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有事如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众有事如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有句常说的话:“有事警察”。也有一句不常说的话:“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是的,社会分工越细,社会责任也越多样。也就是说,不是什么事情一警察就能解决的,像城市管理、教育乱收费、噪声污染、征地补偿纠纷、“三农”问题,特别是政府部门对众的投诉拖着不办或者相互推诿等等,来警察又有什么用呢?
人大和政协怎么区分
广州市的一个老城区,一个区属企业扩建工程就在稠密的居民区进行,离民居不到三四米远,而且附近有几十年的老楼房,施丁单位用三四辆大型的挖掘机、钩机冲击岩层,给周边的居民带来巨大的噪音和震动,给附近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有人因此要吃,或者干脆搬出居住。居民众向区政府提出,一个区属企业以十分有限的财力单独进行扩建改建工程,势必影响该地块的经济使用价值,因而对企业的改建工程提出了科学性的土地使用价值的质疑,并建议市、区政府组织有实力的单位进行连片开发,以提高旧城区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建议。但是施工单位在市建设部门正式批准之前,即开始三通一平以及挖土施工。对居民众来说,锤击性的大震动和高噪音极具杀伤性,要求制止钩机作业,特别是制止晚上十点以后的施工。但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居民的投诉采取暖昧态度,施工企业的领导有着“政府背景”。居民向广州一家大报投诉,主任编辑竟也大发感慨:我家附近也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也不知道往哪儿投诉!
深夜,一些政府部门没有值班人员,形同虚设;打到城管部门,接电话的人竟然为施工单位辩解,说:我们打电话向工地了解,他们已经收工了;对于政府网站上的投诉,十天半月不作答是常事,更有甚者说是投诉不属实。政府部门仿佛与发展商和施工单位同声同气。
居民众对政府部门的搪塞感到十分不满,不得不向政府领导投诉,政府领导又让信访办转给政府有关部门处理,皮球就这样踢来踢去,把居民众的投诉晾在了一边,或者轻描淡写批几行文字,说众的意见要引起重视云云。施工单位因而有恃无恐,依然故我。
一些老实的居民还以为区领导日理万机,在忙更重要的大事,无暇顾及居民的投诉,但有人却看到区领导出入各种宾馆酒楼,出席各种庆典。众按捺不住怒火,说区领导是摆设。但区领导依然面对媒体,大谈建设无围墙的花园城市,对居民众遭受施工噪音的伤害充耳不闻。
众也练就了一股韧劲,不信在共产党领导下,损害人民众利益的事就没人管。他们向上逐级投诉,直至把一个可以在基层解决的问题上报到政府高层。与此同时,居民众也想到要向市、省和全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投诉,争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同情与支持,希望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促进基层政府重视居民众投诉的问题,希望他们能为百姓说话。可问题接着出来了:想与这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但他们的电话、通讯地址、工作单位,居民众几科一无所知,怎么样才能把投诉的文字资料送到这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手上?原来那些一年一度活跃在两会(人大、政协会议)期间的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实际上与普通的老百姓隔着一道无形的墙。人民众有事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实在是一个很难的现实问题。
记得广东曾提出并推行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事向省领导反映情况的“直通车”制度,有紧急事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可以直接约见省的有关领导。这应该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促进了广东的政治文明建设,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领导保持有效、快捷沟通,能够下情上达,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通了通往省领导的“天线”,但不要忽略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人民众连接的“地线”,忽略了地线的连接,容易导致社会的中枢神经瘀塞,直接影响社会的。另一方面人民众向政府部门的投诉,也需要有多种渠道传达出去,即使现在还不能开通“直通车”,但至少应该给确有难事、急事的众备有
“救护车”。开通人民众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效、快速联络渠道,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人民众双向交流的平台,应该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本的措施。
现在众见官难,别说见区长县长,就是要街、镇的领导也不容易,领导一是怕难,二是怕烦,忙是借口。遇到这种“做官不为民作主”又“不回家卖红薯”的,老百姓就是没辙。
为此,笔者建议建立人民众约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在老百姓遇到困难需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帮忙解决的时候,能到有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听众的意见和呼
声,帮助众向政府部门反映要求,监督政府。解决众投诉的问题需要政府依法行政,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督促,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对建立高效、廉政的政府,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应该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我们期待着广东在这方面的制度创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