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考后,备课组如何进行成绩分析?
语文期中考后,备课组如何进行成绩分析?
期中考试属于阶段性检测,目的是检测学生在半学期学习各科课程的成果及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通过阶段性检测结果的反馈,可以帮助老师优化教学计划,有利于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期中考后的集体备课可以依据各项成绩数据的分析,了解各班的学习和教学情况,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以集体的智慧明确备课组后半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和策略调整。
一般来说,期中考后,集体备课的成绩分析可以按照下面的程序推进:
一、展示成绩情况,有各校联考则分别展示校际情况,各班情况。
学校之间的比较,可以从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低分率上进行比较,分析本校数据体现出来的优势与不足,备课组团队的齐心协力在优势比率上的贡献。由于教师个人气质、爱好、教学方法的不同,各班成绩情况会体现出不同板块的优势,各班成绩可展示各班居于前列的小题分,以示表扬,示范引领。
二、分析各班优势,交流教学方法。
这部分则由教师介绍自己所在班级优势板块的教学经验。如名著阅读板块,引入课堂小游戏进入复习环节,进行名著人物猜读、抽签讲解名著人物等游戏,通过猜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予度。
课外文言文简答题则属于比较阅读,平常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阅读题目要求,因为提干中可能有课外文段内容的概括。
如“分析唐太宗治国之道和欧阳修为官之道的特点”,就暗示了这篇课外文是讲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所学,连蒙带猜,加上推理,也能读懂一部分内容。
阅读部分学生对题干分析能力较弱,不会圈注重点句,抓关键词、主旨句的能力不强。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注重把教学内容与考点训练相结合。日常训练中的答题形式要与考题接轨。借助在原有考题基础上自创考题的方式,转换学生的思维形式。
阅读能力的训练,除了做题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文段进行写作训练,仿写某个段落或者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遇到较好的课外时文,可以让学生充分阅读,采用优生带组员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批注阅读。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可以进行课前读书分享活动。
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首先教师要热爱写作,还要让优生坚持写作,每周一篇。每次作文给一多半的同学进行面批。面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态度上不指责,可以让学生抄写,重在参与,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对写作的抵触情绪。
三、集体备课探讨后半学期教学策略。
(一)各班针对薄弱板块讲改进措施。
例如:在课堂专注力、理解力、学习习惯和答题方规范方面进行改进,在尊重学生、积极沟通的前提下,有耐心的引导学生。对优生的阅读、作文进行针对性指导。整体上比较薄弱的班级要教师要花更多功夫,在课外多时间抓学生针对考点落实教学内容,不拉大差距。
追求备课的精确度,有效性。教学要精简简洁,有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聚焦于课堂,教师对课堂要有掌控力。
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有的时候,学生并不是学习态度有问题才导致了学习困难。有可能是缺少学习方法,如在课堂上专注学习,追随课堂重点来听课等方法。学习困难也有可能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比如写错别字可能是学生对字的意思没有理解才
造成写错的情况。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而非消耗情绪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是教师下一步要专注的课题。
利用学习记忆规律来记背知识点,隔段时间重复一次。分层辅导学生,针对前40名学生分析每个人的失分点,减少不应该失去的分数,定下新的目标,对前100名的同学进行个别谈话。
(二)由备课组长谈备课组教学策略。
中考分数怎么查?三步、四减、五给理念下的备课策略探讨:
(1)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古诗、生字、文言文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及词语运用和病句。复习量少但多循环,反馈注重时效性。
(2)提兴趣:课堂要有活动,任务驱动学习,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每当小目标完成后,给予及时的正反馈。
(3)强调作业的原生态,最直观暴露问题,或者多问学生做题时是怎么想的,便于老师做思路引领。
(4)需要老师对课标能力点的精准把握,对中考考题动向进行分析,课堂量少、学生多练、老师精讲。
中考试题动向分析:
1.创设形式多样、真实任务情境,推动思维进阶。这启发我们发现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尤其是实用类文本阅读。
2. 考点涵盖广泛,其中:考点4区分观点与材料,解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考点5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运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考点6运用实证材料作价值判断;考点7有理有据发表看法;考点9详略得当表达感受和认识为高频考点。
3. 试题命制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说,调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运用经验,依托材料解决问题。
高效备考策略:
1.用好新课标、教材、精选习题,开拓优生眼界。串联新课标考点、课本“单元导读”“思考探究”“课后习题”“单元写作”“综合实践”,这些都是备课时重点研读部分。
2. 日常教学在尊重学生个性解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训练口语表达、文字表达过程中语言的规范性、思维的条理性,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做题时强调审题意识:读懂题目要求。
3. 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兴趣。采访、、主持词、辩论会、策划书、调查报告、小论文、图文图表、电影剧本、课本剧等多种形式,把训练落到实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