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是“汉语语言文字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它是研究古典文献的产生、发展和利用的专门学问。传统的文献学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注疏等内容,是传统经史之学的门径和基石,而在现代,除了传统的内容之外,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研究、考辨、编纂、译注及现代化传播等重要方面。它既是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组建于2001年,现有教研人员3人,且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们是高华平教授、张三夕教授、王齐洲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组组建时间虽短,但其远源可追溯至华中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钱基博、张舜徽等国学大师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研工作。现在本学科的高华平教授、张三夕教授都曾亲聆过张舜徽先生的教诲,并在张舜徽先生领导下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工作过多年。张三夕教授还是张舜徽先生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自组建以来,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为文学院本科生开设了“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并组织编写了《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材,该教材在南京大学、武汉
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使用,受到了广泛欢迎。此外,本学科还招收有2名博士生和3名硕士生,填补了湖北省内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教育的空白。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教研人员是一支颇为精干的队伍,三位教授在科研上各有建树,高华平教授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研究及古籍整理工作、张三夕教授的思想史研究、王齐洲教授的古典文学研究都有令人瞩目的成果。本学科人员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丛刊》、《文学遗产》、《文献》等权威学术期刊共发表了约180篇论文,出版专著近20种。本学科组建的2-3年间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6部。本学科人员共承担完成约20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目前正主持承担着国家教育部“古委会”项目—“《论语集解》校释”、台湾“中华禅净协会”合作项目—“菩妙法脉传”、“台湾佛教文学”等。
  目前,本学科已确立了自己多学科综合、突出特的发展原则。在保持原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本学科与传统文、史、哲诸学科的天然联系,加强文学与历史学、考古学、哲学、宗教学诸学科的科际整合,在多学科的交叉和结合部寻新的学术增长点,并形成了本学科“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宗教文学典籍研究”两个新的学科发展方向。以此为契机,本学科于2003年3月成功召开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学术研讨会”,并与海内外多家学术机构合作,大力推进“佛教文学典籍”的研究。
国家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5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该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组建了“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学与汉语教育”学科,并经教育部批准按“211工程”重点学科的要求立项建设。2000年,以该学科为依托的“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全国百所人文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2年1月,该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重点学科。
  5年来,国家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整个学科呈现出上升发展的良好态势。
  研究方向:巩固提高 拓展加宽
  该学科立项建设时,设立了现代汉语、汉语史和汉语应用3个研究方向。该学科的现代汉语方向,在国内仍保持着学术优势。在汉语句法机制、汉语句法逻辑、形式语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小句中枢”、“句管控”、“两个三角”的学说得到了进一步阐发和完善,形成了
个性鲜明的研究风格。汉语史方向根据已有基础,合理规划和积极组织汉语词汇史和汉语语音史专题研究。在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认知机制、汉语词汇与古代文化的互动共变关系、东晋语音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巩固的基础上实现了稳步提高。
  对于应用研究方向,着力于拓宽加深,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新的学术优势。该学科的汉语应用方向,立项时偏重于汉语母语教育研究,立项后根据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了拓展。一方面是汉语教育研究,由大学拓展到中小学,由对内拓展到对外,由汉语拓展到双语和汉外语言对比。为了加强语言教育研究,该学科还招收了“中外语言对比”方向的博士生,以培养高层次的专门研究人才;建立了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研究基地”,并得到国家汉办支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策略、对外汉语教学规律、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对外汉语考试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
  重点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基础建设,分别跟国家语委、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建立了现代汉语动态语料库和汉语方言资料库。此外,受教育部语信司委托,该学科还建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负责对国内有代表性的网站进行实时监测,下载并分类储存
网络语言材料,建立超大规模的网络媒体动态语料库;对下载的语料进行自动筛选、统计,观察分析语言现象的动态变化,定期发布观察分析结果;对网络语言规范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咨询。
  学术团队:外引内培 文理工交叉
  “外引内培”是该学科团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外引”是从国内和国外引进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比如,2002年引进了36岁的博士生导师储泽祥教授,2003年引进了美国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41岁的徐杰教授,他们都是在学界有相当影响的青年学者。“内培”是自己培养留用博士和博士后,或通过不同方式培养青年教师。近年来,该学科先后选留了8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充实到不同的学科领域。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支持青年教师在本校或国内著名高校攻读博士,或做博士后。二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访学进修。
  该学科还注意集结各方面人才,吸收相关学科的中青年学者充实队伍,组建一支文理工交叉的研究团队。比如,外语专业的陈佑林、黄忠廉教授,计算机专业的胡金柱、何婷婷教授,古典文献学专业的高华平教授等,先后加盟该学科,承担学科项目,进行中外语言对比、中文信息处理、汉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相关学科人员的加入,使该学科队伍的知识结
构得到了很大改善,研究领域也得到了拓展。
  人才培养:重视素质 提高能力
  该学科一向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曾培养出李宇明、萧国政、徐杰、蒋平、储泽祥、李向农、吴振国、汪国胜等一批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得到学术界的赞誉。
  该学科先后增设了“中外语言对比”和“中文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从汉语、外语、计算机等不同专业招收博士生,与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导师合作培养。现已招收3届学生,他们都在从事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
  在研究生的培养层次上,该学科实现了两个拓展:其一,由过去比较单一的科学学位教育拓展到专业学位教育,培养了多届教育硕士,还开办了三届高师班。其二,由中国研究生教育拓展到外国研究生教育,5年里,先后招收了新加坡、越南、韩国、泰国、蒙古、俄国、乌克兰、匈牙利等国的47名留学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特别是,该学科从2001年起,与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合作,联合开办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留学生班,为新加坡培养高层次的华文教师。现已招收3届,毕业1届,培养质量得到新加坡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5年里,该学科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出版社出版著作32部,在《中国语文》、《方言》、《当代语言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古汉语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中国语文》7篇,CSSCI论文110余篇。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正在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重点学科!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全国三本院校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