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农村校成为深山名校的华美蜕变
一所农村校成为深山名校的华美蜕变
20101115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在得知要采访的金海湖第二小学是位于北京市平谷区最东边的一所深山区寄宿学校之后,记者就开始想象这所学校的艰难与贫苦。然而,从记者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每时每刻都感叹这所农村校所迸发出的“惊艳”: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精致到位的管理细节、富有特的学校文化、朝气蓬勃的师生队伍……
  谈起这些,校长闫国义难掩骄傲,她告诉记者,这些年学校发展很快,所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因此也赢得了家长、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附近的村民都评价说,金海湖二小在当地是一所值得信任的“明星学校”,甚至有城区的家长慕名将孩子送到这所深山区学校来读书。
  面对学校的进步,闫国义非常淡然,因为她知道,学校有今天的成绩,是全体教职工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所以今后仍将继续踏踏实实地干事,学校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校园之变——
  教师节一场特殊的捐助会
  时间回溯到2003721日,那一天,闫国义正式调任到金海湖二小当校长。
  当时的金海湖二小有五所完小,闫国义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遍了这五所学校和学区所覆盖的16个村委会,了解各村的现状和各完小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了解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中心村小学锅炉烟囱因为年久失修倒塌;靠山集小学锅炉变形、楼顶漏水、厕所下水堵塞;将军关小学暖气片漏水需要更换;黑水湾小学楼房建设遇到资金问题,操场大坑无法填埋……
  一大堆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困难又出现了。89日,教师填写竞聘意向表时,黑水湾、红石坎两所学校的教学无人报名。闫国义通过了解才知道,因为没有班车,这两所学校的教师在半路下车后仍需步行或骑车10华里才能到校。为了解决老师们的交通之忧,闫国义跟学校其他领导研究后决定,开通每所学校的班车。
  看似一个小小的决定,学校将为此每年多付出4万元的班车费。4万元,对于当时背负30多万元外债的金海湖二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没钱怎么办?有人告诉闫国义说,咱靠山集可是个出大人物的地方。一句话给了闫国义灵感,她决定求助领导,渡过学校目前的难关。于是,她在认真分析总结学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一年苦干打基础,二年稳中求发展,三年奋力上台阶……拿着这份学校发展规划,闫国义开始拜访和学校有关的各级领导。可是,当时的闫国义并不认识这些领导,领导们也不了解闫国义,吃闭门羹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第一天不见,第二天闫国义再去,再不见,第三天她又去,一连好几天,领导最终被她的执着所感动。在领导面前,闫国义谈了自己的工作,并邀请领导回母校看看。
  2003年的教师节那天,金海湖二小贵客盈门。区人大、区政府办公室、区妇联、区体育局、区县委、镇政府的领导相继到了,区教委的主任到了,一小、二小、三小、五小、六小、四中的各位校长到了,岳各庄村和靠山集地区十几个村的书记、主任到了,学校周边友好单位的领导到了……
  那天,闫国义把学校五年规划和近期规划汇报给了各位领导,大家被她的执着和干劲感动了,纷纷慷慨解囊,共计向学校捐赠了近20第几个教师节今年万的资金。用这笔钱,学校清还了部分外债,第一次给教师们发放了教师节慰问品,开通了5所完小的班车……
  之后的日子里,闫国义抓住每一个机会,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奔走呼号。五年的时间,学校在区教委和各级领导的帮助下,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5所学校的环境改造,接通了校园网,装备了多媒体教室,改造了塑胶操场,还新建了学生浴室、伙房。一天一天,学校的办学条件变了样。
  教师之变——
  教师桌牌上的三种教育志向
  可是,比起学校的硬件环境,教师队伍建设的不足是让闫国义更为心痛的事。闫国义到校之初,全校139名教师,竟没有一位区级骨干。而且大多数教师都觉得自己在农村学校教书,没什么前途,所以得过且过,心气不高。针对这种情况,闫国义给自己的工作定下了两个字——“带”和“盯”。为了带出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每天走进一个班级、每周走进一所完小,每月参加或亲自召开学生家长会,已经成为闫国义的工作习惯。每天,她会在6点半至7点之间,赶在教师没到校之前走进其中一所完小,查看学校的管理、学生的表现,然后给该所完小校长提出反馈意见。此外,闫国义还会带着几位完小校长走进优秀完小,举办展示交流活动。在闫国义的影响下,一支团结向上的学校领导队伍逐渐形成。
  对于教师,学校提出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让教师学会享受生活、用心工作,让每个教师都精彩”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对教师分层管理,并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为了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闫国义和学校其他领导一起,坚持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甚至是亲自为教师上示范研究课。此外,学校还请来校外名师到校进行培训指导。
  慢慢地,教师的干劲和热情被激发了出来,校园里出现了很多感人的场景:一位班主任教师在开学第一天自己打车到校,6点半就站在校门口迎接自己的学生;一位老师为了把迷失的孩子带回课堂,在漆黑的山路上行走家访;王明霞老师挎着摔折的胳膊,坚守在班主任岗位上,一分钟不肯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教师们在教学方面也迅速进步。“第一次,学校4位教师参加区里的评优课,2人获了二等奖;第二次,学校再参加区评优课,7人中有5人获了一等奖;第三次,学校参加基本功大赛,16人全部获奖……”闫国义如数家珍地向记者汇报着老师们的成绩,最让她兴奋的是学校如今已经有了不少自己的市级、区级骨干教师。
  采访中,闫校长还告诉记者,这些年大概有9名教师都调入了城区一些很好的学校。看着她
兴奋的神情,记者疑惑地问道:“您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老师就这样调走,您不觉得可惜吗?”“我觉得还好,有好学校要咱的老师,充分说明我们得到了认可,而且,做教育需要做大气宽容的教育,他们走了,还会有新的一批教师成长起来,更何况这些走出去的教师以后肯定会以各种形式反哺这所学校的,这一点,我有信心。”
  在金海湖二小,闫国义为每位教师都配发了一块桌牌,上面除了个人信息外还有座右铭和人生志向。学校把教师的发展志向分成了三个方向和层次:第一是做学生欢迎、家长放心、学校满意的教师;第二是做有影响力的教师;第三是做研究型的学者教师。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方向并按此努力。
  闫国义会经常告诉教师一句话: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就没有任何人可以放弃你。
  学生之变——
  弟子规诵出好“免检弟子”
  闫国义记得当初刚到金海湖二小时,每天放学经常去做的一件事,便是到学校的操场上拣扫帚。原来是学校每天组织学生做值日,结果学生胡乱扫两下地之后,便把扫帚扔得满天飞。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生源素质和家长素质都不是很理想。学生们并不怎么守规矩,打架、跑闹、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这时候,闫国义意识到,前几年,学校重点打教学质量这张牌的同时,却没有充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的学习质量虽然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浮躁之风却依然存在。
  这时候,平谷区教委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金海湖二小也积极加入其中,并选取了《弟子规》作为低年级学生诵读的必读篇目。无独有偶,在同时期学校法制教育的系列专题讲座中,主讲人耿国艳所长也一改以往法制副校长的工作思路,不讲法制案例,而是讲起了《弟子规》。其中通过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孩子要孝敬父母。他的讲座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个学生在会后的感想中这样写道:“我以前对妈妈说话都是‘你’,我今后要尊重我的妈妈,她很辛苦,很不容易。”
  这件事让闫国义触动很大,这不正是学校苦苦追寻的德育吗?于是,学校开始探索开发《弟子规》教育系列活动,要求教师学生共学《弟子规》,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还编写了相关的校本课程,将《弟子规》的内容分解为60个教育点,按照每点一个主题,分年级进行开发。
  如今,《弟子规》对于提高学生文明程度的作用已经显现。在学校采访时,记者看到,每一位学生见到客人都会鞠躬问好,上下楼梯都会靠右有序行走,上下课都会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甚至在食堂和老师同时打饭时,学生都会跟教师说:“长者先,幼者后”。
  如今,金海湖二小的学生们得到了社会各界非常高的评价。区里有一个教育检查团到学校检查,当查完其他项目,闫校长要带他们部分学生了解情况时,这个检查团竟然开玩笑说道:“你们学校的学生‘免检’,因为他们是我们见过的咱们平谷区最有礼貌的学生。”
  教育之变——
  一所好学校影响一个区域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们越变越懂事,金海湖二小的进步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更多的人。
  闫国义告诉记者一串数据:“不足50%”、“80% 、“接近100%”。这是学校开家长会家长的参与率。据介绍,一开始的时候,当地的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后来闫校长不只一次在不同的场合跟家长说了这么一句话:“30年前的脸是家长给孩子的,但30年后的脸是孩子给家
长的。”闫国义希望以此告诉家长,教育投资是在投资未来,孩子出息了,家长才有脸。
  听罢闫校长的话,学校家长会的参会率越来越高。甚至有家长发短信给闫校长:“您的话让我太受刺激了,以后我一定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谢谢您把我的孩子教得这么好。”
  今年的家长会,学校是分年级开的,除了五年级有两位离学校很远的家长没有到会,其他年级100%到会。
  闫国义说,现在学校但凡有点事,总会有附近热心的村民来帮忙。如今,说起金海湖二小,周边的村民都觉得是一种荣耀,他们也都懂得了教育的意义。
  正所谓:一所好学校会影响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
  记者手记
  深山名校的别样感动
  车,蜿蜒在深山区。前往学校采访的路上,记者的目光一直在时有时无的路旁村落中搜寻着学校,还想象着那所地处北京平谷最东北的深山区农村小学校究竟是何般模样?尘土飞扬
的校园、陈旧简陋的教室、那少得可怜还略显生涩的学生、还有那些甘于贫困而一直坚守的农村教师们……
  路旁突然出现一栋白的四层楼房,看似学校的模样。记者停下车上前打听,正是要前往采访的平谷金海湖第二小学,只是由于校园加固的原因,学校暂时搬到了原金海湖二中的校址。于是,记者重新驱车前往。
  在车里,记者细想刚才看到的学校,心里犯起了嘀咕:那在周边平房农舍中显得格外耀眼的漂亮楼房真是要去采访的农村校吗?我们起初跟平谷区教委联系时不是说明了要采访最边远的农村学校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