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化妆步骤
古代女人化妆步骤
敷粉
中国古人最早使用米粉敷面,随后又发展出铅粉、紫粉、珍珠粉、干粉、水银粉、檀粉、香粉等丰富的妆粉。东方女子追求肌肤白皙,妆容时先在脸上敷粉。这类粉末最主要
成分是铅,所以又称铅华。诗云: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着又鹅黄。除铅华,各朝也调
配自己独特的妆粉。唐人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称迎蝶粉;宋人将益母草、蚌粉等调
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则以玉簪花为主料,制玉簪粉。
施朱
伴随着敷粉,女子往往还要施朱,即在脸颊上施一定程度的红妆品,使面红润。
这种妆品便是为人所熟知的胭脂。《中华古今注》曰:“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做
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据史书记载,“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
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
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眉妆
中国传统妆容不重眼妆,但极重眉妆。早在周代《楚辞·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
施芳泽只”的描述,说明用黛画眉之俗,由来已久。《诗经》有“螓首蛾眉”,汉魏时期
出现了“城中好广眉,四方画半额”,唐代眉妆更是长、阔、浓的集锦之作,宋明时期的
眉妆又重新兴起纤细秀丽的长蛾眉。
点唇
中国古代女子点唇的历史由来已久,先秦文人宋玉笔下《神女赋》中就有“眉联娟以
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的词句。刘熙《释名·释首饰》一书中便记载了点唇所用的唇脂:“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点唇的式样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总的来说以娇小浓艳
为美,俗称“樱桃小口”。
面饰
面饰是女子饰容的常见手法,主要分为四种“额黄”“花钿”“面靥”和“斜红”。“额黄”是以黄颜料染画于额间而得名,也称“鹅黄”“贴黄”“鸦黄”等。唐代虞世
南《应诏嘲司花女》载:“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五代牛峤《女冠子》词:“鹅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北朝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载誉归来后,也不忘“当
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些诗词中提到的便是额黄妆。
斜红
形如月牙,泽鲜红,分列于面颊两侧,鬓眉之间,其形象古怪,立意稀奇,有的还故意描成残破状,犹如两道刀痕伤疤,亦有作卷曲花纹者。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中曾云:“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
花钿
专指一种饰于额头眉间的额饰,也称“额花”“花子”等。花钿图案繁复多变,有的形似牛角,有的状如扇面,有的又和桃子相仿。其中以梅花形最为多见,这便是承继于南朝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五代牛峤《红蔷薇》诗:“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酒泉子》词:“眉字春山样,凤钗低袅翠寰上,落梅妆。”均咏的是此种梅花形花钿。
面靥
又称妆靥。靥指面颊上的酒窝,因此面靥一般指妇女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古代的面靥名称叫“的”也称“勺”。指女子点染于面部的红圆点。汉代刘熙《释名·释首饰》载:“以丹注面曰勺。勺,灼也。”面靥的形状也并不只局限于圆点,而是各种花样、质地均有。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称为“花靥”。
发髻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山以草木为本,人以头发为本”,把头发看成是生命的象征。历史上成汤剪发以祈雨,曹操割发以代首,杨贵妃剪发为示已离开人间等历史故事,都表达了这一共同的信仰。而拥有一头浓密的秀发,做出各种精美的发髻,插戴各种华丽的首饰,成为女子传统妆容中不断的追求,也因此诞生了成百上千种发式。
古代化妆的方法
[妆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
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
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
手法:现在我们只要用粉底液就能轻松起到遮盖瑕疵、均匀肤的效果,但是粉底液
之后使用粉饼或散粉起到定妆的效果,注意粉质要细腻,并且粉中不要含珠光颗粒,重在
强调素雅的妆面和细腻的肤质。
[描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
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描眉成了新鲜事。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
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
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手法:中国古代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是一种黑矿物,也称“石黛”。现在我们有
眉笔、眉粉,但是想要画出古代女子眉毛的精髓,要学会剔眉和遮盖。用粉底盖住原有的
眉形以及多余的眉毛,再用眉笔勾画。
[胭脂]
所谓的“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颜料。古代
女子的妆面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
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
涂抹。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材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芳木等。
手法: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而
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
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还可以先在面
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
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朱唇、花钿]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涂在嘴唇上,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
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唐宋时还流行用檀点唇,檀就是浅绛。北
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
脂的颜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还是檀,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而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
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
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手法:用粉底遮盖唇部原有的唇,然后用哑光唇膏从唇珠上,然后用唇刷或无名
指指腹轻轻将颜向外推开,形成晕染的状态。古代女子最早用什么画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