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组成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科整合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PLC控制技术,能根据相关工艺要求进行PLC控制系统设计,学会展开工作任务的步骤和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按照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规范完成工作,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协调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性、工程性、应用性和创新能力。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供配电技术》、《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后续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前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具备了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和检测能力,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掌握了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运行的控制方法,具备了常用工业电气控制电路分析、设计、安装和故障排查能力,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PLC基本知识技能,具备PLC控制系统识图与分析能力、能够对企业运行后损坏的设备进行维修;在工程应用中,能够对PLC控制系统进行方案制定、设计、编制运行程序,并且能够深入现场进行设备安装和运行调试,胜任职业岗位需求。同时该课程的学习又为后续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奠定基础。
1.2课程设计思路
在进行了大量企业调研并在行业协会专家指导下,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依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核心技能,重建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模块为单元,以应用为主线,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来引领学生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实践操作中。教学项目的设计均来自企业生产实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教师引导、讲练结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出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理念,强调职业技能训练,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PLC应用技术,具备PLC控制系统设计、调试、运行与维护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性、工程性、应用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岗位职业技能,能够胜任岗位需求。
2.1专业能力目标:掌握PLC控制系统电路分析技术,具备PLC应用项目的硬件、软件设计能力以及设备安装调试、故障排查与维修能力。
2.2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2.3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系统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PLC(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智能化、可靠性强的工业控制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根据行业岗位能力需求及课程培养目标,选择设置了5个学习模块,并根据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安排学习项目。课程学习内容结束,安排进行课程设计,选择典型工程项
目案例,由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3.1课程内容
3.2项目设计
《 PLC的基础知识》模块规划和设计
《FX1N系列PLC基本指令的应用》模块规划和设计
《FX1N系列PLC顺序控制设计法的应用》模块规划和设计
《FX1N系列PLC功能指令的应用》模块规划和设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