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们通常所说的劳务输出又被称为劳务出口,是以劳动力提供劳务的形式向输出,其属于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国际劳务输出属于一项惠民工程,不仅可以拓宽就业市场,处理部分人口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国际收支水平。与此同时,既能增加个人收入还能培养尖端人才,亦可带动金融和邮电等各领域的发展。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十分看重劳务输出,以墨西哥、菲律宾、泰国等最为典型,这些国家不仅将劳务输出作为处理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还视其为加强本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必要性
1.劳务输出经验丰富,人才储备充足。新时代我国对外
劳务输出具备着扎实的基础和可观的业绩,在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这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980年至今,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从最开始的非洲地区、东南亚地区向其他地区、国家扩散,成为世界上炙手可热的劳动力资源国。近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研等方面的实力剧增,国内很多高知识劳动力开始进驻欧美,在全球内实现了全面的对外劳务输出。
2.促进本国建设。就国内环境来看,人口向外流动,可以
有效减少环境压力、就业压力。透过产业结构层面来审视不难发现,劳动人口对外输出以后,在国外就
业可以学到诸多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回国后这批人会从基层低端人力资本变更为价值极高的人才资本,这便进一步促进了国内产业品质的更新换代。
3.有助于增进两国关系。中国曾饱受沧桑,历经战争洗
礼,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华工散布世界各地,这些华工在各国发展中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他们所做出的成绩不容忽视,但历史有关华工的记载都是只言片语。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和平友爱,在对外贸易期间,国人和世界人民携手共进、一同努力。在海外务工的中国人,和当地民众相处时也获取了友谊和信任。就国家层面而言,贸易互动实际上就是各国
文化之间的交流,易于促进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
二、我国劳务输出的优势
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下,盘活人力资源、释放部分劳动力到国外,这是缓解国内劳务资本矛盾、处理国内市场高失业率问题的绝佳举措之一。一般情况下劳务转移代表着将技术工作者、职业工人和其他劳动者从一个国家派往另一个国家去就业,为其他国家的工程项目提供多元化的技术服务和工程建设服务以及其他类型的专门服务,并从中获取报酬。我国在对外劳务输出方面拥有以下几项优势:
第一,劳动力“物美价廉”。当前世界市场,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或者是高端机械设备,印有“中国制造”
的产品在世界上广为流通,这便为中国创造了巨额贸易顺差。
第二,我国是非常注重国民教育的国家,“教育为本”是基本国策,这便让中国拥有着海量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人口,中国对外输出不仅仅是数量占优,质量也占优。尽管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但青年一代的数量仍十分可观,年龄和身体素质都有着明显优势。
第三,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和信息工程领域的科研成就有目共睹,中国成为全球科技的“领军人”,国家科技水平连年攀升,产业工人的技术能力更具专业化,这便保障了对外劳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某些领域,我国不单单对外输出人才,还对外输出产业链,外包整个工程。这样做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工人在工作中遭遇的外来影响,为其营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自信。
三、我国劳务输出的现实环境
有利:中国一直都讲求“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积极主动地和各个国家交流,与多个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外交关系,很多国家和人民都十分认可中国政府,也十分欢迎中国人民。例如,我国帮助巴基斯坦建造地铁,帮助该国提升工程水平,还帮助该国培养尖端技术人才,这才是大国所为,也有益于践行大国责任,从而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不利:从个人角度来分析不难看出,远走他乡海外务工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安留成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持续提升,其他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由此大量劳动力得以释放。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进一步增进,劳动力输出量开始连年增长。通过对外劳务输出,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就业压力,还可以密切国与国、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国家对外劳务输出情况相对比后不难发现,我国的对外劳务输出可谓优劣势并存。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数量大、质量高、组织化程度深三个方面,劣势主要体现在信任危机和人员安全难保障等方面。所以政府和人力资源市场要共同发力,一同致力于优化对外劳务输出,如此方可为整体劳务输出工作保驾护航,维护国际务工市场中我国劳务工人的整体利益。
关键词:对外劳务输出;劳务合作中图分类号:F249.2;F12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汝南县人力资源市场
经济纵横
30
2021年第3
期并非万全之策。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治安环境方面,亚非拉地区的环境与中国相去甚远,在这些地区工作随时都会有危险。首先是劳务派遣合同和劳务人员的合同风险,有的中介中存在着虚假宣传的情况,刻意隐瞒工资、福利等。还有就是语言不通和宗教环境差异,一时间让中国劳务工人难以适应。再加上医疗卫生条件差,劳务工人遭受着瘟疫、疾病的威胁,若不慎患病,地区医疗条件恶劣,最终可能发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四、当前我国对外劳务输出行业发展情况
2019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遣规模和期末在外规模,
整体上保持平稳走向,累积外派劳务工作者已突破千万人。
1.劳务合作项目派遣人数同比增长。2019年1—12月,
中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口达到了48.7万人,和2018年相比同期减少了0.5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人数达到了27.6万人,占总体外派人数的56.7%,和2018年相比同期上涨了
2.8%,同比增长人数为1.2万人;承包工程项下派出人口数
为21.1万人,占总派出人数的43.33%,和2018年相比同期下降了2.8%,同比减少了1.6万人。
2.劳务合作项下在外人口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12月,
中国在外劳务人员总数为99.2万人,和2018年相比同期减少0.4万人。但劳务合作项下期末在外人口数为62.4万人,占总体在外人口的62.9%,和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同比增加人数为1.8万人,连续三年保持增加。另外,承包工程项下期末在外人口为36.8万人,占整体在外人口的
37.1%,和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同比减少人数为2.3
万人。最近几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遣规模整体保持平稳,尽管工程项下外派规模和比例有着不同程度下降,但劳务合作项下外派人数和在外人数占比都稍有提升。
五、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归结来讲,我国人力资源对外输出是大势所趋,不得变更。中国是一个责任感、使命感极强的大国,所以一定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要明确自身优劣势,从容面对各项挑战。在未来对外劳务输出中要在发挥人口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环境的同时,深化劳务体制改革工作,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全方位、多角度保障劳务工人的人身安全。最后要以科技促发展,通过科技创新谋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1.发挥人口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环境。政府要对市场环
境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完善,争取最大限度发挥人口优势,持续加强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关于行业规范和我国公民权益保护,政府要和劳务输入政府签订好协议,在明确条款细则、达成利益共识的基础上,促进外派劳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劳务输出阶段,很可能会发生协议中没有分析到的一些情况,如经济政治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劳工利益受损。所以我国政府需要努力创造条件,和彼此关系良好的国家签订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当他国形势有变时不会由于一方制度约束而影
响整个劳务输出市场的发展。中国要在WTO 的谈判中拥有发言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楷模和标杆,要主动争取与发达国家在劳务交易中的有利条件。
2.加强劳务派遣管理,创新劳务体制。国际劳务市场复
杂多变,劳务输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详细检查派遣公司资质,还要对劳务工人进行全面教育和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对外劳务人员的整体素养,从而让中国人才资源获得国际劳务市场的认可、赞许。我国政府要认清当前的国际劳务市场发展形势,要了解最新动态,基于此去创新对外输出劳务体制。通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平台,对交易手续进行简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劳务合作项目的水平以及可信度。还要针对国际上的不平等对待,出台相关政策对其警告、惩戒,综合性维护我国劳务人员在国外的合法权益。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外劳
务输出人口数量多,但由于职业安全、工资纠纷、社会保障等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威胁着对外劳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个人利益。国家和政府一定要为在外劳务人员的安全保驾护航,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保障海外务工人员的各项权益,从而让他们更加信赖政府,甘愿在岗位上奉献自己。
国外劳务输出4.以科技促发展。只有科技进步才能推动产业发展,也
只有科技进步了才能让国际贸易中的矛盾越来越小,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以来,我国希望和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共赢的发展关系,但贸易摩擦常有,这便阻碍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我国在高铁领域上的领先位置不可撼动,究其本源,实则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努力。所以说,未来我国一定要加强科技创新,之后优化产业链,从上至下去延长,并培养一批顶尖的科技人才,只有科技上拥有话语权,实力广受认可后,对外劳务输出工作才会变得愈加顺畅。
六、结束语
处在新形势下,我国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依靠政府、社会和民间各方面的努力。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我国是礼仪之邦,国人勤劳好学的品质有目共睹。我国拥有遍布全球的族社会资本,若能辅之以法规保护、政策引导,在未来国际劳务市场上,必然可以看到更多中国人的身影。
参考文献:
[1]吴俊达.我国对外劳务输出问题及法律对策[J].职工法
律天地,2019(04):269.
[2]朱立.当今形势下劳务输出行业的发展探讨[J].中
国市场,2018(31):83-84.
[3]郑晓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劳务合作与就业效应[J].
中国发展观察,2019(08):24-26.
[4]岳峰.关于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劳务输出的影响[J].中国
科技投资,2019(31):184.
经济纵横
3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