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原则上听课记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以下是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欢迎阅读。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程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地板砖
郭沫若诗两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
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要求:在卡片上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
(学生都很认真地和涂)
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
要求: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3.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的橡皮
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
科目语文公开课课题课题:《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授课人黄素萍
班级初二2班听课
时间xx年9月日第2节
教学内容《郭沫若诗两首》分别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篇诗皆为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时所创作。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两幅奇妙的景象,将我们带进美妙的“星空”世界。同时,诗中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在五四运动“退潮后”那种缥缈、孤寂和忧郁的思绪。
《静夜》与《天上的街市》一样,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诗中既抒发了
对于时代失望的情绪,也流露出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诗虽短,但颇具形象性,美好的月夜景象,凄婉的“天上鲛人”故事,构成了诗歌鲜
明的形象。
诗人由月光和疏星联想到遥远的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上对月流珠,诗人的
想象既丰富又合理。
《静夜》的语言非常凝练,全诗共两节,45个字,却表达出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感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