宇以2分25秒703的成绩获得亚军。“没感觉。”这是李靳宇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真的没什么感觉,从头到尾不紧张,也不兴奋。”李靳宇说。即便拿到冬奥会女子1500米银牌,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媒体的轮番“轰炸”,她依然淡定如斯,“没什么感觉。”
赛场之上,这种淡定坦然的心境,让她赢得更放松、更干净。国际奥委会委员、前冬奥会冠军杨扬说,李靳宇很出,滑得很干净,要想当一个优秀运动员就得保持这种“纯粹”。
反观某些国家的运动员则充满功利性,短道速滑世锦赛女子1000米半决赛,某国运动员沈石溪和崔敏静同组,最后时刻,英国的克里斯蒂领先,沈石溪和崔敏静并驾齐驱,竞争第二名。关键时刻,沈石溪直接将崔敏静推出了赛道,后者摔倒在广告板上。
引入话题“平和与自信”。这里的讨论将为“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体育运动”埋下伏笔。
二、介绍演讲背景
这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在这之前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存在很多弊端(选手项目冲突、兴奋剂欺骗行为等),也受到国际政治局势的严重影响。这些都违背了他所提倡的奥林匹克精神。
第6届奥运会即1916年柏林奥运会。原定于1916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因1914年7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被迫停办。长达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酿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同时也给奥林匹克运动造成了巨大损失:国际奥委会总部被迫迁到瑞士小城洛桑;32名奥运会选手战死疆场,其中包括16名曾获奥运会奖牌的优秀选手。
补充: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每四年举行一次,若因故不能举行,届数仍按顺序计算。奥林匹克运动会曾因两次世界大战中断过三届(1916年、1940年、1944年)。
三、介绍作者
皮埃尔·德·顾拜旦生于1863年1月1日,逝于1937年9月2日,法国巴黎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
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奥林匹克会徽、奥林匹克会旗设计者。他终生倡导奥林匹
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不仅是国际体育活动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