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婴幼儿服装产品检验监管的几点对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2年年末,我国每年出生新生儿1600万人左右。截止2012年年末,我国0~3岁婴幼儿数量目前已达1.08亿,按照相关研究机构预测,随着80后父母消费能力的上涨,我国婴幼儿服装市场需求保守估计至少在2000亿元左右。但相对于炒作的沸沸扬扬的婴幼儿奶粉问题,婴幼儿服装的社会关注度则并不高。大部分家长在给孩子选购服装时,更看重婴幼儿服装的款式、设计是否新颖、美观、时尚,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因素----婴幼儿服装的质量安全。由于婴幼儿身体敏感、抗病力差,含有有毒物质的不合格服装可导致婴幼儿过敏、发炎,甚至诱发癌症。因此,婴幼儿服装的质量安全需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实施以来,深圳检验检疫局进一步加强了对进口婴幼儿纺织用品的检验,发现婴幼儿服装的质量形势不容乐观。以文锦渡局为例,在检验的8批7253件婴幼儿服装中,其中有7批检出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87.5%。文锦渡检验检疫局依法对该些婴幼儿服装做了整改和销毁处理。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不熟悉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导致在入境前没有按照我国标准编写中文标签,一些
质量指标也和我国的标准不符。二是由于婴幼儿身体发育较快,导致其服装穿着周期短需频繁更换,需求量较大,在“供不应求”的市场关系下,有些企业便产生了重“量”轻“质”的思想,放松了对品质的要求。三是家长在选购婴幼儿服装时缺乏相应的知识,往往存在盲目相信名牌,尤其是一些外国品牌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企业。
针对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的严峻形势,检验检疫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婴幼儿服装的检验监管,将不合格服装挡在国门之外。
一、加强对相关企业的引导和监控,强化质量意识
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政策宣传,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使企业主动学习了解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在面料选择、生产加工等源头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强化其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意识和控制能力。服装中文标识必须符合我国GB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标准要求;加强对PH、甲醛、禁偶氮量等项目检验,必须符合我国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A类要求;儿童服装的材料、设计、生产等环节必须遵照《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的要求,减少
因婴幼儿服装而引发的事故。并对牢度、产品成分、绳索和拉带、外观质量等简单的项日实施检测,增强其自检自控能力,有效规避风险。
二、发挥检验检疫部门效能,加强监管力度
童装企业检验检疫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进境婴幼儿服装的监管工作,加强对法检产品的中文标识、理化指标及绳索、拉带等配件的监督检查,严禁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婴幼儿服装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开展重点敏感轻纺消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进出口婴幼儿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目录外服装产品监督抽查等专项行动,打造一个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对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尤其是对不合格情况登记备案,加强对企业、产品的有效监管,并由点到面,覆盖到目录外婴幼儿产品。同时应对不合格的婴幼儿服装和企业予以曝光,同时加强对合格童装和企业的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目前多数父母对婴幼儿服装的相关标准并不了解,因此,可以通过举办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加大有关标准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
向消费者宣传如何正确识别标签。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童装后,可先闻一下产品是否有刺激性气味,务必先洗涤后再给小孩穿,使残留在服装上的有毒物质得以充分释放,从而提高穿着的安全性。
近年来,我国在婴幼儿服装方面己经初步建立了包括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安全标准等在内的标准体系,权威性和全面性得到了很大提升,检验检疫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相关标准的学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加强对进境婴幼儿服装的监督管理和制度建设,成为保证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安全的坚实屏障。
(文锦渡局货检四科 彭杰 钟江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