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探索宇宙(第一课时)
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郑 琦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宇宙的结构,主要是太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宇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节内容脱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所以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多提供一些影像资料,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来提高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探索奥秘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 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② 会根据哈雷彗星的周期计算它出现的时间。
2、能力目标:培养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认识宇宙是广阔无边的,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太阳系的三维概念。
教学重点: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征。
四、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九大行星、太阳系等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在这一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天体的知识?它们还都是局限于哪一个天体系统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全面了解太阳系。
放映:有关太阳系组成的短片。
板书:第7节 探索宇宙
一、 太阳系
设问:你对太阳系有多少了解呢?
学生观察:太阳系示意图
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会发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你得到答案了吗?(要求学生经过讨论把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并寻求答案。)
学生讨论回答: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谁?
2、太阳系的组成有什么?
3、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呈什么形状?
4、各大行星距离太阳远近如何?
5、各大行星有什么特点?
归纳并板书:1、太阳系由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慧星等天体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九大行星按与太阳由近到远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其中体积最大的两颗是:木星和土星。木星和土星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积大、有美丽光环且卫星多。
3、九大行星有规律地绕太阳运行,它们的轨道呈椭圆形。
教师补充提问:你还注意到什么?(木星、土星、天王星有光环;天王星是躺着转;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轨道好象有交叉点。)
转折问:你知道古代人对太阳系的认识吗?人类认识太阳系经过了怎样漫长而曲折的过呢?
边讲解边放映:人类很早以前就用肉眼观察到了水星、金星、火星和土星。(1)我国古代人民的认识(2)17世纪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3)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天探测器的应用。(放映:哈勃望远镜,航天探测器,神州1号飞船,捆绑式火箭。)
教师引导提问:利用航天探测器等进行观察,人类发现了九大行星的哪些特点?
教师依次出示各行星的图片资料,请各组学生分别代表九大行星,来一一阐述行星的最大特征及相关资料。(已经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回家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络查询,对各行星有关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能与其它同学共享、同交流。)
学生提供资料后,教师播放各行星的有关的音像资料,加深学生的视觉效果,更深体会各行星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
水星:最靠近太阳,没有大气,没有水,貌似月球,昼夜温差大(最热4270C,最冷-1730C),有环形山,其中十五个以中国的伟人命名。
金星:
教师提问:1、为何金星被称为“蒙面逆子”?
2、为何会出现“月掩金星”、“金星凌日”等特殊景观?
——有厚厚的大气层,其中二氧化碳占97%,温室效应强烈,高温,从金星上看太阳,“太阳
从西边出来”,(自转方向与其它行星相反,自东向西)黎明出现在东方,中国人称“启明星”,黄昏出现在西方,称“长庚星”。
地球:普通的行星。(绿星球)。
火星:火红的亮星,与地球相似,自转的偏角接近,有干枯的河床、沙漠、丘陵、大峡谷,有五带的分布,人们一直在猜测在“火星人”。但是,近三十年有二十只探测器探测表明没有江河湖海,土壤中也没有动、植物、微生物的痕迹。
木星: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光环透明,由液态氢组成的液态星球,表面是激烈运动的大气,大红斑位于南侧,是一个气体激烈运动而形成的大旋涡。一条条明暗相间的条纹是木星大气中的云带。
土星:
教师提问:为何土星被称为“最美丽的行星”?
——光环由无数小石块、小冰块组成,光环由多层环组成,象巨大的密纹唱片。
天王星:自转轴倒在轨道平面上。
海王星:淡蓝的行星。
冥王星:又小又远,比月球还小,发现至今只有六十多年,人类对它了解最少。每隔一段时间,冥王星和海王星会彼此接近,轨道交叉,但不是一个平面,即使在交叉点附近,距离仍然很远,象立交桥上的车辆。
小行星带:最大的四颗星是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小行星,是表面粗糙的石块。关于恐龙灭绝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卷起大量的尘埃,笼罩着地球,挡住阳光,持续几十年,大批植物死亡,恐龙由于缺少食物而死。每百万年有可能发生三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
出示彗星图片与资料投影:
教师提问:有时候在天空中会看到一些带尾巴的星星,它们是什么星?它们由哪些部分构成,组成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长长的尾巴是怎样形成的?最著名的慧星是什么?你有查到上次哈雷卫星出现的时间吗?下次光临地球将是哪一年?
彗星:由彗核、彗尾、彗发组成,是质量较小的云雾状小天体,彗核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组成的“大冰球”。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形成彗发。由于太阳风,彗发背离太阳,形成彗尾。天文学家哈雷在50风时预测1682年出现的彗星将于1758年左右回归,在他去世10年后,1758年它准时回到了太阳附近。人们为了纪念哈雷,就将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它出现的周期是76年,最近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接下来该是哪一年呢?
教师提问:你看见过流星吗?请描述流星出现时的景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流星:太阳系中的许多固体小块,靠近地球轨道时,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冲入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称为流星。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分为陨石和陨铁。
介绍:陨星、陨石并投影。
讨论:1、地球上原来有大量的恐龙,后来神秘地绝迹了,有人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结果。你认为是不是这样,谈谈自己的看法。
2、你认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地球上的生命的存在有哪些意义。
讨论发散:你已了解了九大行星特征,你能否给他们起一些具特的名称呢?
小结:太阳系是一个整体及它的组成。
练习: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
2、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
3、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其次是 。
4、太阳系中最亮的行星是 。最美丽的行星是 。最轻的行星是 。
七、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3页第1、2、3、4题。
课本第118页第1题
科学作业本七上课后把九大行星的资料整理起来,根据九大行星各自的特征,针对其中某一行星,请你写一篇约300字左右的科幻片。
第7节 探索宇宙(第2课时)
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林 雷
教学目标:
1、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
2、了解宇宙的构成及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资料、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认识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培养学生探索的宇宙的奥秘的兴趣。
5、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教学重点:银河系的概况
教学难点:银河系和宇宙的空间三维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太阳系的构成
[引入]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那整个太阳系又属于哪个天体系统呢?(银河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