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排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排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场地、器材、设备
(⼀)场地
排球⽐赛场地包括⽐赛场区和⽆障碍区,其形状为对称的长⽅形。⽐赛场地的地⾯必须是平坦、⽔平。并且划⼀。
⽐赛场区为18×9m的长⽅形。中线把它分为相等的两个区,两条长线是边线,两条短线是端线。所有界线的宽均为5cm,线的宽度均包括在场区内。
发球区:在两条边线后各画⼀条长15cm,垂直并距离端线20cm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发球区的深度延伸⾄⽆障碍区的终端。
中线与进攻线构成前场区,前场区向边线外的⽆障碍区⽆限延长,进攻线于端线够成后场区。⽐赛场区的四周⾄少有3m宽的⽆障碍区,从地⾯量起⾄少要有7m的⽆障碍空间。
(⼆)球⽹和⽹柱
球⽹为⿊⾊,长9.5m,宽1m,架设在中线的中⼼线的垂直⾯上。球⽹的⾼度男⼦为2.43m,⼥⼦为2.24m。少年⽐赛⽹⾼男⼦⼀般为2.35m,⼥⼦⼀般为2.15m。⼀般基层⽐赛或⼉童⽐赛可根据情况⾃⾏确定⽹⾼。
球⽹⾼度的测量应⽤量尺在场地的中间丈量。场地中间的⾼度必须符合规定⾼度,两条边线上空的⾼度必须相等,并且不超过规定⽹⾼2cm。
⽹柱为两根⾼2.55m的光滑圆柱。最好能够调节⾼度,固定在边线外0.5-1m处,⼀切危险设施和障碍物必须排除。
标志带:为两条宽5cm,长1m的⽩⾊带⼦,分别系在球⽹两端,垂直于边线。标志带被认为是球⽹的⼀部分。
标志杆:两根有韧性的杆⼦,长1.8m,直径10mm,分别设在标志带外沿球⽹的两侧。
出球⽹80cm,⾼出部分每10cm涂有明显对⽐的颜⾊,最好为红⽩相间。标志杆被认为是球⽹的⼀部分,并视为过⽹区的边界。
(三)球:
⽐赛⽤球的颜⾊可为⼀⾊的浅⾊或国际排联批准的多⾊球,圆周为65-67cm,重量为260-280g,⽓压为0.30-0.325kg/cm2。
⼆、主要规则及裁判⽅法
(⼀)胜⼀分、胜⼀局和胜⼀场
⽐赛采⽤每球得分制,胜⼀球即胜⼀分。
⽐赛的前四局以先得25分,并同时超出对⽅2分的队为胜⼀局。当⽐分为24:24时,⽐赛继续进⾏⾄某队领先2分为胜⼀局(如26:24,27:25)。决胜局以先得15分,并同时超出对⽅2分的队获胜。
正式⽐赛采⽤五局三胜制,最多⽐赛5局,先胜3局的队为胜⼀场。
(⼆)发球犯规与判罚
1、发球击球时的犯规
(1)发球次序错误:取得发球权队的6名场上队员必须按顺时针⽅向轮转⼀个位置,由轮到后排右⾸的队员(即1号位队员)发球。
处理:
队员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如果在发球次序错误中没造成得分则判失⼀分。
记录员必须准确地确定发球次序错误从何时发⽣,从⽽取消其发球次序错误过程中所得分数,对⽅得分有效,并且判罚发球次序错误的队失⼀分。
如已得分,⽽⼜不能确定其发球次序错误从何时发⽣,则仅给予失⼀分的判罚。
(2)发球区外发球:发球队员在发球时不受位置错误的限制,但队员发球击球时或跳发球起跳时,踏及场区或发球区外发球犯规。跳发球队员在击球前允许在发球区外助跑,但起跳时必须在发球区内。击球后发球队员可以踏及场内或发球区外。判犯规队失⼀分。
(3)发球击球时球未抛起或持球⼿未撤离。
(4)发球8秒。
2、发球击球后的犯规
(1)发出的球触及发球队队员、球⽹或未能通过球⽹垂直⾯。
(2)界外球:
球的落点完全在场区界线以外的地⾯上。
球触及场外物体、天花板或⾮⽐赛成员等。
球触及标志杆、⽹绳、⽹柱或球⽹标志杆以外部分。
发球时或进⼊对⽅场区时,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区以外过⽹。
(3)发球掩护:任何⼀名发球队的队员,以挥臂、跳跃或左右晃动等动作妨碍对⽅接发球,⽽且发出的球从他的上空飞过,则构成个⼈掩护。如果是两名或更多发球队队员密集站⽴遮挡接发球队员,⽽且发出的球从他们的上空飞过,则构成集体掩护。
(三)位置错误
发球击球瞬间,双⽅任何⼀名队员不在规定的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
判断位置错误必须明确以下⼏点:
位置错误犯规只在发球击球瞬间才有可能造成,发球击球前、后两队队员可在本场区任意移动或交换位置,不受任何限制。
队员的场上位置应根据脚的着地部位来确定。
明确“同排”与“同列”的概念与位置关系:1、6、5及2、3、4号位队员为同排队员。1、2号位;
3、6号位;
4、5号位队员为同列队员。同排队员左边或右边队员的⼀只脚的某部分必须⽐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离同侧边线更近;同列队员中,前排队员⼀只脚的某部分必须⽐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离中线更近。
(四)击球时的犯规
1、四次击球。
2、持球判断时注意:
必须清楚击球与持球之间的区别,击球是⼀个单⼀的动作,⽽持球犯规先是使球停滞,再将球抛出。
进攻性击球时,吊球是允许的,但触球必须清晰,没有推压动作,并且不得⽤⼿改变球的⽅向。运动员
在拦⽹时有推、扔、携带等动作,裁判员必须判其持球。
⽐赛中,精彩动作和多回合的⽐赛是受欢迎的。因此,运动员在困难条件下进⾏击球,裁判员应⿎励。
3、连击判断时注意:
在第⼀次击球时,允许⾝体不同部位在同⼀个击球动作中连续触球,不判连击。
在第⼆、第三次击球时,仍应注意判断连击犯规。
排除:在拦⽹⼀个动作中球可以迅速⽽连续触及⼀名或更多拦⽹队员。拦⽹后即使是拦⽹触球的队员仍可再做⼀次击球。
4、借助击球
队员在⽐赛场地以内借助同伴或任何物体的⽀持进⾏击球,为借助击球犯规。
(五)队员在球⽹附近的犯规
1、过⽹击球
对⽅在击球前或击球时,在对⽅空间触及球或对⽅队员为过⽹击球犯规,其依据是击球点是否在对⽅场区空间。
2、过中线
在⽐赛进⾏中,队员整个脚、整个⼿或⾝体其它任何部分越过中线并触及对⽅场区时,为过中线犯规。
3、⽹下穿越进⼊对⽅空间并妨碍对⽅⽐赛
4、触⽹
⽐赛进⾏中,任何队员触及9.5m以内的球⽹、标志杆、标志带为触⽹犯规。但队员未试图进⾏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不判为犯规。队员击球后,在不影响⽐赛的情况下,可以触及⽹柱、⽹绳或⽹全长之外的任何其它物体。
5、进⼊对⽅场区的球
规则规定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区以外进⼊对⽅⽆障碍区,队员在不进⼊对⽅场区的情况下,将球从同侧过⽹区以外击回是允许的。在击球时,对⽅队员不得阻碍。
(六)拦⽹犯规
1、过⽹拦⽹
在对⽅进攻性击球前或击球时,在对⽅空间拦⽹为过⽹拦⽹犯规。所谓进攻性击球是指出发球和拦⽹以外,多有直接击向对⽅的击球。
2、后排队员拦⽹三个条件:
后排队员在靠近球⽹处
⼿在⾼于球⽹上沿处阻拦对⽅来球
触及了球
3、拦发球
4、从标志杆外伸⼊对⽅空间并触及球为犯规。
(七)进攻性击球犯规
1、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三个条件:
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内,或踏及进攻线或其延长线。
击球时整个球体⾼于球⽹上沿。
完成进攻性击球,即击出的球整体由过⽹区通过球⽹的垂直⾯,或触及对⽅拦⽹队员的⼿。
2、在前场区对发过来的并且整体⾼于球⽹上沿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为犯规。
(⼋)不符合规定的请求间断
1、超过规定次数的请求普通暂停
规则规定第1-4局,每局有两次技术暂停,各位1分钟,每当领先队达到8或16分时⾃动执⾏。决胜局⽆技术暂停。每队每局还有2次机会请求30秒的普通暂停。
2、超过规定次数的请求换⼈
每局⽐赛中,每队最多允许请求6⼈次换⼈。
3、同⼀个队在未经⽐赛过程再次请求替换
4、⽆权请求的成员提出请求
只有教练员和场上队长可以⽤相应的⼿势请求间断,其他成员⽆权提出请求。
5、在⽐赛进⾏中或裁判鸣哨发球的同时或之后提出请求
(九)延误⽐赛
1、同⼀局再次提出不符合规定的请求
2、换⼈延误时间
3、拖延暂停时间
4、场上队员拖延⽐赛顺利进⾏
5、请求不合法的替换
规则规定每局⽐赛中,主⼒队员可以换下场和再次上场,但再上场时只能替换原来替换他的替补队员;替补队员只可以替换主⼒队员上场⽐赛⼀次,再由该主⼒队员替换他下场。凡是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替换为不合法替换。
排球规则裁判法必读
课程介绍
排球比赛裁判手势
本课程介绍排球竞赛规则修改对排球技战术发展的关系、影响和排球竞赛规则修改的原则与趋势,按照排球竞赛规则的章节为序,编写了近120例习题问答, 选择教材内容注重实⽤性、⾼层次,突出理论性、先进性。
课程内容
⼀、排球竞赛规则修改对技战术发展的关系
排球竞赛规则是⽐赛双⽅在⽐赛中必须遵循的法则,排球运动的竞技发展产⽣了规则,并决定了规则的内容。规则的存在限定了⽐赛的性质和形式,保证⽐赛在公正、平等的条件下顺利进⾏。⽽规则⼜必须不断地修改,以适应排球运动的发展的需要,同时掌握好规则对排球运动发展的反作⽤,能动地把握规则修改,可以影响排球运动向着更理想、更美满的⽬标发展。
⼆、排球竞赛规则修改对技战术发展的影响
早期对规则的修补,仅限于适应技战术的发展和维护排球的特⾊上,取消了允许球在⽹前落地⼀次的规定,以维护“空中击球”“球不落地”的特点。随着技术分化的出现,规则明确了发球和拦⽹的技术概念。1921年设置中线是为了适应扣球和拦⽹技术的发展。
由于进攻技术的相对超前,⼈们想利⽤规则来加以控制,于是有了⿎励防守的规则变化,如:1938年的
允许双⼿拦⽹,1941年规定了胸部以上⾝体各部位都可以击球等。可是,到了六、七⼗年进攻战术发展迅猛,如西德的超⼿扣球,亚洲的快攻战术等使拦⽹防守难以招架。于是有了限制进攻,有利防守的规则变化。如:1965年的允许过⽹拦⽹,1968年设标志杆,1976年标志杆内移和允许拦⽹后击球三次。
直到80年代,⼈们对排球规则修改的原则进⾏了反省和重新认识。对排球运动的特点和如何保持其特点,如何促进排球排球技战术的发展,以及如何改进⽐赛形式和控制⽐赛时间等多⽅⾯进⾏讨论,并采取了积极审慎的态度对待规则的修改。如:⽐赛中进攻与防守的不平衡控制⽅⾯,主张积极⿎励防守技术的发展,⽽不是消极地限制进攻技术。1984年放宽了对第⼀次击球时连击的判罚,1992年允许膝关节以上⾝体任何部位均可击球,1994年⾝体任何部位包括脚都可以触球;还减⼩了球的⽓压以适当降低球速,1999年采⽤每球得分制,2000年增设后排⾃由
防守队员。这些条款的修改,以利于防守队,使⽐赛双⽅的攻防更趋平衡,以利于排球⽐赛更精彩。
排球运动要⾛向社会、⾛向市场就离不开媒体的传播,尤其是电视的传播。1992年,竞赛规则规定了每局两次的⼀分钟技术暂停,就是适应赞助商对播放⼴告的需要;⼜如在⽐赛中,电视台导演认为刚才的⼀球精彩刺激,值得回味,可在适当的时间重播这⼀镜头。这样,⼀场⽐赛成为观赏性极强的⾼质量的演出,以取悦于电视观众,达到商业性的⽬的。
三、排球竞赛规则修改的原则与趋势
排球竞赛规则修改的原则是要保持排球运动的特⾊,适应和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竞赛规则修改的趋势是:
1、保证规则的简洁。规则要简单、清晰,⼿势要少⽽明,⼈们容易理解。
2、保持攻防⽭盾的相对平衡。攻防平衡是⽐赛精彩的重要因素。⽬前进攻依然超前。因此⿎励防守,仍然是规则修改的趋势,
3、维护⽐赛的连续性。⽐赛精彩与否同⽐赛进⾏时间与中断时间之⽐有关。据统计排球⽐赛进⾏时间与中断时间之⽐约为1:2,中断时间过长。因此改进⽐赛形式,减少中断时间,如压缩暂停、换⼈和成死球时间,仍是研究的⽅向。
4、争取⽐赛时间的可控性。排球⽐赛以前采⽤的局、分胜负制,时间难以控制。以前发球权得分制最短的⼀场⽐赛为35分
钟,最长的为3⼩时35分钟,相差悬殊。这样既不利于运动员技术⽔平的正常发挥,⼜不悦于现场观众,更不便于电视转播,因此,现改为每球得分制,使⽐赛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5、有利于电视转播。规则的修改要利于电视转播,这是为了通过电视传播媒介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为了向电视观众提供⾼质量的排球⽐赛节⽬,也为了使排球运动成功地推向社会、推⾝向市场。
四、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习题解答
第⼀部分有关器材与设备⽅⾯的问题
(⼀)⽐赛场地的⾯积是如何规定的?
答:⽐赛场地包括⽐赛场区和⽆障碍区,其形状为对称的长⽅形。
⽐赛场区为18⽶×9⽶的长⽅形,由边线、端线、中线、进攻线(在每条进攻线边线两侧画五个长15厘⽶、宽5厘⽶,并间隔20厘⽶的虚线,虚线总长1.75⽶)和发球区短线(在两条边线的两端,距离端线20厘⽶,画⼀条15厘⽶长的短线)组成。
⽐赛场区的四周⾄少有3⽶宽的⽆障碍区,上空的⽆障碍空间从地⾯量起⾄少⾼7⽶。
国际排联世界性⽐赛场地边线外的⽆障碍区⾄少6⽶,端线外⾄少9⽶,⽐赛场地上空的空间⾄少12.5⽶⾼。
(⼆)⽐赛场地内有⼏个区域?如何规定的?
答:有⼋个区域。即:
1、前场区:每个场区各画⼀条距离中线的中⼼线3⽶的进攻线(其宽度包括在内)。中线与进
攻线之间为前场区。其两侧⾄⽆障碍区终端。
2、后场区:端线与进攻线(不包括线宽)之间为后场区。
3、发球区:发球区宽9⽶(包括发球区短线的宽度),位于端线后(不包括端线)。两条端线
后各画⼀条长15厘⽶、垂直并距离端线20厘⽶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
球区。发球区的深度延⾄⽆障碍区的终端。
4、换⼈区: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侧边线外的范围。
5、准备活动区:国际排联世界性⽐赛的⽆障碍区外的替补席远端,划有3⽶×3⽶的准备活动
区。
6、判罚区:位于各替补席之后1.5⽶处,长宽各1⽶,红⾊线、宽度⾄少5厘⽶,判罚区内放
两把椅⼦。
7、⽆障碍区:⽐赛场区的四周⾄少有3⽶宽的⽆障碍区,上空的⽆障碍空间从地⾯量起⾄少⾼
7⽶。国际排联世界性⽐赛场地边线外的⽆障碍区⾄少6⽶,端线外⾄少9⽶,⽐
赛场地上空的⽆障碍空间⾄少12.5⽶⾼。
8、过⽹区:是球⽹垂直平⾯部分,其范围为:下⾄球⽹上沿,两侧⾄标志杆及延长线,上⾄天
花板。
(三)如何检查⽐赛场地是否准确?
答:为了迅速⽽准确地丈量场地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成长⽅形,可⽤⽪尺进⾏检查。检查时可将⽪尺⼀端固定在球场的⼀⾓,然后向各对⾓点进⾏丈量(以线的外缘计算),尺⼨分别为10、
(四)⽐赛场地的地⾯和界线有什么要求?
答:室内⽐赛场地的地⾯必须是浅⾊,室外场地为了排⽔,每⽶可有5毫⽶的坡度。国际排联世界性⽐赛场地界线为⽩⾊,⽐赛场区和⽆障碍区分别为另外不同的浅⾊。所有的界线宽5厘⽶,线的宽度包括在场地⾯积之内,其颜⾊应是与地⾯和其它项⽬画线不同的浅⾊(如:⽩⾊、黄⾊等);不得⽤任何坚
硬的物体作为场地界线(如:砖头、⽊料、碎⽯等);若⽤油漆、胶带纸划线,应尽量保证线的宽度和直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