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者扫码用餐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有关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局以XX区曾家镇作为调查地点。当前,曾家镇提供餐饮服务的352家市场主体都支持扫码支付,而提供扫码点餐服务的并不多,占比约16%。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店铺使用的是个人支付宝和收款,部分店铺扫码支付时采用的是“好生意”、“拉卡拉”、“翼支付”、“银联”等第三方收款软件,消费者扫个人支付宝和收款码付款时一切正常,无任何广告,而在扫第三方收款码付款后,存在跳转其他链接的情况。有消费者反映,扫码付款后,会弹出一个网页,有时是话费红包,要求填写姓名和电话号码;有时会出现抽奖提醒,点击抽奖后是个大额消费红包或者优惠券,上面显示的商品比其他平台的同款商品更优惠。而商家选择此类第三方收款软件的主要原因是服务费较低,扫码点餐存在点餐时需要获取个人信息的情况,而一般消费者往往无防范意识,都会选择点击同意,这就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存在信息泄露风险。消费者的上往往绑定了个人信息,包括但不局限于:姓名、身份证号、电话等等。消费者在部分店铺扫码点餐时,需点击授权身份信息,有些小程序会存在不同意授权就无法继续点餐的情况。曾家镇龙台社区居民欧先生反映,自己曾经在扫码后疑是电话遭到泄露,经常接到推销电话或者“垃圾短信”。2022年XX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进行电信网络的占比8.8%,受害人中,女性占比63.2%。
生活中大部分消费者没有较强的防范意识,不会仔细查看冗长的条例,为了继续点餐就点击了确认授权,这会导致个人信息被小程序获取。而有些小程序运营者为一己私利故意倒卖个人信息,恶意泄露个人信息。
二是存在消费者被的风险。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不法分子可能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利用掌握的个人信息对消费者进行电信。根据XX市警方公布的数据,在2022年全部电信网络案件中占比9.02%,受害人中;男性占比56%,年龄分段主要是18-30岁这部分网络活跃体。此外,部分商家基于低服务费而选择的第三方收款软件,在扫码付款后,会自动跳转其他链接。这些链接往往极具诱导性,网页显示“红包”、“抽奖”、“免费送”等大大的字眼,吸引消费者眼球,诱导消费者点击。而这些网页宣传的往往是虚假广告,消费者购买时显示的是低价大牌商品,收到却是假冒伪劣产品,再点进该网页时已显示不存在了。又或者是付了低价后,有要求补高额差价,否则前面付的钱无法退回。
三是有关行政立法不够完善。2022年3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出要求,规范了网页弹窗乱象。但有关小程序扫码点餐和扫码支付后的链接跳转却因其违法行为隐蔽,消费者维权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强,没有得到重视,因而也没有对应的行政立法规制措施。基层执法人员执法缺乏有关行政法支持,只能起到劝阻的作用,惩治效果不佳,基于更低的服务费,商家还是会选择存在违规行为的第三方收款软件。收款码3月1日新规
三、对策建议
一是丰富主题宣传内容。在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时,与时俱进增加扫码点餐和扫码
付款方面的自我保护宣传,提醒消费者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提高消费者防范意识,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出台有关实施条例,对商铺扫码点餐二维码进行备案,掌握小程序开发运行者的基本情况,方便后续消费者维权。突击检查辖区商铺,对其经营规范进行评估,对存在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加大对经营者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经营者普法教育宣传,自觉抵制不法行为,选择规范程度高的第三方收款软件。
三是加快用户信息保护立法。行政立法是实现对用户权利保护的最直接路径和根本保障,能及时对小程序运营者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规制,可以弥补民法和刑法的不足。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作出了针对性规范,有关方面的行政立法可以加快跟进,让基层执法人员执法有据,有效惩治此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可以发挥行政立法的强制性作用,对有关经营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