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中考仿真试卷(一)
一、文言文阅读(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向秀和王质两则典故,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5-7题。(9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奴婵娟。
5. 本词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人名)_______,他是_____派的代表人物。(3分)
6冰箱牌子排行榜.本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客观认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巨魔战将出装”。(2分)
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明月几时有?”作者开篇发问,写出了对宇宙的疑惑,流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B. “我欲”“又恐”既写出词人对月宫的向往又担心那里高寒难耐,体现作者矛盾心理。
C. “婵娟”指月宫中的嫦娥,“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渴望与嫦娥分享这美好的月光。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 8-11 题(13分)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乙】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
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冷光,消亮的光。②娟然,美好的样子。③靧(huì)面,洗脸。④鬣(liè),泛指动物头颈上的毛。⑤罍(léi),盛酒的器皿。⑥蹇,跛脚,这里指驽钝的马或驴。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佳木而繁阴(        )(2)临溪而(        )
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乙】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满井看到的一系列生动美好的景象,分别概括为:(1)河水清澈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麦苗新生 (5)游人玩乐  (6_______________ (3分)
11. 【甲】文之“乐”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之“乐”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语言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6分)
凝聚风雨同舟的中国力量
邹翔
①2021年夏季,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国多支救援力量请战出征、星夜驰援。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凝聚风雨同舟的中国力量,彰显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
②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从向险而行的党员干部,到闻“汛”而动的人民子弟兵,从全力以赴的消防救援人员,到众志成城的受灾地区众,从坚守一线的志愿者,到表达关心关切的无数人们,面对十分严峻的防汛形势,全国上下迅速行动,汇聚起防汛抢险救灾的强大力量。
③关键时刻显担当。面对湍急水流,面对暴雨导致的多地段水漫线路、路基坍塌,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2000多名党员干部紧急动员,许多人“30多个小时没合眼”却依然在坚守,只为了“早一天让旅客安全回家”。河南省人民医院一位护士,毅然跳入水中,营救被困众,这位护士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现场具有专业救护能力的人,我不上谁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体现在“我先上”“让我来”“有我在”的冲锋在前的实际行动中。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众就有了标杆和榜样,就有了底气和动力。
④危急时分见英雄。暴雨来临,许多场景令人动容:有人掉入泥潭,素不相识的市民伸出援手,奋力救援;有人在连夜奋战12个小时后,席地而睡,短暂休整;高铁停运,部分乘客滞留车站,孩子们在老师指挥下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和《歌唱祖国》,用音乐为大家打气;一位包子铺的老板,停下店里的生意,把蒸熟的包子放在外面并写上“包子不卖,谁
饿了谁拿”……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凡人善举,无不印证着:“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⑤“风雨面前一起扛!”面对紧急汛情,驻豫火箭军来了!河北、山西等7省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来了!由卫生防疫、心理健康、社区卫生等专家组成的国家卫健委工作组来了!每当有灾情袭来,团结一致、共渡难关总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共同信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总是社会各界义无反顾的集体行动。从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到媒体为受灾众提供信息救助通道,再到人们在社交平台接力转发救援电话,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____________。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这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撑。
⑥7月21日凌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暴雨停电,昏暗的产科手术室中,医务人员打着备用灯做手术,小宝宝顺利诞生。“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一位护士写下的暖心话语,感动万千网友。灾难压不倒我们,只会让我们更强大;磨难阻挡不了我们,只会让我们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脚步更坚定。我们坚信,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选自《人民日报》2121年7月23日,有删改) 
12.对第①段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仪表盘上各种灯亮都代表什么A.将国内的灾害性事件作为文章开头,使读者更有亲切感,吸引读者。
B.引出下文对党员同志在灾害中发挥作用的论述。
C.引出中心论点: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D.证明了我国人民比外国人更有凝聚力。
13.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4分)
                                                                                               
四姑娘山攻略
                                                                                               
                                                                                               
                                                                                               
14.选文③④两段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兵马俑的资料
                                                                                               
                                                                                               
                                                                                               
                                                                                               
15.以下两则材料,哪一个更适合放在文中第⑤段横线处充当道理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
【材料一】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材料二】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