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亟需生命伦理与人文关怀德育教育
【摘 要】高校作为广大优秀青年学子集中的地方,本应是一片圣土,没有任何污染,但是,在这片土地上,却过早地沾染上了我们多少花样年华学子的鲜血。高校暴力事件屡屡见于报纸,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我们几经思考,努力改善教学教育模式、教育手段,但是,校园内还是失去了曾经的平静。
【关键词】暴力事件;和谐校园;生命伦理;人文关怀
曾几何时,大学被人们比作象牙塔,多少万学子为了挤进象牙塔,经过十年寒窗,终于到达梦想的彼岸,圆了大学梦。如今,很少再听到人们把大学和象牙塔相提并论,我们的大学校园已经不再平静。从虐待动物事件: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复旦研究生虐猫事件,到“同室操戈”:清华女生朱令的铊中毒、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4 名同学、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常宇庆向3名同学投毒、复旦寝室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学生,因口角捅死了室友、安徽审计学院寝室血案等等。这些案例触目惊心,我们不禁陷入沉思:为什么大学校园内出现了这么多不和谐的画面?我们亦称这些事件为高校暴力事件。
在怀疑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缺失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那些感人的画面:画面1,湖北三名大学生救人溺亡,生命止于19岁,让我们记住他们: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画面2,浙江农林大学学生沈慧刚见义勇为、狮口救人;画面3,咸宁四名大学生在咸宁淦河双鹤桥水域成功救起一名落水儿童;画面4,北京交通大学宁夏籍学生高富浪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勇救被河水困住的女队友之后,终因体力不支被汹涌的黄河水吞噬,时年21岁;画面5,大连科技学院大学生宁翌岑、张云贺跳入冰冷海水救人;画面6,西京学院学生白霖晟见义勇为3次跳入护城河救人等等。从这些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当代的大学生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只是有少数学生因为某些因素走上了极端,虽然只是少数,但是一旦有暴力事件发生,带给人们的却是无限的伤害,所以,我们必须思考,该怎样才能减少甚至消除高校暴力事件?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体会,结合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从生命伦理、人文关怀德育教育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1 重视生命伦理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
当前高校中的两课,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教学,都很少对本学院学生周围发生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从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追求人有意义的人生、追求有价值和尊严
的生命,这很大程度上导致有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程度扭曲,缺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缺乏珍爱自己生命的意识,更不明白要尊重他人或者其他生物的生命。就如虐待动物的那两位大学生,可能他们潜意识里明白要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至于动物,在他们眼里就不是生命,可以随意残害!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国内高校近四成大学生寝室关系不融洽,这一点也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天之骄子中,有部分学生自私、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遇事站在他人立场上的考虑,和谐的大学校园往往隐藏着地雷,“奇葩室友”往往引发“同室操戈”,试问,如此的环境下,我们的青年学生们怎么能够安心求学。宿舍是家,但是不温暖的家,往往让人心生畏惧,不知何时自己的胸口上插有一把刀子。我们应该告诉广大学生,生命的意义,它是宝贵的,独一无二的,一旦凋零,我们的美好人生唯一的载体就断了,一旦失去,人类的理想就失去了寄托,追求的幸福变成泡影。只有生命,才会带给我们希望。所以,提倡和重视生命伦理德育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加强对个体生命的热爱和保护,从而促进广大学生形成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我们的校园和谐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达到和谐。
2 加强人文关怀德育教育,把我们的爱传播得更远
按照传统的理念,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教学的教师与高校辅导员来完成,殊不知,我们的学生除了两课课堂,除了与辅导员谈心沟通,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专业课、其他公共课程的课堂上度过的,如果教师们只管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不关心学生们是否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那么这与应试教育阶段的灌输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一线教师在专注书本知识的授业解惑之外,更多的是向青年学生们传递爱心:用爱灌溉心灵,以真诚换真诚,充分尊重学生,用情感的培育来教会学生爱与关心,师生之间的教育与受教育不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要在道德上感化学生,其中,教师自觉的、理智的、高尚的情感是陶冶感化学生的基本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除了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学生在与教师平等、亲切的沟通和交往中,学会了真诚待人、关心他人、宽容他人和感恩他人。所以,教师的人文关怀德育教育是学生的指南针,有了它,青年学生不再迷茫、困惑,停滞不前,而是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在前进的道路上耕耘、播种、收获满满的快乐!如果青年学生的心态是健康的,那所谓的“奇葩室友”还会出现吗?大家都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感恩他人,那“同室操戈”还会重演吗?我们相信答案是否定的。不仅如此,我们相信在我们的青年学生们中还会涌现出更多思想道德境界更为高尚的同学,他们在他人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刻,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全其他人的生命。
这是多么何等高尚的精神境界。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认为关注人、关心人,首要任务就是尊重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因此,人文关怀德育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人文关怀德育教育,实现了点面结合,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升个体的思想道德境界,促使个体朝着符合社会发展,符合人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3 结束语
既然高校暴力目前还无法根除,我们要认识到,对于已经发生的高校暴力,在处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的挽救犯错的学生。同时,高校和谐的校园环境需要家庭、个人、学校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将校园暴力标本兼治,真正实现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刘玉萍.人文关怀视角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1:145-149.
马加爵事件经过[2]陈伟明.生命伦理道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J].大江周刊:论坛,2011:157.
[3]闫国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途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2(b):2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