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宋词是一种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然年来颇于此事再四研思,辅以友朋争论,其结果所得,颇不无谈论之价值。因综括所怀见解,列为八事,分别言之,以与当世之留意文学改良者一研究之。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下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拟祖先。
三曰,须讲究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一曰须言之有物
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今人徒知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吾所谓 “物”,非祖先所谓 “文以载道 ”之说也。
吾所谓 “物”,约有二事:
感情 《诗序》曰: “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此吾所谓感情也。感情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感情,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
(今人所谓 “美感 ”者,亦感情之一也)。
1 / 12
思想 吾所谓 “思想 ”,盖兼见解、识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不用皆
赖文学而传,而文学以有思想而益贵;思想亦以有文学的价值而益贵也:此庄周之文,渊明、老杜之诗,稼轩之词,施耐庵之小说,所以敻绝千古也。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够思想,则虽面目姣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
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佳丽,虽有秾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末矣。近世文人沾沾于声调字句之间,既无高远之思想,又无真挚之感情,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此文胜之害,所谓言之无物者是也。欲救此弊,宜以质救之。质者何?情与思两者而已。
二曰不模拟祖先
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学,汉、魏有汉
、魏之文学,唐、宋、元、明有唐、宋、元、明之文学。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进化之公义也。即以文论,有《尚书》之文,有先秦诸子之文,有司马迁、班固之文,有韩、柳、欧、苏之文,有语录之文,有施耐庵、曹雪芹之文:此文之进化也。试更以韵文言之:《击壤》之歌,《五子》之歌,一时期也;《三百篇》之诗,一时期也;屈原、荀卿之骚赋,又一时期也;苏、李以下,至于魏、晋,又一时期也;江左之诗流为排比,至唐而律诗大成,此又一时期也;老杜、香山之 “写实 ”体诸诗(如杜之《石壕吏》、《羌村》,白之《新乐府》),又一时期也;诗至唐而极盛,自此今后,词曲代兴,唐、五代及宋初之小令,此词之一时代也;苏、柳(永)、辛、姜之词,又一时代也;至于元之杂剧传奇,则又一时代矣;凡此诸时代,各因时势风会而变,各有其特
长,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能谓祖先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左氏、
史公之文奇矣,然施耐庵之 《水浒传》视《左传》、《史记》何多让焉?《三都》、《两京》之赋富矣,然以视唐诗宋词,则糟粕耳。此可见文学因时进化,不能够自
止。唐人不看作商、周之诗,宋人不看作相如、子云之赋, ——即令作之,亦必不工。逆天背时,违进化之迹,故不能够工也。
既明文学进化之理,此后可言吾所谓 “不模拟祖先 ”之说。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不用模拟唐、宋,亦不用模拟周、秦也。前见《国会开幕词》,有云: “于铄国会,遵晦时休 ”。此在今日而欲为三代以上之文之一证也。更观
2 / 1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