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西城初三二模
地 理
大运河自申遗成功以来,在北京段的遗产点已经增至40处。其中什刹海河段集运河故道、古桥、水闸等多类 型遗迹于一体。北京市西城区某校同学围绕什刹海水域(图1)开展“行走运河”的地理考察活动。图2是学生拍摄 的鼓楼照片。读图,完成1〜3题。
1.同学们设计从学校到什刹海地区的行程路线,需参考
D.什刹海地区旅游图
A.中国水系图 B.北京市地形图 C.北京市区交通图2.从积水潭地铁站开始“行走运河”的同学,沿途依次考察德胜桥、宋庆龄故居、银锭桥、万宁桥、玉河故道的 最短路线是
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⑧ C.①④⑤⑥ D.①④⑥⑦
3.拍摄图2照片同学所处的位置,距离最近的地铁站可能是
A.积水潭 B.平安里 C.什刹海 D.北海北
陆半球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中心位于经度0°,北纬38°,图3为陆半球图。读图,完成4〜6题。
湾区指的是哪些地区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来到北京牛街地区实地考察,了解该地区的民族特。下面是该小组同学完成的考察 报告,图4是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7〜10题。
1 / 13
牛街是一条民谖文化街口这里有北京历史最悠 欠『规模最宏丽的清真古寺一礼拜寺,我们发现进出 这里的人们大多①头戴白帽口礼拜寺马路对面是年街 氏族墙,②56个民族的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沿街有许 多小吃店,以牛羊肉料理和各式面点为主口父大散 居■,小聚居,③集中居住疗这种分布格局是历更长期 发展迂福中各民族相互交往而形成的.④各民族一律 平等.
7.在牛街礼拜寺进行的宗教活动属于
A.基督教 B.佛事 C.天主教
8
D.伊斯兰教
.牛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在我国集中分布的省级行政区A.全部位于西北地区 B.河流沿岸灌溉农业发达
C.处于我国内流区域 D.夏季河流出现凌汛现象
9.图4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汉族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A.甲 内蒙古 B.乙 滇 C.丙 宁 D. 丁 冀
10.该小组同学的考察报告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年4月初,中国天气网根据未来一段时间的气温和天气现象预报情况,制作了今年“中国部分地区杨柳 絮飘飞预警地图”(图5)。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5显示
A.最早见到杨柳絮飘飞现象的是豫、晋两省
B.4月初至中旬开始飘絮范围向北推移
C.飘絮地区均分布于平原地区
D.北京最晚进入飘絮阶段
12.对图示地区杨柳絮飘飞时节,描述正确的是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D.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13.影响杨柳絮飘飞时间早晚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光照
“渔光互补”是指将养殖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上面安装光伏组件,下面的水域里养殖水产品, 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模式。光伏板可以起到给鱼塘遮阳,降低水温,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 提高水质等作用。图6为我国某村的“渔光互补”项目景观。读图,完成14〜16题。
2 / 13
14.太阳能光伏发电
A.所用资源不可再生 B.可持续稳定发电
C.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D.地区的适应性强
15.采取“渔光互补”生产模式,可以
①提高渔业产量 ②减少太阳能损耗
③减少环境污染 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互心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最适宜推广“渔光互补”项目的地区为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三角洲
2019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言“推动构建环渤海大湾区”,促进京津冀城市发展,并充分发挥大连、 青岛等沿海核心城市作用,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图7是构想中的环渤海大湾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构想中的环渤海大湾区
A.位于北方地区
B.海岸线较平直
C.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D.涵盖东部沿海各大城市
18.环渤海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①辽东半岛拥有沿海核心城市青岛
②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
③山东半岛矿产资源丰富
④大湾区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年4月10日0时起,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北京南至青岛北一站直达复兴号动车开通,青岛进 入北京3小时交通圈。
19.青岛进入北京3小时交通圈,将
A.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 B.更好地开发利用沿线矿产资源
C.促进两地之间人员的流动 D.利于改善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
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它由台湾岛及兰屿、澎湖列岛等小岛组成。
兰屿岛年降水 量高达3055毫米,夏季和秋季多台风,冬季东北季风强劲,有风岛之称。岛上传统民居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 米,屋顶用茅草覆盖,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被称为“地下屋”。民居主屋旁建有凉亭,底部架空,屋顶覆草。 图8(a)为台湾省及兰屿岛图、(b)为“兰屿岛某聚落景观图”、(c)为“地下屋”景观图。读图,完成20〜 23题。
3 / 1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