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本第四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第三册第四单元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要运用音乐、图像等手段创设语文学习情境,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与情感的储备,化繁为简,整体把握,重视朗读、背诵,注重熏陶感染。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千峰竞秀,著名的七十二峰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情趣图。《黄山奇石》一文正是对黄山奇石的描写,“奇”字概括出黄山石的特点。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会认本单元生字,会写生字。
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背诵课文内容。
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有6个板块内容。“识字加油站”编排的是一张火车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字词句运用”编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是让学生用“像”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第二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写话”编排的是学写留言条。“我的发现”编排了4组表示颜的词语,让学生发现独特的构词方式。“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俗语。“我爱阅读”编排的是一篇写景散文《画家乡》,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发出现家乡的美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课时安排10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黄山奇石》          2课时
        《日月潭》            2课时
        《葡萄沟》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9黄山奇石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油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2.学习者分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学习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5.学习评价设计
课堂上应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的教学,并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初读课文质疑,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1
形态各异的近义词是什么呢课件出示课题“黄山奇石”,其中“奇”字用动作突出。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活动1
学生充分质疑。
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
观看课件播放介绍黄山的风光短片,让学生通过欣赏、领略黄山美景。
活动意图说明: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质疑,对黄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质量提高。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中突出其直观性、形象性,把黄山奇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眼看着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耳听着教师饱含激情的范读,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神话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节二:细读课文解疑,突破重难点。
教师活动2
课件出示两张图,一张图上的石头相貌平平,而另一张图上的石头则有些怪异,让学生判断哪张图上的石头为怪石,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什么是怪石了。
课件出示仙桃石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在讲课过程中穿插着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选几幅学生作品用投影展示出来,大家来评一评谁画得好。
学生活动2
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把课文中描写各种奇石的语句出来,图文对照读一读。
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表演读等。
让学生将描写“金鸡叫天都”的语句出来读一读,理解什么是“金光闪闪的雄鸡”、“不住地啼叫”是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发挥想象,画一画“金鸡叫天都”.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疏疑、解疑的主线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环节三: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创意阅读。
教的活动3
教师指导。
请挑选课文中的一处奇石,发挥想象,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一讲。
学的活动3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
喜欢表演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带领大家游黄山。
为了再发展思维,还可让学生画自己想象中的怪石并起上名字。
每组推选同学在全班展示才艺,汇报学习成果。
活动意图说明:
只有学生主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6.板书设计
9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中外闻名
仙人指路      秀丽神奇
金鸡叫天都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近义词】
  闻名──著名、有名 尤其──特别、更加 神奇──奇妙
  秀丽──秀美、俊秀 闻名──有名 陡峭──峻峭
  【反义词】
  闻名──无名 秀丽──粗鄙 神奇──无奇 陡峭──平坦
  《黄山奇石》好词好句好段
  【词】
  尤其 陡峭 翻滚 云海 啼叫 著名
  一动不动 金光闪闪 奇形怪状 闻名中外 秀丽神奇
  【句】
  那里景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段】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
  有趣极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9.特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质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想象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学生的诵读。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第三,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