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训练题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写给儿子
①再过不到一个月,你就要出远门了。懵懂的小孩子如今长大成人,要走向外面的世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②依然忘不了当年的场景,而且越是回不到过去,越是让人留恋。
③还记得我们那次去山西大草原吗?在马仑草原上,你走向远方的时候,特别有一种象征意义。无边的翠绿在眼前铺展开来,坡上草深没足,微风里摇曳着的无数雏菊、独活、桔梗花,自由地醉舞,如梦如幻;忽然一匹奔马、又一匹奔马,从天边渐渐由小而大,又由近而远,巨大的白云如仙山降临。那一无人放牧的牛或卧或立,在一个低凹无草的平地集合,安静地等待着雨水的到来,它们知道每天都会有礼物。而我的礼物是听到了心中如达达的马蹄声的幸福叩响:有一个少年,口中衔着一支蓝的小花,正在往远方走去,那么胸有成竹,好像可以一直那么走下去。
④那天晚上,我们在草原上看星星。我们仰头久久地凝视无限遥远的星空,感受到宇宙的庄严浩瀚。那夜的星空,有一种纯净的美,也有一种高贵的神秘,正如人类的知识世界,未知世界,等待着你去探索其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⑤我眼前又浮现了一个画面。冬天的北海道滑雪场,我跟你妈妈都很担心:天黑,山高,林深,雪厚,你才第一次拿起雪橇呵!好久好久你都没有在滑道上出现,但是后来你终于来了,居然像一只轻快的小鸟一样从山上飞下来,我们终于都放心下来。除了庆幸,更为你感到骄傲。你是很有潜力的,学东西也厉害,我们的担心可能都是多余的。没有人能确保每件事都成功,在自我尝试中学习是年轻人根本的成长方式。现在你真的成了一个男人,勇敢,自信!相信你将来一定会走得更好,走得更稳,会从更大的天地得到更多的能量,变得更强大,更自信,同时也更开心地生活在未来的世界上。
⑥还记得你去关于路的名言“乡村教师夏令营启动u盘当小老师的情景吗?你从来没有给大人上过课,尤其是面对来自云南的七十多位乡村教师,用英语讲课。你紧张得不行。然而你终于以流畅的表达,饱满的情感,内容丰富的 PPT,从印度讲到西班牙,又从欧洲讲回云南。那回做小志愿者,你付出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农村的故事,初步体味了帮助别人与自我成长的快乐。
希望你永远不要丢掉恻隐之心、赤子之心、诚正之心,永远不要做一个冷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⑦过去的终将过去,迎接你的是一个新的未来。该变的,总是会变。不变的,是那些场景所告诉我们的:譬如,坚定地探索未知,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是不会变的
(有删改)
1.文中作者依次回忆了三个场景,请概括。
场景一:在大草原上仰望星空;
场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描写了马仑草原上各种美丽的景物。
B.营造了空旷悠远、清冷寂寥的氛围。橱柜面板哪种好
C.烘托了少年坚定地走向远方的形象。
D.流露出对儿子长大成人的欣慰之情。
3.分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飞”的语言表现力。
4.结合全文,在第⑦段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
5.有人建议将下面场景加入文中,你是否同意,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来到一个陌生小镇,我跟你一块儿骑车。骑行这件事情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犹如探向未知的世界。我们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这个小镇是否值得我们去付出这样的体力?一路上磕磕碰碰,终于,我们拐入一条幽静小径,从丛林当中钻出来的时候,我们的眼前一亮——好大一片峡湾,真是令人兴奋的风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幼学纪事
①一个人的读书习惯,依我看,总是靠xūn   táo逐步养成的,这就需要一个好点的文化环境。我后来之所以喜欢读点书,全靠我幸运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
②开始叫我接近了文艺的是孔德小学的老师。
③一次,一位眼睛高度近视的老师,把我们招呼到他的宿舍里去,给我们诵读一首诗。他屋里哪儿都是书,光线显得很暗,所以他需要把诗集贴近鼻尖才能读得出。他的声音不洪亮,也无手势,读得很慢,却很动人。此后我再也没读过这首诗,然而它给我的印象,却始终留在脑海。每当路过孔德旧址,我还常常想起这位老师。
④从15岁那年起,我就上不起学了。
⑤或许我是个幸运儿,或许生活本就是由许多“偶然”所铸成。辍学以后,过着“一当二押三卖”日子的我,居然进入了辅仁大学中文系,当了一阵一文不花的大学生。我的几位好友,是那所高等学府的学生。他们同情我的境遇,就夹带着我混进了辅仁大学。
⑥事是好事,但头一天进校门,我就觉得浑身都不自在,眼睛只敢看地板。好像走了一段很长的路,才进了教室。教室里学生们大都已就座,只有我兀立一旁,这就更增加了我的
紧张。我真想掉头回去,回到我或当或押或卖的“自由”生活中去。我的热心的好友走去他的几个同学,只见他们嘁嘁喳喳了一阵以后,就指着一个空位子告诉我:“你今天先坐这儿吧。”我于是坐下。心想,我明天坐哪儿呢?果然,第二天就换了个位子。此后天天如是
⑦尽管这样,听课还是令我神往。我还记得一位孙教授讲秦观,一位顾教授讲辛弃疾。他们精到的讲解,让我领略到这些大词人的妙处:他们能在婉约近人的文字中抒发出忧国爱国的深情以至豪情来。多么美,多么精巧啊,我们祖国的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只要你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最细微的情绪表达出来!
⑧此后,靠朋友们帮忙,我终于到一个职业,但不足以糊口,前途依旧茫然。只是偶然在一个招生广告里,我又为自己到了生活的希望。有一家中法汉学研究所要办法文研究班,每周晚上开两堂法语课。汉学,法语,又是夜校,这对我简直是个天赐的机缘。报名口试时,我说了对“汉学”和“语言”的兴趣,很快便通知我被录取了。从此,我又进入了另一所特殊的高等学府。
⑨这个夜校简直是一座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头一年照例从字母念起,第二年选文里就出现
了莫里哀和雨果,最后一年读到19世纪末的散文和诗。教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们听得也入神。以至于上课时,我竟仿佛觉得自己已近“雅人”。但课前课后,我却不能不继续过我的“俗人”生活。
⑩那时我每天上班需步行很远的路,平时只带一顿午饭,不过是窝头小菜之类。上夜校时,就需带晚餐了。把窝头带进文学的殿堂,已经很不协调,更何况冬天“殿堂”里只烧暖气。暖气可烤不了窝头,冷餐总不舒服。幸好,“殿堂”外的院子里有间小厕所,为使上下水道不受冻,里面安着火炉。于是,这厕所便成了我的餐厅。把窝头掰成几块,烤后吃下,热乎乎的,又香又甜。香甜过后,再去上课,听的偏是夜莺、菩提树这样的诗情。下课以后,需步行回家。天高夜冷,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足音。且走且诵,路就成了我最好的温课的地方。中国汉字的演变
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衷心地喜欢这两句话,读起来总感到亲切。我庆幸自己在恶劣的条件下,竟遇上那么多良师益友,他们为我启蒙,教我知道书的宝贵,使我没有胡乱地生长。
(本文有删改)
【注释】①涅:黑土。
6.根据拼音写汉字。xūn   táo______
7.第⑥段加点词“天天如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第③-⑦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1)孔德小学的老师,使“我”接近了文艺。
(2)“我”的好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第⑧-⑩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从没真正读过大学,能进夜校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
B.读夜校时“我”兼顾读书与谋生,“雅人”和“俗人”生活并不矛盾。
C.厕所成餐厅,马路成温课之地,一心求知的“我”对困苦甘之如饴。
D.这几段写“我”自己努力求学,似乎与文中反复提及的良师益友无关。
10.联系全文,分析第段画线句的含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秘密
①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
③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④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⑤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惟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2022世界杯比赛时间
⑥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
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⑦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⑧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⑨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⑩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沁园春雪原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