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媒体大势所趋:传统新闻媒体神话的颠覆
麦克卢汉说“时间停止了,空间消失了,我们生活的地球里,事情在同步发生”[1]。信息技术的发展,模糊了钟表意义上的时间,取消了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物理距离衡量的尺度开始失效,世界各地的联系变得紧密。传统印刷媒体失去了往日的光芒,自媒体则更加契合当下时空压缩的状态。自媒体(we media),或叫“个人媒体”是基于Web2.0平台上开发的多种个人新闻应用的统称,这些应用能为网民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的独立空间,可以从事面向多数人的、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活动[2]。在众多自媒体平台中,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社会用户表达观点、输出价值的一个重要平台。罗兰巴特在《神话学》中认为:大众文化的策略在于制造神话,“神话是一种言语”,媒介文化等通俗文化研究就是要学会发现“神话”[3]15-16。新闻媒体要实现其价值,就必须发现“神话”,并创造“神话”。传统媒体语境下读者被压抑、被灌输,通过,读者成为价值的创造者。读者整合网络信息,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出发重新编码发布,创造出新的文本和价值。如此形势之下,读者通过自媒体不断的谋求个体价值输出,对新闻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审美表达能力的新要求
审美表达能力,“就是新闻作者将构思中的意象(意向)运用语言符号(或者其他媒介)加以显现的能力”[4]。这种能力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量和点击率。但它是基于报纸等传统媒体总结概括得出的,如今
媒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能力需要升级了。传统媒体的线性和平面传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要想在新闻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博弈中取胜,新闻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风格写作的能力。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复制粘贴为新闻文本生产带了便利,也带来了同质化的问题。不变的文字内容,单一的写作模式,呆板的文本结构,势必会让读者产生疲劳。为了在几千万个脱颖而出,唯一的办法就是“特别”,自成风格。自媒体时代的新闻表达,不能只是单纯靠速度出众,能走得更远的筹码是自身的风格,与众不同、属于自己的别人永远在模仿的风格。当新闻媒体那独树一帜的风格被铭记,依托风格的文本价值输出才算完成。
2)超文本写作的能力。风格化的文本是基础,然而自媒体时代对文本有更高的要求。技术发展,时空压缩,文本摆脱了印刷篇幅的限制,冲破时空的限制,以一种有别于传统印刷媒体的写作方式存在。文本的写作不再是传统的线性思维、逻辑中心主义,而是走向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非平面印刷”状态,主要包括:动态影像或文字、超链接设计和交互式读写功能[5]1。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新闻作者不能再依靠传统的写作模式,而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写作方式:“拼贴写法”[5]17,通过交叉的线索,多样的叙事等手段来契合读者“碎片化”阅读方式的写作。
3)话语写作的能力。“媒介话语权不单纯指说话的权利;还指说什么,怎么说,谁来说,对谁说的权力”[6]。承载主体意识形态的媒介话语权对于媒体的信息公信力和形象塑造力有重要影响,只有这样媒体
倡导的价值和观念才能得以体现。媒介话语对新闻议题的设置、编码和叙事直接决定了读者的舆论方向,而话语的写作也能引导舆论方向,符
自媒体时代新闻作者审美表达能力的新要求
——以为例
程 姝
湘潭大学,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 自媒体时代,传统新闻媒体创造的神话被颠覆,以为代表的自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用户表达
观点、输出价值的一个重要平台。读者地位的上升,对新闻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作者应在传统线性传播、平面传播的模式之上,具备风格写作、超文本写作和话语写作的能力。新闻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新闻审
美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其社会使命和价值输出。
关键词 自媒体::审美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1-0110-01
作者简介:程 姝,湘潭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
(下转第114页)
和人才资源不占据优势,但是地方的巨大优势在于它能够更接近百姓的生活。因此,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应该立足于本土的新闻资源,去挖掘些贴近生活并让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并充分地利用地方特以切实拓宽报道内容。从宏观的格局而言,这样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就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和特,能够出整合地方新闻甚至还可以抢占头条。这样的发展方式可以提高电台自身的竞争力,也能满足老百姓多层次的需求。
3 促进媒介融合,形成强大合力
在广大新媒体及网络化舆论日益发展的环境下,电视新闻如果只顾及自己的发展自说自话必然会使传统电视业陷入瓶颈阶段。因此,电视新闻媒体在整合资料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一切网络资源和大众媒体资源进行参考和权衡,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发展的优势而不是一味地为了竞争去完全回避它。电视新闻的报道可以利用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媒体的图片、故事或是言论作为自己节目的素材以拓宽各个新闻事件的背景,延伸新闻时间的视野及后续报道,真正实现新闻报道立体化、全视角、全方位的特性。简而言之,电视新闻需要进一步与新媒体融合,并形成强大的合力。
新闻的信息需求一直以来都是观众的主要需求,观众通过新闻了解世界,并关注着自己生活的未来动向,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才是电视台真正的“立台之本”。应对网络化时代信息泛滥,信息娱乐化带来的冲击尽管会给传统电视新闻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这样的困境也正是电视新闻行业转折发展的良好契机。电视新闻栏目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个契机,突出主流媒体影响力,发挥其传播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跟上社会变革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张红丽.信息时代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广
电视角,2015(8):67-68.
[2]蔡雯.“全媒体战略中的内容生产创新——对新形势下传
统媒体转型的思考[J].研究走廊,2013(1):86-88. [3]乔新玉.广播的数字化与节目形态[J].新闻爱好者,2009
(13):72-73.
[4]崔保国.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J].当代传播,1999
(6):23-25.
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发挥其作为媒体的重要作用。新闻作者需要提高这种高于文本而又隐性的写作能力。
3 自媒体时代新闻作者与读者的博弈
文章内容的复制在速度、数量、质量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相对传统媒体而言都表现出更为卓越的优势。技术之下,新闻文本“十面埋伏”,任何个体只需使用复制、剪切、粘贴、删除等选项对文字重新整合,便可形成一个新的文本。“此时,接受者一跃成为创作者,接受者与创作者之间的坚固界限被消解,作者的权威被冲击和颠覆。这样新闻作者就变得无足轻重,作者的名字不再值得吹嘘,而读者的地位获得了空前提升”[3]61-62。文本的重构依赖于读者的解构,因此文本本身的意义已经与作者无关了。当下新闻稿件的发布已经不会完全按照新闻作者预想的那样发展了。这一切是否意味着读者已经成为文本之一?读者参与了文本的创作,但所有的链接都是预设的,读者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原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新闻生产者的议程设置功能依然非常强大,新闻生产者的地位仍然不可取代[7]。技术不断进步,新闻作者和读者关于文本意义的建构和解构之间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而已,只是一个平台,以后还会出现各种新的平台。这对于新闻作者而言,不断升级和更新自身的能力才是发展之道。
4 结束语
“当代社会已经呈现一种审美的普遍性,它根植于我们人类深邃的本性当中。告别哲学的抽象思辨,进入现实生活的具体实践,审美化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彻底的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通过不同路径对日常生活压抑性和刻板性的一种策略性的解构、抵制、或颠覆。[8]”自媒体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和宣泄的机会,顺应了信息时代大众对媒体的更高期待。这些自媒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具有专业领域的优势。新闻媒体如何在大势所趋的环境下,完成自己的社会使命和价值输出,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审美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戴维·哈维.后现代状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00.
[2]罗斌.网络自媒体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7.怎么设置暗黑模式
[3]李勇.媒介审美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
出版社,2009:15-16,61-62.
[4]李元授,季水河.新闻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103.
[5]韩模永.超文本文学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1,17.
[6]贾奎林.谁在说话?一浅析话语权现状[J].新闻爱好者,
2007(4):44-45.
[7]陈博.论数字化时代的超文本文学[J].河北工程大学学
报,2007(3):80-82
[8]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30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