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全部
1、《草原》
这次 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新鲜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 平地是绿的 小丘也是绿的 羊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欲留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即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 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 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 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只要方向不错 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 听不见一点儿声音 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 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 也看到了马 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 快到了。忽然 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马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的衣裳 马疾驰 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 主人们立刻拨转
马头 欢呼着 飞驰着 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 车声 马蹄声 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 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
5《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6、《冬阳·童年·骆驼队》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 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 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 那样长的牙 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 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 大鼻孔里冒着热气 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 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 要学骆驼 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 慢慢地走 总会到的;慢慢地嚼 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 你会知道 打头儿的那一匹 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 走起来 铛、铛、铛地响。
夏天过去 秋天过去 冬天又来了 骆驼队又来了 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 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 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 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 慢慢地写 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 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0、《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 父不在 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再见了 亲人》
大娘 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 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 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 永远不会。八年来 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 由于敌机的封锁 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 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顶着打糕 冒着炮火 穿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 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 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 敌机来了 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 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 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 我们怎么能忘怀?
再见了 亲人!再见了 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 请慢一点儿开 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 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 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正是这样 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 抬头向上看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 在屋子里的时候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 来往船只很多 他操纵自如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 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 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而且速度非常快 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我们的眼睛忙极了 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 匆匆地走下小艇 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 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 夹了圣经 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 戏院散场了 一大人拥出来 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 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 《草原》
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3 《白杨》作者袁鹰。文章采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 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爸爸的神情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5《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歌的异同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 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 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 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 《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 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描绘了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B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皮毛、询问骆驼去向四件事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 物是人非的感叹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A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B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 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10《杨氏之子》选自 南朝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 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 婉转对答 既显得幽默有礼貌 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 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1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 沉着应对 机智反击 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的能言善辩。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 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想显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巧妙回击 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 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晏子机智对答】,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 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13《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 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14《再见了 亲人》
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 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 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
凝成的伟大友谊。
15《金的鱼钩》
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 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金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17《梦想的力量》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 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 而不懈努力 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 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18《将相和》:“将”是指廉颇 “相”是指蔺相如 “和”是和好的意思。
A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B司马迁 汉代;《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C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 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 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 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
19《草船借箭》
A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