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5七上·衡阳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穹窿(qióng)笸箩(pǒ)猝不及防(zú)
B . 寂寥(liáo)揶揄(yé)销声匿迹(nì)
C . 山岚(lán)毛坯(pī)乳臭未干(chòu)
D . 戏谑(xuè )酝酿(liàng)头晕目眩(yūn)
2. (2分)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
B . 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
C . 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
D . 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
3. (2分) (2018七上·广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 . 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 . 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 . 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大家对此津津乐道。
D .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那天,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品尝美味的食品,有的在球场快乐地打球,真是各得其所。
4. (2分) (2018七上·浙江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开展“诵红诗、唱红歌”等活动,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热爱。
B . 有没有一个认真的学习态度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 . 美国发明了一种空间碎片清扫设备,用于处理直径小于1厘米左右的太空垃圾。
D . 尽早实现网络实名制,不仅仅是对网民个人权益的保护,也会提高现在的网络环境。
5. (2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
A . 是
B . 不是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6. (4分) (2018七下·沭阳月考) 默写,根据上下句填空。
(1) ________,关山度若飞。
(2) ________,赏赐百千强。
(3)雄兔脚扑朔,___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___。
(4) 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5)乡书何处达?________。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7. (6分) (201上·武邑开学考) 名著导读。
(1)文学常识我知道:《________》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________》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2)作品内容我了解:请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内容,写出作品名称。
(3)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我读过:请根据下面的人物描写片段,写出人物名字。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8. (10分)综合性学习。
我市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我是小小主人翁”为主题的活动,意在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同学们的担当精神。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材料一张丽莉,是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没有编制的女教师。2012年5月8日,在一辆失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她挺身而出,奋力拉开两名学生,自己被轧,双腿截肢。
材料二在2012年5月20日的欧冠决赛中,坐拥主场优势的拜仁慕尼黑队在最后的点球大战中输掉1分,败给了切尔西队,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德国媒体报道,拜仁多名球员,特别是队长季莫什丘克,在点球大战前就表现出了对失利的极大恐惧,拒绝主罚点球。这就像赫内斯赛后所说的那样:“面对极大的压力,拜仁缺乏一名真正的领袖,缺少一名能在困境中真正站出来的人。”
材料三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升空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后,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电视讲话。他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真正的英雄》)(1)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有人敢于担当,而有人却退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上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
(2)
第三则材料是里根对遇难航天员的评价。请你从“责任”的角度,对前面一、二则材料中的张丽莉老师或者队长季莫什丘克的行为表现,也做出简要的评价。(50字左右)
(3)
学校为了加强对“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精神的宣传,拟为同学们编写一段“三字经”,以便大家传诵。下面编写好了开头,请你续写几句填在横线上。要求:念着顺口,读着有味。
人在世,居体;尽己任,担道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2016·江西)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下列各题。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 . 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哥斯达黎加世界杯最好成绩C . “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 . 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A . 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彩明丽。
B . “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 . 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 . 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 (11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必先苦其心志②入则无法家拂士③仆闻之④官大者,主恶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 . 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
C . 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可以免于患乎?
(4)
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②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便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骑电动车、三轮车的年轻人。
②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因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感到不这么做,反而会觉得不正常。
③这种现象,一则存在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
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④为什么会这样?。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因此,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不断完善规则,共同遵守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析文章①-⑤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
首先,其次,接着,然后,最后提出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
(3)
请依据第④段所举事例,在横线上补写作者的观点。
12. (2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