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冬不拉的传承和新探索
•民俗文化康乃馨花语
187[项目:2020年新疆艺术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冬不拉艺术的当代文化传承的新探索——以阿勒泰地区冬不拉传承为例》,项目符号:XJART2020001。]
[作者简介:朱长甜(1993--),汉族,女,山东省滕州市,研究生,
新疆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研究。]
阿勒泰地区冬不拉的传承和新探索
学期评语
内容摘要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生活着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尤其是哈萨克族在这一地区不断的繁衍生息,留下了很多古老的文化古迹。通过对冬不拉乐器的了解,分析和探索,使冬不拉乐器得到有效的传承。
关键词    冬不拉;探索;文化;哈萨克族大卫 鲍威
江入大荒流阿勒泰地区属于新疆的北部,辽阔的草原生活和牧场使得哈萨克族有着宽阔、豪爽的性格。阿勒泰地区
的哈萨克族起初是以游牧业为主,后来发展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哈萨克族在形态上属于黏着语类型,系属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哈萨克族民族音乐特点上分为“安”、“月令”和“吉尔”
三大类。人生礼仪方面有:诞生礼、放摇床礼、割礼、婚礼和葬礼。
常言道:歌和骏马是哈萨克族的两只翅膀。通过对哈萨克族的走访发现冬不拉每家每户都能看到冬不拉的存在,几乎人人对冬不拉这件乐器都耳熟能详并能弹奏,这也说明了冬不拉与人们的有着共存的经历,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身份象征。1  冬不拉音乐技巧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哈萨克族人们对冬不拉的音表达也有一定的表现特点。在声音表达方面,右手弹奏的共鸣箱上部音量较小;在共鸣箱中部和琴弦部位的弹奏音量较大。右手的弹奏手法中拇指从下往上音量较小;从食指开始从上往下的音量较大。不同的手指碰触琴弦也会有不同的声音表达,拇指与食指上下交替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从食指开始不断的轮指发出的声音是坚定有力的。在和声运用方面有时是五度定弦有时是四度定弦。 五度定弦一般是c 和g;四度定弦一般是d
注册会计师考试条件和g;四度和五度中从c 和d 通常为内弦,g 通常为外弦。内弦和外弦的旋律和和声相互搭配交替。2  冬不拉器乐特点
冬不拉乐器有内线与外弦不同声音的表达,在曲目中也表达的淋淋尽致。如在曲目《老白马》中外弦音g 音的不断出现,
塑造出马不断跑动的场景。g 音在曲目中的不断出现更能使曲目表达的更加贴切,使得音乐更具有表现力。在速度方面冬不拉的演奏更加贴合曲目的表达,如《黄河》时,曲目要表现黄河的湍急,在一分钟之内要演奏四五百个音符,这样快速的音乐表达很多乐器是无法完成的,冬不拉在这一乐器表达中完美的诠释的音乐的表现力。3  阿肯弹唱
“阿肯”有“诗人”、“洪水”之意;“诗人”不仅仅是诗人,“洪
水”的表达即是“势不可挡”的意思。“阿肯弹唱”又被称为“阿
依特斯”,2006年5月以“阿依特斯”音译名列入遗产目录。“阿肯弹唱”依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又有不同的音乐表达。即兴吟诗、个人演唱、对唱;即兴吟诗充分的表达了阿肯在演唱中的音乐表现能力以及阿肯对歌曲的熟练程度;个人演唱主要演唱的史诗片段,曲目中表达的是阿肯对多种文化体系的了解以及对歌曲声音的掌握技巧,这种一般由年长的阿肯来展现;对唱可分为众对唱和阿肯对唱,众对唱的表达一般是在婚礼中人们围在一起进行加尔-加尔的对唱;阿肯对唱的形式则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演唱,在演唱过程中要把幽默的情绪表现在曲目中,使得氛围不断的提升。4  冬不拉声学分析
动森通过前面对冬不拉音乐的特点和乐曲进行了分析,以及冬不拉在婚礼仪式、阿肯弹唱中的音乐作了对比。冬不拉在不同的曲目表现中的音乐、音、强弱都有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从声学角度对乐器进行测量,一般包含振动体、激励体、共鸣体、调控装置。对乐器进行的声学分析与乐器的体积大小无
关,例如提及较大的云锣、编磬等,它们只有振动体和激励体,而有些看起来较小的乐器例如小提琴,在进行测试时振动体、激励体、共鸣体和调控装置是都包含在内的。冬不拉的乐器测量在振动体、激励体、共鸣体和调控装置方面也有不同的音乐表现力。主奏弦不揉弦—以主奏前四品为例:一品:谐音数量比较丰富,二、三、四的谐音峰值较高,第二谐音峰值最高,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谐音峰值较低,尤其以第五谐音峰值为最低。二品:第二、三谐音峰值为较高,第二谐音较高,其余谐音较低。三品:前八个谐音中第二谐音峰值为最高,第六谐音峰值为最低。四品:这一组的谐音数量比较丰富,前五个谐音峰值较高,第八个谐音峰值为最低。音特性:冬不拉有8—10个品,在演奏过程中更加注重音的虚与实的表达。实与虚相对应的就是乐器的音与韵,实的表达在弹奏琴弦时更加注重音乐以及音符本身的表达;虚的表达更加注重整首乐曲的韵律表达。通过实与虚音的结合来展现不同曲目中音的表达方式。音高特性:音高主要表现在琴弦的拨弦与振动。冬不拉在很多乐曲中对于音高的处理比较细腻化,例如《老白马》中对马的细节处理,运用品、弦的波动以及速度更加渲染;《黄河》中表示河水的湍急,用音高的处理来展现黄河的磅礴。音长特性:通过对冬不拉声学的分析可以看出,冬不拉的音高强度是从第到高不断的递增。在音方面更多的是谐音与不同琴弦峰值所发出的不同音乐表达。当我们把冬不拉乐器和其他乐器作对比放置空弦状态时,我们人耳在听时是没有任何的差别所在,当我们用于测量时发现其他乐器会比冬不拉高一个半音,久而久之在琴弦演奏方面冬不拉这件乐器会比其他的乐器低一个半音。无论是以宏观的理论审视与具体的现象考察相结合,多角度、多层面探索在当代新的背景之下,还是微观的看待草原文化中的音乐现象,都缺乏对
冬不拉器乐的技术性分析与结合。通过技术性的分析与研究、测量以及对曲目的综合分析对于今后冬不拉乐器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总结冬不拉乐器的传承与创新,特别是在当代中华优秀文化不断源远流长的背景下,把冬不拉艺术的当代文化传承不断的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的保存传统的经典与新时代的发展,把精华与创新相结合,使得无论是当代文化的传承还是乐器的发展都提供一个可靠的参照系。在学科建设方面,不仅弥补了冬不拉艺术传统的单一性,把冬不拉与应用技术相结合为其他学者从不同学科和角度对当代音乐的深入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资料。使得当代音乐文化研究更具全方位、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价值。文
/朱长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