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缥碧(piǎo) 卓有成效(zhuó) 怅惘(wǎnɡ)
B.教诲(huì) 歼灭(jiān) 振聋发聩(kuì) 农谚(yàn)
C.禁锢北京供暖2022从什么时候开始(ɡù) 炽热(chì) 凌空翔舞(línɡ) 冗杂(rǒnɡ)
D.黝黑(yòu) 翘首(qiào) 锐不可当(dānɡ) 蓦然(mù)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窒息 器宇轩昂 粗制滥造 麻木不仁
B.狼藉 诚惶诚恐 藏污纳垢 正襟危坐
C.虬枝 眼花瞭乱 摧枯拉朽 不可明状
D.诘责 油光可鉴 殚精竭虑 黯然失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这个偏僻的小山坡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
B.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东西等行为让人深恶痛疾。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
D.他什么时候都和颜悦,从不发怒。
4.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地推动了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
B.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C.安六(安顺至六盘水)是首条贵州省精心设计的时速为250公里的城际铁路。
D.新编印的《贵阳市青少年预防教育》读本不仅非常实用,而且特别有趣。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B.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C.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
D.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复活》等。
6.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B.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C.本书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D.本书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二、填空题
7.下面两段文字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人物是谁?
片段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见到他是傍晚的时候,他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片段B: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小麦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
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片段A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片段B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三、情景默写
8.默写
(1)《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嘲、自矜而又自解、自慰的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3)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①花白的头发、和蔼的笑容、温和的言语……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外表看起来朴实无华。
②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
隐“功”埋名三十年
③“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黄旭华说。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
④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
⑤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
⑥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
⑦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1957年元旦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63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
⑧但是,此后30年时间,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
⑨1986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广东老家,见到93岁的老母。
⑩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他眼含泪花”, |
⑪直到1987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9个兄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⑫与对家人隐姓埋名相比,黄旭华的爱人李世英承担了更大压力。忙时,黄旭华一年中有10个月不在家。结婚8年后结束两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攻坚克难铸重器
⑬核潜艇,是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⑭“当时,我们只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核潜艇和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对内部结构更是一无所知。”黄旭华回忆说。
⑮在开始探索核潜艇艇体线型方案时,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艇型。最终他选择了最先进、也是难度最大的水滴线型艇体。
⑯美国为建造同类型核潜艇,先是建了一艘常规动力水滴型潜艇,后把核动力装到水滴型潜艇上。
⑰黄旭华通过大量的水池拖曳和风洞试验,取得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论证艇体方案的可行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计算数据,当时还没有手摇计算机,我们初期只能依靠算盘。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答案相同才能通过。常常为了一个数据会日夜不停地计算。”黄旭华回忆说。
⑱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为了在艇内合理布置数以万计的设备、仪表、附件,黄旭华不断调整、修改、完善,让艇内100多公里长的电缆、管道各就其位,为缩短建造工期打下坚实基础。
⑲除了用算盘计算数据,他们还采取用秤称重的方法: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安装中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过秤。几年的建造过程,天天如此,使核潜艇下水后的数值和设计值几乎吻合……
⑳正是这种精神,激励黄旭华团队一步到位,将核动力和水滴艇体相结合,研制出我国水滴型核动力潜艇。
克己奉献乐其中
㉑核潜艇战斗力的关键在于极限深潜。然而,极限深潜试验的风险性非常高。美国曾有一艘核潜艇在深潜试验中沉没,这场灾难悲剧被写进了人类历史。
㉒在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中,黄旭华亲自上艇参与试验,成为当时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㉓“所有的设备材料没有一个是进口的,都是我们自己造的。开展极限深潜试验,并没有绝对的安全保证。我总担心还有哪些疏忽的地方。为了稳定大家情绪,我决定和大家一起深潜。”黄旭华说。
㉔核潜艇载着黄旭华和100多名参试人员,一米一米地下潜。“在极限深度,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的压力是一吨多,100多米的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巨大的海水压力压迫艇体发出“咔嗒”的声音,惊心动魄。
㉕黄旭华镇定自若,了解数据后,指挥继续下潜,直至突破此前纪录。在此深度,核潜艇的耐压性和系统安全可靠,全艇设备运转正常。
㉖新纪录诞生,全艇沸腾了!黄旭华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和激动,即兴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㉗正是凭着这样的奉献精神,黄旭华和团队于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各项性能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建造周期之短,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㉘1970年12月26日,当凝结了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顺利下水,黄旭华禁不住热泪长流。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新中国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
“黄旭华禁不住热泪长流”, |
㉙几十年来,黄旭华言传身教,培养和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他常用“三面镜子”来勉励年轻人:一是放大镜——跟踪追寻有效线索;二是显微镜——看清内容和实质性;三是照妖镜——去伪存真,为我所用。㉚作为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直到今天,93岁的黄旭华仍然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为年轻一代答疑解惑、助威鼓劲……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一开始甚至都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但黄旭华带领团队,依靠三副“镜子”获取国外相关资料的有效信息,终于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B.为了鼓舞士气、稳定军心,黄旭华提出了要与艇员一同下水的决定,即使妻子不同意,他也要下水,最终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C.正是因为具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黄旭华和团队才能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其建造周期之短,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D.黄旭华于1957年从大学毕业后,近30年间从未回过老家,家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外做什么,对他颇有怨言。只有夫人李世英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甚至连母亲也不理解他。
10.从本文来看,黄旭华团队研制核潜艇时的条件,不符合实际的是哪一项(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