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钟华书法档案 笔记
20150502
看百家讲坛《书法档案》浙江大学于钟华博士
第一集  皇帝书法班的失败
李世民,贞观元年,敕,五品以上官员子弟有爱书法并有天性者可学。弘文馆,前后办3期,每期招20多人。老师:虞世南、欧阳询。后来是褚遂良。各种史书无这60多个人书法成就的记录。为什么失败呢?
原因只有一个,或许没把真正书法的招数传授给这些人。秘笈对外不讲。各个国家都有内传的东西,是不讲的。比如,学习可口可乐的配方是绝对学不到的。
现代教育过以后,而把中国传统独特技能的教育方式切掉了。用公共教育平台去衡量古代秘笈的教育方式,认为是迷信,认为古代不合理,这是错误的。
古代笔法授受史。是脉络。少数内传精英教育。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在书法上的体现。中国古代秘笈的传承是传承有序的。观念要改正过来。其中的关系,传承是儿子、侄子、
外甥、入室弟子。是内传的,外人是不容易的,至少是门人,必须入室弟子,如同孩子,不然,是不传的。
王羲之---儿子王献之(郗超、谢胐)---外甥羊欣---羲之五世孙王僧虔---萧子云(阮研、孔琳之)---羲之七世孙智永---外甥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李北海)---虞世南外甥陆柬之---儿子陆彦远---外甥张旭---弟子颜真卿(李白、徐浩)---柳公权(怀素、邬彤、韦玩)
要对弟子进行各方面的考核,如道德、品性、智商等。以保证不传入品行不端者,也保证此技发扬广大。
颜真卿记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大师兄是裴儆。
内传人很少,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外传只传公共的知识。
第一要寻晋唐失传的秘笈,苏东坡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战乱,人物凋零,文彩风流扫地尽矣。"宋三家并赵董在寻古法。以临摹为办法。老子言,不能根据鞋印来学习走路。见于《庄子》"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六经的确是先王说的话,但关键不在于说的是什么,要知道
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话。只埋头学习书法认为没有秘笈,也是如此。关键是要到失传的笔法。
第二集,怀素学书的诀窍
书法学习离不开临帖。黄庭坚:"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分两个方面。
"不尽临摹"太重要了。高手自有窍门。怀素:"学无师授,如不由户出。”须拜师。拜邬彤(张旭门生)。
名师,还需懂教学法。
明师才好。
既知口诀,又有师授。
口诀,语言文字传承。手授,能够有一个人物解说写给你看。
第三集,苏东坡,执笔无定法
王羲之拔献之毛笔故事。人对苏东坡执笔有非议,故苏东坡翻案,认为不可能。知书不在笔牢。“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同时代陈师道《谈丛》:“东坡作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即当时人写字悬臂。苏不同于常人的执笔方式,可能与之相背,即黄庭坚说其”腕着而笔卧”。
可能:他自己认为其执笔为其独特风格所有。其言黄书如枯藤挂死蛇,书法要有生命力,要鲜活。
执笔:一,执笔姿势和书法风格密切相关;二、苏东坡单钩卧笔(相当于现代执钢笔的姿势)是古法;(沙孟海《古代书法执笔初探》:见于古画,晋唐人执笔是斜执笔。启功补充:古人无高桌,席地座,左手执卷,右手执笔,用三指执,如今天钢笔写字的样子)(苏东坡之前是三指斜执笔)三,执笔与坐具家居环境相关;四,五指与三指有优劣高下之分,三指高级,灵活,吻合视觉要求,可六面行动,前后左右提按。
不能上墙的作品,与写时的观看有差异。
执笔是为保障书写效果。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李倜,与赵孟頫同时代。他一直研究王羲之,发现晋人书写环境与元人不同,写得好与家居环境有很大关系。把房间改造,“拟晋山房”,按晋人方法来写。他好朋友、下属张昕跋其书言:“余昔侍李学士,见其作书多喜矮桌,执笔甚高,临帖亦然。”他考虑的是书写效果是第一位,环境为之服务。
执笔有无定法?苏东坡言是无奈之举。有一定的要求。孙过庭书谱中有言,执,长短深浅。
执笔原则,宽松灵活。
第四集  硬笔的启示
为什么硬笔不用直起来书写。剌纸。笔管的直和斜,和软和硬有关系。软的,可以直着写。如果硬的,只能是斜着侧管书写。晋唐的书写者,是斜执笔。
书法一千年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今天的毛笔只能直着书写?
苏东坡用的毛笔,和宋代当时包括我们今天使用的毛笔是不一样的。苏
用的是安徽宣城“诸葛家”的。宋人叶梦得有记载,诸葛高一姓,制笔始于唐,其笔为珍玩,当时人不用,苏东坡善用。熙宁以后,毛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为“无心散卓笔”。
晋唐的毛笔与今天大不同。明方以智《通雅》记录古代毛笔的制作情况,有柱有被有心有副。潘天寿《毛笔的制造》,笔心用软而有弹性的毛制成 ----
唐 “鸡距笔”
类似于勾线笔。
宋代以后,此一千年时间,毛笔无太大变化,均为“无心散卓笔”,无心无柱。故只能是直着书写。
苏东坡用无心散卓笔不能用。
古法与今法的区别在宋元。毛笔工具的转换。
各种笔集中起来,使用,发现,笔尖有斜面。作为工具性是保证快速流畅书写。笔要有斜面或圆珠。
为什么上千年用毛笔,而未变革。是原因毛笔能够流畅使用。
毛笔不方便书写是没有到合适的方法。
尖圆齐健,齐是忽视的地方,实际上很重要。
“棱侧”是重要的笔法。是类似于钢笔的斜面写法。这是王羲之的核心笔法。
第五集  颜真卿的得法
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其次识法,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
张怀瓘《用笔十法》。要重点研究,其中有一条,迟涩,飞动。迟涩飞动,谓勒锋磔笔,字须飞动,无凝滞之势,是得法。
现代人解释,写字不能一划而过,不能滑。还有注释迟涩,是毛笔顶着纸面要有摩擦力。
琢磨张自己的注释,不是以上方法。
古代外国哲学家,讲课两种,一种是“显白术”,一种是“隐微术”,前者是讲给老百姓的。后者
是讲给圈内人听的。破解隐微是不能用常见的思维。
书谱是显白,书诀是隐微。
迟涩和飞动是两个并列的词。一般人认识是重点在前面。
我把他变成递进关系,即使,迟涩的的笔画也要写得很飞动,更何况是其他的笔画呢,更应该写得更飞动。飞动才是他的命题所在,核心的要求是飞动。关键在无凝滞之势。
“勒锋磔笔”即使是横画和捺画也要写得很飞动。磔的本义是一种刑法。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
又在题其他书中有语: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作书,皆信笔耳。
又言,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
提得笔起,是核心技术之一。董所讲,这是书家密诀。
德国一教授说,王羲之的字,笔画和空间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什么,体现在每个汉字之外都有一个想像的字,由此出发,发射出去的笔画,都形成了一个字。见丧乱帖中的毒字。要把这个点放在右手所在的地方。说明手在那个点上是基本上不移动的,这是王羲之的书写方式。勒和磔都是逆势。
由此明白,书写时连感觉迟涩的笔画横画和捺画都要写得飞动起来,更何况其他笔画呢?
包含两大重要的秘密:一是定点书写方式,就是写字时,手基本上是定点不动的。二是在书写中毛笔不是顶牢书写的,恰恰是起来的。
第六集褚遂良的神用笔
中国古代的书法家都是各行各业顶尖的人物。
“如印印泥”出自褚遂良。褚道德品质高。不忍心其去世,希望其成神。《聊斋志异》中第十二篇有《褚遂良》。
颜真卿问“神用笔”。张旭讲故事,其书法得自老舅陆彦远(其父为陆柬之,与褚同是虞世南的弟子)。褚言于其曰:“用笔当如印印泥”。“用笔当如锥画沙”。
书法与自然科学不同,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人文科学的研究,要还原原生态的情境中。
是湿些沙地。一是不锥得太深,要“提起来”。二是在写的过程之中,手要稳定在一个平面上。方可划出“劲险之状,明利媚好”。黄宾虹解释,“如锥画沙,言其平也”,即“平动”。
锥子有尖,毛笔有尖,道理相通。
姜白石《续书谱》:用笔如锥画沙---锥画沙者,欲其匀而藏锋,---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藏于笔锋于画中,则左右皆无病也。
于钟华言是“轻功笔法”。
“神气活现”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神用笔”:一是这种用笔使书法作品有神采和神韵。二是这种用笔是通神的。
许慎:书者如也,“如”是到什么什么地方去。晋唐书论者是“如”什么什么。书法要和世间万物,
天地之间所有的东西,与生活世界要能够相互打通。书法与写字两回事。我们的生活经历,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看山看水看一切所得的东西,通过书法,能够通过笔墨抒发出来。
档案可以放在自己手里么锥画沙与生活经验打通,这就是神用笔。神就是通的意思,正是神通。要与天地间的大美相吻合。书法是要表现真实的生活经验,要和你的生活经验彻底打通,这样你就会理解神用笔,一旦掌握就可以神乎其迹地书写了。
第七集王羲之的伟大
中国人推崇一个人是需要扎实的理由的。王羲之可不只是单单字写得好。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无人能比。人文领域,只有书法大家一说谁最伟大,大家一定会说:王羲之。但你知道王羲之伟大在什么地方。当然,有几个皇帝把他捧起来的。
以前说他的功绩:一是把隶书变为楷书、行书,有创新,变成了新体。(开创的人多了。)二是为篆隶引进了运动的机制。在线条的挥动中,更多地增加了反映出流动时间的审美价值。变得飞动了。(各种竹简的线条很飞动。)三是对草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王羲之之前草对为张芝。)
实际上三条是站不住的。见括号内内容。褒扬起的是反作用,使大家看不到真相,影响了书法的学习。
核心的是:至迟是在秦朝的时候,对书法蓝图有顶层设计,由王羲之来完成了书法的顶层设计目标,从而使书法成为一门艺术,而且是独特的艺术。这才是他的真正贡献处与伟大处。
秦统一文字。之前,有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石鼓文,都是叫“文”,秦统一后,叫“书”。此时开始对书法进行顶层设计。此前是指向文字,是意义。
项层设计就是要实现天人合一为代表的智慧中国特点的道 的智慧要注入落实到书写过程中。不但是写字已,是一种载道的艺术与行为。把记录语义变成了艺术。王羲之之前最著名是钟繇,书写的是真书(楷书)。钟的书写要做的工作把毛笔四个性能(尖圆齐健),完成的是尖与圆的功能。就从隶书到了真书的飞跃。毛笔襄括了圆珠笔与钢笔的优势。钟完成的是圆珠笔功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