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缩略语简析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徐亚平 指导教师:李敬国
[内容摘要]缩略语作为一种简洁明快的语言单位,在日常表达中的使用概率越来越高。本文试从缩略语的定义、分类、产生方式出发,指出缩略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即“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和“汉语词汇的双音化倾向”,进而论述缩略语的特点和规范缩略语的原则。
[关键词]现代汉语;缩略语 ;词化;规范化
语言是人类所有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而词汇又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因素。日新月异的社会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语,而作为词汇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缩略语也不甘示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缩略语又叫略语、简称、简略语,指语言中由固定说法经过压缩,省略和统括而形成的词语。本文试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大量缩略语作一个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它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缩略语的分类
缩略语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简称
“简称”,据《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是指“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把全称删简或简称,大都是选取名称中有代表性的语素或词,简称仅限于名词性词语。例如:
环境保护—环保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 高等院校—高校
简称本来是全称的临时替代,在正式的场合往往要用全称,但有时候简称经过长期使用,形式与内容已经固定下来,便转化为词,合称反而很少使用了。例如:地铁(地下铁路)、空调(空气调节器)
(二) 非名词性缩略语
这一类缩略语最早见于报纸杂志,随着新事物的产生,人为了简便称说,因而这一类词语已形成固定的一类。例如:
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农转非 反对恐怖主义—反恐
非名词性缩略语不能取得词的资格,只能算作短语一类。一般情况下,这类缩略语只是对某
些复杂事物或复杂事件的简说,如果对它简略不当就会产生歧义。
(三)数词略语
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素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即构成数词略语。例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 陆军、海军、空军—三军
西北、华北、东北—三北
还有一些是根据共同的属性加上列举的项数构成的,例如:金、木、水、火、土—五行 马、牛、羊、鸡、犬、豕—六畜
数词略语称说简便,也有可能取得词的资格,这时反而不能用全称代替。例如:“三好学生”、“三北防护林”、“三峡工程”等,其中的数词略语是不能还原为全称的,但是数词略语容易使原来的具体内容落空,数字越大,内容架空的可能也就越大。例如:“十八层地狱”、“五花八门”等,而具体指哪些层,哪些花,哪些门,一般人就很难了解了。
二、缩略语产生的主要方式
产生缩略语的方式主要有压缩、截略、统括三种。
(—)压缩
压缩是指选取原型词语几个意义部分中具有代表性的语素或词,重新组合起来,将其余部分省略。这是产生缩略语最主要的方式,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抽取原词语中每个词的前一个语素,重新组合。例如:
—邮编 科学教育—科教 沧海桑田—沧桑 北京大学—北大 流行性感冒—流感 彩电视机—彩电
2.抽取原词语中每个词的后一个语素,重新组合。例如:
电影电视—影视 香港总督—港督 来信来访—信访 预防潮汛—防汛
3.抽取原词语中前词的前一个语素和后词的后一个语素,重新组合。例如:
泰山北斗—泰斗 外交部长—外长 微型电子计算机—微机 整顿作风—整风 监视观测—监测
4.抽取原词语中前词的后一个语素和后词的前一个语素,重新组合。例如:
人民警察—民警 效果—疗效 香港澳门—港澳 调查处理—查处
住房制度改革—房改
5.抽取原词语中前两词的前一个语素,或者再加上后一词的后一个语素,重
新组合。例如:
政治协商会议—政协 北京广播学院—北广 人民代表大会—人代会 环境卫生管理处—环卫处
6.抽取原词语中前词的前一个语素和后词的后词的前后两个语素,重新组合。例如:
安全理事会—安理会 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 立体公路交叉桥—立交桥
7. 抽取原词语中的关键词或语素,按原来顺序重新组合。例如:
四个现代化—四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 关闭、停产、
表示数量少的词语合并、转产—关停并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七大
8. 抽取原词语中的关键词或语素,不按原来顺序重新组合。例如:
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特别联大 老化防止剂—防老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9. 合并原词语中的相同语素。例如:
中医、西医—中西医 中学、小学—中小学 离休、退休—离退休 国内、国外—国内外 师兄、师弟—师兄弟 南朝、北朝─南北朝
10.有些原词语是由一个音译外来词和汉语词组合起来形成的,抽取音译外来词的头一个音节(字)和汉语词或语素,重新组合。例如:
亚细亚洲—亚洲 哈尔滨市—哈市 加利福尼亚州—加州 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 欧罗巴洲─欧洲
(二)截略
截略是直接省略原词语中次要地位的部分,留取原词语中关键的语素或词,又可细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截头式
甘肃—甘 陕西—陕 清华大学—清华 复旦大学—复旦 《聊斋志异》—《聊斋》
有一些音译的外来词,主要是各种计量单位,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成为缩
略语。例如:
的士—的 瓦特—瓦 安培—安 卡路里—卡 摩尔—摩
这时,被截取出来的这一部分就获得了词的资格,例如:“打的去”,“30瓦”
2.截尾式
天津—津 四川—川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
3.截腹式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也门 《春秋谷梁传》—《谷梁》
(三) 统括
统括是指把并列结构的短语中原词语中所共有的一个词或语素抽取出来。然后在它之前加上表示原词语数目的数词或数量短语,将其余部分省略掉。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取头式
通邮、通航、通商—三通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三反
广西、广东—两广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三个代表
2.取尾式
西汉、东汉—两汉 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好 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四个现代化
3.取腹式
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三老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三教
除了以上列举的缩略语,有些缩略语是通过几次缩略完成的。例如:“欧共体”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缩略语,而“欧洲”又是“欧罗巴洲”的缩略语。
三、缩略语产生的主要原因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汉语中迅速出现了大量的缩略语。究其原因,我们就要从语言本身的特点和现代汉语的独特之处出发,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
众所周知,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
作传递了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以词或短语的方式来承载的。因此在交际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追求效率的问题,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这就是所谓的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它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尽量使用较少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达到节省时间和空间的目的。和全称词语相比,缩略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简短,内容明确、丰富,压缩信息能力强。虽然词语、音节的数量变少,但内涵并没有改变,反而更加言简意赅。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交流信息量也随之增加,而缩略语以其精炼简洁的形式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从而有效地增强词汇的表现力。因此,大量的缩略语应运而生,“微型电子计算机”被简略为“微机”,“地铁”和“超市”也常被用来代替它的全称“地下铁路”和“超级市场”。
(二)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趋势
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一种由单音节词到复音节词(主要是双
音节词)的变化趋势。换句话说,在远古和上古时期,汉语词汇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中古
(公元3世纪到7世纪),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后,汉语词汇趋于复音节化,双音节词逐渐占据优势,成为词汇的主体。而缩略语的原形大多为一个多音节词语,在缩略的过程中,也自然会服从双音节化这一趋势。《现代汉语缩略语词典》(钟嘉陵编著,齐鲁书社1986年出版)共收录缩略语729条,其中双音节的缩略语有548条,占总数的75%。
四、缩略语的特点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总结,我们知道缩略语是对一个固定说法经过压缩、截略、统括而形成的。因此“一个单位是否为缩略词语,纯就单位本身来看是难以作出判断的。判断缩略词语,必须将影响缩略词语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一并考虑进来,并分别对不同方面做出分析后才有可能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别。”[1]根据这一原则,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缩略语必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原式与简化形式之间关联的经常性即形式上的可逆性
缩略语是由一个固定说法缩略而来的,因此在形式上也必然会有一个与之相
对应的、可以同义转换的全称词语。从缩略语产生方式我们可以看出,经过压缩和截略的缩
略语,其组成成分全部取自这一全称词语。而经过统括形成的缩略语,除必要的数词和数量短语以外的成分也直接取自原来这一全称词语。所以说缩略语在形式上具有可逆性,全称可缩略为简化形式,而反过来,简化形式也可以还原为全称。例如:“奥运会”,其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二者意义相同,而且前者直接取自后者。我们说“奥运会”是缩略语,但不能说“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缩略语,因为“欧佩克”是英语“OPEC”的音译词,而“OPEC”是从“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短语缩略而来的缩略语,但“欧”、“佩”、“克”分开来并不代表任何意义,“欧佩克”本身也不是从任何比这三个音节长的语言单位缩略而来。由此看来,“京”(北京)是缩略语,“粤”(广东)不是缩略语;“非典”(非典型肺炎)是缩略语,而“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不是缩略语。
(二)原式的出现应该早于简化形式即时间上的后随性
作为缩略语,它必须是由一个全称词语得到的全称词语。因此这就会有一个出现先后时间的问题。显而易见,先有了全称词语即固定说法,才会有缩略语, 这就是时间上的后随性。例如:是先有了“超级市场”,而后有了“超市”; 是先有了“北京大学”,而后有了“北大”; 是先有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而后有了“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然而我们不能说“然—然而”、“曾—曾经”、“但—但是”、“国—国家”中的“然”、“曾”、“但”、“国”是缩略语,因为“然”、“曾”、“但”、“国”的使用年代显然要早于“然而”、“曾经”、“但是”、“国家”,它们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就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然而”、“曾经”、“但是”、“国家”是到了近代汉语或现代汉语中才出现的。针对缩略语这一特性,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举过一个典型的例子:“党校—共产党培养、训练党的干部的学校”,这里的“党”显然要比“共产党”出现的早,因此“党校”不能被看作缩略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