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环境描写的作用导学案(教师用)
《包身工》——环境描写的作用导学案(教师用)
导学目标:
1、 通过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
2、 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答题的思路技巧。
导学过程:
导语:
预习学案
典型环境
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两张表格
1)根据课文为包身工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
时间
             
四点一刻:
起床 要做多少事?其忙乱程度可想而知
五点
上工
十二点
中餐及午休一小时
下午六点
收工
2)根据课文分析包身工的生活以及劳动条件,完成下表。
生活条件
穿
穿着短衣,上面是褪了的油脏了的湖绿乃到青莲的短衫,下面是无或是柳条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而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 
早晚吃粥,中午干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在南方,碎米和豆渣根本就是猪食。
每间工房七尺宽,十二尺长——面积约9.32干饭人是什么意思什么梗平方米。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 
她们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可见所谓“供给住食”用“饲养”一词更符合实际——猪狗不如的生活。
劳动条件
三大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  三大危险
3)资料补充
社会环境:30年代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对我国发动军事侵略,妄图一口吞并中国。在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他们又加紧了经济掠夺。上海纺织业几乎为日本所垄断。“一二八”战争以后,日本资本家为了减少工人罢工的威胁,改用“包身工”代替“外头工人”(普通的自由劳动者)。他们利用包身工制度,取得廉价劳动力,牟取暴利,同时通过这制度,隔绝包身工与“外头工人”的联系,使她们成为一种安全的罐装的劳动力”,自由地供他们取用。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压榨我国工人阶级血汗的特殊剥削方式,是套在包身工脖子上的沉重枷锁。在这枷锁桎梏下,不知有多少包身工受压榨,被折磨,最后凄惨地死去。小结:
包身工就是这样一类被带工老板从农村诱骗到上海日本纱厂的特殊女工。作者通过详细的描写叙述,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揭露了这一特殊体
(板书)典型环境的特点:生活环境  工作环境  社会环境
典型人物
一、芦柴棒的故事(生病挨打那一段)(17-20段) 
有一位包身工,咱们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她十五六岁,有一个外号叫“芦柴棒”,她为什么会叫 “芦柴棒”,那是因为她瘦得像芦棒梗一样。就是这样一位女孩,当她生病时,会得到怎样的“医治”?
姓名
芦柴棒
年龄
17
体型特点
瘦弱
虐打她的动词
抓、摔、踢、泼。(倒数第四段)——非人的折磨
描写她的动词
跳:身体没力,却能跳起来。强烈的对比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寒风的冷,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最后老板娘的笑
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
虐打她的原因
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即使在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
小结:短短的一段文字把资本家及其走狗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作者带着强烈愤慨的心情向人世间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芦柴棒‘露骨’的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这是作者含着眼泪在控诉!“这样的情况每个包身工都会遭遇到”“这只是常有例子的一个”:点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怜。
二、小福子的故事(27-32段)
小福子
为什么受罚
受了什么罚
哪些人罚她
惩罚的时间
整好的烂纱没有装起。
殴打、顶皮带盘心子。
拿莫温、东洋婆、带工老板。
两个小时以上。
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的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
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具体而又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任意凌辱工人的罪行。可以看出中外剥削者凶残的面目。 
作品主题
思考讨论:结合以上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分析,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并试归纳作品的主旨。
                                                                                 
                                                                                 
                                                                                           
拓展学案
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刻画。我们通过分析课本中的环境描写更深刻的认识了作品中的人物和作品的主题。据此我们知道环境描写有表现主
题和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那么环境描写还有那些作用,在现代文阅读中如果考查到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又该怎样来答题呢?
1、含义: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①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②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2、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时代背景 (社会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 心情 人物形象
④为下文 故事情节的展开 表现主题作铺垫
3、答题方法:首先确定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然后出具体表现环境特点的词语,确定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4、一般格式:通过描写天气、景物 格局、陈设、民俗民风等具体环境,交代了……渲染了……烘托了……为下文……做铺垫。
5、典型例题的分析
分析下列文字①分别属于哪一类环境描写,②标划出表现环境特点的词语,  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鲁迅《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答案示例:自然环境描写;严寒,深冬,隐晦,冷风,苍黄,萧索,没有一些活气。通过对
故乡阴冷天气和萧条景象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萧条的气氛,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情,为下文目睹故乡人的变化,心生悲哀作铺垫。          (展开情节表现主题)
2:鲁迅《孔已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答案示例:社会环境描写格局,曲尺形大柜台,靠柜外站着,下酒物、短衣帮,穿长衫,慢慢坐喝通过描写鲁镇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展开孔乙己的多余人形象,揭示孔乙己的悲剧作铺垫。              (展开情节,表现主题)
实战演练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塘边的鸟窝
1    水塘在黑夜中沉寂,这使我怀念水塘边的那棵有鸟窝的老榆树。
2)我们和母亲来到乡下时,那棵树正长满了榆钱。榆钱泛着淡淡的绿,钱串似的,压弯了枝头。后来,榆钱落了,榆叶变老,黑绿黑绿的。知了爬到了榆树上,知了的叫声很尖长,使山里的夏天更加闷热。夜里,塘里的青蛙“咕哇”“咕哇”地叫着,开始是一只,后来便此起彼伏。白天,我们看见一一的小蝌蚪,摆着黑黑的小尾巴、摇着黑黑的大脑袋,从塘的深处游到塘的浅处,从浅处游到深处。母亲说,蝌蚪是青蛙淘气的孩子。秋天来了,榆树的枝丫上有了鸟窝,鸟窝一天天大了起来,小筛箩一样,母亲指给我看那鸟窝。这是一个已经开始凉爽的傍晚,太阳红的光辉已擦着山顶在慢慢消失,山顶有很美的晚霞,晚霞擦抹着母亲很美的脸,我发现母亲脸上流淌着一种很厚的温暖。
3)天气越来越凉,风也大了起来,在山坳里回旋时发着一种响声。我望着老树枝丫上的乌窝,问母亲:“好高啊,妈妈!风一吹,要掉下来吗?
4)“不会的,鸟的窝垒得很结实。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它们不会让窝掉下来的。”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很大很深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怜。我和母亲一起望着蓝天下黑黑的一团,我们一起想像那高高的温柔,我们虔诚地为它们孤独的、风雨飘摇的幸福祝福。
5)最可恨的莫过于男孩子。一天,邻居家的男孩子爬到树上,用竹竿把鸟窝给捅了。当我看见那黑魉魉的一团从丈高处往下掉时,我几乎晕了!我声嘶力竭地跑到老树下,看到的只是一团团摔散的用树枝、干草、羽毛和泥垒造的鸟窝以及几只血肉模糊的粉红的肉团。那是老鸟的孩子,还没有长羽!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那一刻,我真想把那个男孩子推到树下的水塘里,让他死。母亲说:“这孩子要遭报应的……”
6)此后,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7)我长大后又几次来过那个山坳,我到水塘边那棵老榆树,老榆树已被人伐掉,只剩下一个很悲凉的树桩。乡下的树已很少,我已很难看到儿时那样的大鸟窝。塘里的青蛙还“咕哇”“咕哇”地叫着,小蝌蚪还是一一在水塘边游逸着。我为这些青蛙和它们的孩子庆幸着,它们生活在离城里人较远的乡下.否则,它们早被送上了城里那些豪华酒店的餐桌。但我不知,它们还能幸存几年?
8)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悲悯我们身边的另一类生命?这个世界原本是我们和它们共同创造……
问:1、文章第②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景物列举(1分)
通过描写夏季和秋季池塘边的景物,渲染了美好和谐的气氛(1分),
烘托了作者快乐的心情1分),
为下文这一美好环境遭到破坏做铺垫。(1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