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前进到……自行车时代?
①中国从自行车时代进入摩托车时代再进入汽车时代,有十几二十几年的过程。现在正在把“有车”当作“成功人士”的标志。这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的前进和发展。在电视剧中,高速路和立交桥上蠕动的钢铁甲虫经常作为插入画面标志现代化都市的背景。自行车,只属于十七岁打工仔的理想。
②私家车普及之后,再进化呢?我们的思路一般是向着更快更高科技更值钱更豪华……升级的。
③那么,私家飞机吧。不大现实,发达国家好像还没有这个迹象。
④若仅从目前看有两种可能:有私家车的人士越来越多;私家车数量到一定程度便逐渐下降。
⑤过去没有想过第二种可能,因为那好像是逆现代化潮流而动。但是一位最近到过荷兰的朋友
说,荷兰的私家车已经明显少于美国了,现在他们那里是“满大街自行车”。人们主要靠自行车和公交车代步。也就是说,第二种可能如今不只是“可能”了——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这个迹象。问题是,我们跟不跟?
⑥最近读了一本《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美国作家资深气候专家马克•利纳斯全球旅行,到处寻地球气候恶化的证据,以数字、文字和照片展示给世人看,因为这些讯息是“以一种几乎让人无法觉察的方式降临到地球上的”。
⑦英国洪水,美国飓风,这是新闻常常报道的。在阿拉斯加,冻土融化,已造成大量建在冻土层上的房屋歪斜,门窗不能打开,不少房屋因下沉得无法居住而废弃。即使勉强住着,人们也自嘲“小腿肌肉得到了锻炼”,因为家里的地板是倾斜的,“你总是在山坡上”。以前由冻土支持的柏油路,路边的防护栏“扭曲成奇怪的形状,巨大的裂缝使得黑的柏油路面四分五裂”,森林因为失去冻土层的支持,云杉东倒西歪,变成了“醉森林”。作家到父亲年轻时在巴西利马附近拍摄常年不化的巨大冰川的原址,从原来的角度拍下了一座基本裸露的山岩——冰川没有了。作家在南太平洋上采访了已经开始被海水淹没的26平方公里的小岛国图卢瓦,那里的机场和一些官方建筑已经泡在水洼里,虽然每天还在郑重举行升降国旗的庄严仪
式,但人们已经忙着移民新西兰。退休的老首相托里皮曾经在促成《京都议定书》的会议上演讲,现在该国的九个岛中的一个已完全淹没,没有了任何活的植物,只有岛的基部,只有石头和沙子了。托里皮悲壮地宣称,他的孩子们应该离开,但是他决不走,他会与图卢瓦“共进退”。作家还到了中国甘肃的武威,只拍一张沙尘暴照片的功夫,沙尘已经侵入嘴里.耳朵里.头发里和肺里,沙暴已能穿透房屋,沙暴来时屋里弥漫着烟一样的灰尘……
⑧获得了这样全球视野的人,才可能获得不是“表演环保意识”的沉痛焦虑。
⑨他的一段话与本文开头时提出的问题有关:“交通仍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祸害中增速最快的一个。”“对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汽车是个不必要的奢侈品,过多的私家车妨碍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和运行。”“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减少汽车使用的频率,短途的话就步行或骑自行车,长途的话则乘公共汽车和火车。”
头像怎么加国旗⑩有理由相信,再现代化下去,必定会有更多人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
⑾不妨学一学荷兰。在那里,到处可以租到自行车,租自行车的企业已经形成大规模的托拉斯。如果从城里上郊区,可以租车骑过去,到达地方后,把车交还到郊区的同一租车企业,
自己坐公交车回来。人们不需要自己拥有.保管和保养私人自行车,也就不用担心车被偷了。中国有的城市也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企业了,祝愿它前途无量——那里空气质量应该在好转中;那里人们的体质也应该在提高中。当然,那里的自行车制造业也该在不断改进中。还有,那里的城市交通管理该会比今天少伤脑筋。
⑿归根结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是为了让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呼吸质量.体能状态和适宜的气温无疑是生活质量中首要的指标。成功人士的标志,到那时可能是肺的颜和腰腿肌肉的结实程度,而不是养没养一辆豪华车。
1.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前进到自行车时代”的理由和□□。(1分)
2.第①段中用“蠕动的钢铁甲虫”来形容“现代化都市” 的 状况。(2分)
3.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4.对文中引用《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一书诸多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材料多角度全方位地描述了全球气候恶化的境况。
B.为了表现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顽强和坚守家园的悲壮。
C.证明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汽车使用频率的必要性。
D.说明作者具备全球视野,对环境问题的忧虑真诚可信。
5.第⑩段加点的“再现代化下去”的含义是:
(1) (2) (3分)
6.本文标题新颖而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评析。(80字左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林肯的鼻子 汪曾祺
①我们到伊里诺明州泼凌菲尔德市参观林肯故居。林肯居住过的房子正在修复。几家邻居的住宅倒都已经修好了。邻居的房子也是木结构,样子差不多。一位穿了林肯时代服装的中年女士给我们作介绍。她的声音有点尖利,话说得较快,滔滔不绝。她说了一些与林肯无关的
话,老是说她们妹的事。她最后说:“林肯是伟大的政治家,但在生活上是个无赖。”我真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
②第二天上午,参观林肯墓,墓的地点很好,很空旷,墓前是一片草坪,有很多高大的树。
③这天步兵114旅特地给国际写作计划的作家们表演了升旗仪式。两个穿了当年的蓝制服的队长模样的军人在旗杆前等着。其中一个挎了值星带,佩指挥刀。在军鼓和小号声中走来一队士兵。所谓一队,其实只有七个人。前面两个,一个打着美国国旗,一个打着州旗。当中三个背着长。最后两个,一个打鼓,一个吹号,走得很有节拍,但是轻轻松松的。立定之后,向左转,架好长。喊口令的就是那个吹号的,口令声音很轻,并不大声怒喝。一声“升旗”后,号兵自己吹了号,那两个队长举手敬礼,国旗和州旗升上去。一会儿工夫,仪式就完了,士兵列队走去,小号吹着“光荣光荣哈里鲁亚”,打鼓的这回只是用两根鼓棒敲着鼓边。这个升旗仪式既不威武雄壮,也不怎么庄严肃穆。说是形同儿戏,那倒也不是。只能说这是美国式的仪式,比较随便。
④林肯墓是一座白花岗石的方塔形的建筑,墓前有林肯的立像。墓基前数步,石座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铜铸的林肯头像。林肯墓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很好看。一位法国作家说他到过南
京,看过中山陵,说林肯墓和中山陵不能相比,中山陵有气魄。我说:“不同的风格。”“对,完全不同的风格!”他不知道林肯墓是“墓”,中山陵是“陵”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