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谣
概述:
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彩..
1、民谣的起源
在民谣传播研究中涉及民谣起源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在何着的民谣语一书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鲁迅门外文谈..”正是这样的一段话被人们用来解释和说明文学艺术的起源;也认为这是语言的鼻祖..民谣语一书中运用分析引论;合理清晰的呈现出“杭育杭育”这个叫道;确为民谣的起源;同时她认为劳动与民谣的产生有很大关系..
2、民谣的界定
有学者把民谣定义为“歌谣”、“顺口溜”、或是“民谚”;“牢骚语”..古书上说:“徒歌谓之谣..言无乐而空歌..其声逍遥然也”;“合曲曰歌”..可见;谣是一种没有配曲更不用乐器伴奏的供人们随口说唱或吟诵的语言形式..它与民歌;民谚;俚语之间是存在区别的..吕肖奂爱上一匹野马 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在搜集整理考察了大量古代民谣之后;首次将民谣从民歌、谚语中剥离出来 ..上述民谣的定义引用得比较广泛;也比较具有权威性..
3、民谣的分类
按照民谣的内容大致划分为三类:
1时政民谣;又名政治民谣;诉说的是中国历代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变革;或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或揭露历史社会的黑暗政治;抨击腐败现象;或是谴责历代昏君奸佞;或是颂扬历代圣者先贤;仁人志士;或是赞美和平;进步;文明等;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主要存在于左传、史记;及汉书到清史稿中的历代五行志中
2生活民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们创作的有关经济生活;婚姻家庭;祭祀宗教以及
民俗风情等内容的民谣..这些民谣虽然不多;却也弥补了时政民谣反映面的不足;与时政民谣一同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面貌..如东北部平原民歌 小白菜;西北部高原民歌走西口;江淮民歌凤阳花鼓;江浙平原民歌茉莉花..
3游戏民谣;不论游戏有无主题性;孩子们在玩耍时不仅仅在表现动作;还伴随着语言;他们边玩边唱;把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唱念的民谣;称为游戏民谣..游戏民谣又可细分为娱乐民谣和教诲民谣..
4、民谣的风格及表现形式
风格特点:
1山歌无本句句真;
2不拘一格论长短;
3最是寻常百姓语:民谣的语言朴实;通俗;符合大众的口味..民谣的展现大多运用赋比兴、夸张、双关、谐音、重复、设问、析字、顶真、对偶、仿拟、倒装等..
二、新传播载体的民谣
中国民谣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增添了新的内容及形式;由古代的口耳相传;发展到以手机和互联网为媒介的传播..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新传播载体中民谣传播所孕育的新元素..
1、手机短信民谣
1内涵及分类..手机谣是在手机上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传播的民谣..手机谣一般是手机拥有者的即兴创作或听闻所得;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传播十分迅速便利;在近几年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一种娱乐方式..民谣按其内容可分为表达情人蜜语、幽默调侃、表达祝福、日常问候、评判时政和反映校园生活的民谣..
2手机谣的特点..蔡亚玲在当代手机短信民谣探析一文中总结了手机谣的一般特征: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个人独创性强;内容新鲜时尚;富有时代气息;强烈的幽默感;强烈的现实性;讽刺性;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3手机谣繁荣的原因..一是手机的出现和普及是短信民谣形成的基础;手机短信业务的开通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手机短信的费用也十分便宜;这更为短信民谣的繁荣提供了扎实的物
质基础..二是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许多不良风气应运而生;社会转型期间有太多的不合理的事件;这也是新时期短信民谣形成和繁荣的原因..三是民谣的创作主体是人民大众;客体是人们所处的自然及社会、历史生活环境..手机短信宽松的语境;使得人们可以自由的通过短信民谣表情达意;抒发自己的真情等..
4手机谣存在的问题..民谣类短信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民谣类短信中粗俗、媚俗的东西;不能不引起广大民谣类短信的手机用户的重视..用户要洁身自好锻炼“慎独”品性;也要对格调低下的民谣自觉予以抵制..
如贴吧一热门手机谣: 少壮不努力;长大玩手机.. 春眠不觉晓;醒来玩手机.. 举头望明月;低头玩手机..;一天到晚玩手机.. 夜夜思君不见君;还得埋头玩手机.. 亲朋好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玩手机.. 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玩手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玩手机
2、网络民谣
网络民谣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使用较为普遍的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一定影响作用的民谣..
赵丹在网络民谣的内容及创造手法一文中;把网络民谣按照内容划分为:时政类民谣;生活类民谣;爱情类民谣..网络民谣不仅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并能深刻叙述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网络民谣注意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真实情感的表达;但也存在一些粗俗、片面的内容..
三、当代政治民谣
1、内涵及分类
当代政治民谣反映的是社会转型期普通民众对政治现象的基本态度;是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中的一种“特殊政治文化”;其形式短小;文字通俗易懂;内容多是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进行讽刺和谴责;辛辣尖刻、针砭时弊、警醒世人..
它所反映的内容大致有六类:反映党风和工作作风方面;批评官僚主义方面的;涉及培养选拔干部方面的;揭露权交易方面的;反映贪污受贿方面的;讽刺某些领导干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方面的..
2、产生的原因
1现实政治因素..一方面对民众关心国家的发展;希望公众权力机关为政清廉;另一方面对政府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2体制因素..体现在社会政治文化上;其问题主要是政治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渠道不通畅;非正常渠道很难如实向上传递反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