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方胜纹(见图1)是以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构成的几何图形或几何纹样。“方胜”之“方”取其形,一方面指“方胜”图纹方正而非圆曲,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可指方胜纹的构成元素之间并列且对称的状态关系,如《说文解字》中言:“方,併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1]也就是说,“方”原为并行的两只船,如词语“方轨(并排行驶的两车)”、“方轩(并排的窗户)”均强调并列、并行的状态。“方胜”之“方”由其形若取其意则可为“正”、“犹(等同、相当)”、或者“共同”、“合而为一”之意。而“方胜”中的“胜”则原为古时妇女的一种用来束发或配于腰间的饰物,后“胜”实际演化成为簪头的饰物。古代神话中相传西王母蓬发戴“玉胜”,如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在《大人赋》中言:“吾今乃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戴胜而空穴兮。”据传在西汉民间叫“胜”的饰物尤为盛行,用金、铜或玉做成,戴在头上取意“优胜”,后又出现了“人胜”、“花胜”和“彩胜”等,如南朝梁简文帝(503~551年)《眼明囊赋》中言:“染花胜而成疏,依步摇而相通”;唐代诗人杜甫(712~770)也在《人日两篇》一诗中书有“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之句;在北宋梅尧臣(1002~1060)《嘉裕已亥岁旦呈礼叔》诗中有:“屠酥先尚幼,彩胜又宜春”。由此可知,古人借“胜”驱邪保平安,是有其吉祥用意的,它是人们企望平安、幸福等心愿的物化表现。而后,方胜则多以几何图案的形式出现,或独立作为纹路,再或与盘长纹结合组成方胜盘长、套方胜盘长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吉祥几何装饰纹样。
2 方胜纹的历史溯源
方胜纹在几何纹样中表现尤为突出,应用甚为频繁。几何纹样是人类最古老的图案纹饰之一,它的创造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的结果。恩格斯曾指出:“和数的概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的。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概念。”[2]自然和社会是一切美术形式范本和原型的源泉,几何纹样也不例外。南京艺术学院张抒教授所著的《中国几何形装饰》一书中也曾提到:几何纹样的产生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受到了编织和纺织的影响。二是由现实中动物等具象的形态逐渐演变、简化而成的几何形。[3]无论是具体的象形纹样还是抽象的几何纹样,在一般意义上都是对原来事物的抽象性表现。而这种抽象性的表现往往也蕴含了原有事物的内涵,且形式符号越是简单,内容就越广博。方胜纹由两个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几何菱形压角相叠构成,作为中国吉祥纹样中独具特点的几何纹样来说,它是高度抽象的艺术几何形装饰图案类型,然而方胜纹这种几何纹样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2.1 源起于菱形纹
笔者认为从方胜纹构成的图案形象来看,打散后的方胜纹即为两个基本的菱形。这种原始形态与新石器时代人们常用的陶器装饰纹样——菱形纹甚为相似。如图2中马家窑文化彩陶,陶器腹部所饰即为菱形纹,它在早期陶器的装饰主题中表现极为突出,菱形纹以线条的交织构成块面,部分菱形纹之间有菱角的重叠现象存在,这种构成形态恰似与方胜纹压角相叠如出一辙。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运用抽象的点、线、面等元素组合成最原始的几何图形来装饰彩陶器皿,式样繁多,朴素优美,而且逐渐掌握了一定的纹样绘画装饰技巧,从而产生出变幻无穷的装饰效果,这都体现了当时匠师们巧夺天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菱形纹是这一时段刻划纹样的主要母题形式之一,在整个黄河上游地区早期陶器的装饰纹样中,以菱形为母题的纹样或图案是出现频率最高、组合形式最为丰富、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纹饰,它是高原早期陶器装饰纹样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纹饰。菱形纹是在由网格的进化演变中得来的,它是原始人类生产活动的图像化表现,它的产生应该是最大程度地受到了编织的影响(如渔网和猎网的编织纹样)。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菱形纹在早期陶器的装饰纹样中是使用频率很高和形式变化十分丰富的一种主题,它作为对陶器的加工装饰手段,反映出黄河上游地区先民对这种模式化图案的特别重视,代表着当时人们对生产丰盛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这种菱形纹为装饰的主题纹样发展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出现频繁由多重线条构成的纹样与方胜纹的形式特点甚似。亦是此时期,方胜纹也已见诸记载,到隋唐宋更是盛行一时,因此笔者推断这种出现于彩陶上的菱形纹应为方胜纹样的雏形。
2.2 生发于杂宝纹
方胜纹的频繁应用依托于杂宝纹,杂宝纹又名“民间八宝”,它亦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多作瓷器上的辅助纹样。其最早出现于元朝,元朝虽然在统治政策上“民分四等”,对除蒙古贵族外的民族进行压迫和歧视,但是其民族文化政策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方针,积极鼓励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且包容和接纳外国文化。也因此,杂宝纹中众多宝物的组合构成,恰恰体现着此时民族大融和的盛况。发展至明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杂宝纹更加盛行,选取的宝物也相对固定,主要以宝珠、方胜、磬、犀角、金钱、菱镜、书本、艾叶这八种宝物组合出现(虽称八宝,但不同于佛教中的八吉祥纹)。清代杂宝纹已频繁应用于建筑、家具、织锦、器皿、首饰中,杂宝皆为象征富贵长寿、吉祥如意等饰物的珍宝,其中又多以谐音来寓意吉祥美好。在杂宝纹中的方胜纹一般独立作为元素,取其优胜祥瑞、同心相连之意,且因其几何形态简明易记,而自然地被人们所保留传承下来,并逐渐从平面纹饰走向立
体,出现了以方胜纹为造型的器形(见图3),尤其家具和器皿的造型以方胜形式出现较多。杂宝纹样最大限度地融会了中华各民族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冀。杂宝纹的盛行也使方胜纹得到了更广阔的伸展空间,在使用过程中方胜纹逐渐再次独立出来作为装饰纹样,亦或作为主要器物造型,装饰形式更加多样化。
2.3 发展于盘长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匠们开始根据审美要求以及社会需要,在继承的同时通过组合的方式,衍生出更多寓意丰富的装饰纹样。方胜纹以其永结同心、美满吉祥的寓意与盘长结合组成方胜盘长纹,成为中国古代又一独特的吉祥几何装饰纹样。
盘长纹是由盘长结衍生而来,是中国传统结饰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一种被艺术化了的中国民
间传统绳结手工工艺。因其编织具有连绵不断的工艺特性,常被人们作为诸事顺利、好事连绵的象征。方胜纹,同样出自古代“同心结”,亦中国结的一种,过去有把信笺叠成长条后打成方胜盘长结的习俗,如《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中:“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后题着五言八句诗。……把花笺锦字,叠做同心方胜儿”,这里的“同心方胜儿”也就是指“方胜结”,人们编织“方胜结”赠与亲朋密友,寓意把吉祥带给自己所在乎的人。民间艺人在创作编织结绳的方法中,将二者巧妙结合,使它作为人们美好愿望的代言物,象征着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绵延不断。方胜盘长纹的出现完美符合于民众普遍而持久的“求吉”心理,必然被人们所喜爱,方胜纹的组合应用愈是广泛,尤其在居民窗格中表现极为突出(见图4)。
3 方胜纹艺术符号的外在形式
方胜纹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它必定需要一种外在的形式来承载,通过其形式传达人们所赋予的内在情感。对于方胜纹艺术符号形式的分析包括造型形态、骨骼结构以及方胜器形的分析。
3.1 同心相连的形态
对于纹样的造型手法之一,先哲们将其概括为“观物取象”。李砚祖先生在《装饰之道》中写道:所谓“观物”,即府仰观照的视觉感受方式,观天察地,所观临之物是大自然中、生活环境中的具体事物;所取之象,是“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之象,即经过思维的抽象概括之后形成的不同于原有物象的形象。[4]方胜纹是类似两颗心形交错而合的线形几何图案,给人连通贯穿、同心相连的视觉感受(如图5)。鲜明的同心形态,也使图纹呈现出菱形相互之间等比例交错的层次感和秩序感。然而方胜纹早期与盛行于明清时期特征上有些许不同,但同心相连始终是永恒不变的特点。早期的方胜纹,两个菱形同于一条水平线垂直放置,菱形的形状较为扁长,两个菱形之间的重叠点分别是菱形两条夹角边线上的相对称点,重叠点的位置变化不固定;后期发展的方胜纹形式更为规矩标准,同样两个菱形于一水平线放置,但在菱形形状上出现了趋向于正方形的正菱形,重叠点也固定下来,为两个菱形两条夹角边线上的中心点,后期的方胜纹将同心相连这一寓意发挥到极致。方胜纹同心相连的形态来自于人
的心身与自然循环规律的互动,是基于生命精神这一“集体契约”观念下的物化了的符号表现。它是民间艺人以意象式的造型手法,对自然节律的一种超强感悟力的物化创作。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和创造性,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艺术智慧。
3.2 对称均衡的结构
几何形的对称、节奏以及韵律规律,在人、动物、植物等自然物象上是常见和频繁的。同时,对对称、节奏、韵律等自然规律的追求也是人的心理与视觉的要求,是源于人的视觉本性的。几何纹样的种种程式化规则是古人通过“观物取象”获得的,所取之“象”乃是天地万物本身存在的对称、节奏、韵律等诸法则的体现。
几何形的对称、节奏以及韵律规律,在人、动物、植物等自然物象上是常见和频繁的。同时,对对称、节奏、韵律等自然规律的追求也是人的心理与视觉的要求,是源于人的视觉本性的。几何纹样的种种程式化规则是古人通过“观物取象”获得的,所取之“象”乃是天地万物本身存在的对称、节奏、韵律等诸法则的体现。
在方胜纹艺术符号中,其外轮廓形式都有一致的规则,在结构上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对称式”,二是“连续式”,且这两点相互依存。这两个特点几乎体现在所有与方胜纹相关的纹样之上。“对称式”是方胜纹基本的骨骼形式,视觉形象的各组成部分是对称安排的,所有各部分可以沿轴线划分为完全相等的两部分。对称均衡的方胜纹稳重而端庄,符合中国人传统装饰的审美习惯和观念;“连续式”也是在对称式的基础上同类形态的反复出现,利用重复产生出一种节奏和韵律,能够向外扩展、无穷变化。特别是方胜纹在织锦装饰中大量使用连
续反复的手法,使方胜纹同心相连、延绵不断的美好意涵表达得更加充分,在组合构成的同时还讲究节奏、韵律的变化,做到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亦有变化,更增强了方胜纹样的层次效果和人文内涵,从而产生出丰富的艺术形式美感。
3.3 立体适合的器形
从各种图像史料中整理分析,方胜纹的发展和传承稳定而完整,其发展至后期,从作为装饰纹样附载于各种艺术品,发展成为器物和家具的常用造型手法(见图3所示)。方胜器形多采用适合式的装饰手法,即将各种纹饰有机地组合运用至规定的空间内,这原本是受工艺材料形制的限制而发展出的一种手法,其中充满着工匠们的智慧,是人类在被约定的情形下,和谐处事的心理精神的物化表现。为了将纹饰适合至有效的形制内,必然需经过适合的布局方式,并且充分利用方胜“形”的样式,做出顺势的组合,在适合式器形之中,使其显示出能动的和谐力量。方胜发展成为器形而言,恰当的比例和结构组合必然呈现出更和谐的艺术效果,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不仅为方胜纹扩展了自身与其他装饰纹样更多组合的程式,其装饰纹样相互之间的交融更为相得益彰,而且使得方胜的存在和意义更为强烈和深刻。
从各种图像史料中整理分析,方胜纹的发展和传承稳定而完整,其发展至后期,从作为装饰纹样附载于各种艺术品,发展成为器物和家具的常用造型手法(见图3所示)。方胜器形多采用适合式的装饰手法,即将各种纹饰有机地组合运用至规定的空间内,这原本是受工艺材料形制的限制而发展出的一种手法,其中充满着工匠们的智慧,是人类在被约定的情形下,和谐处事的心理精神的物化表现。为了将纹饰适合至有效的形制内,必然需经过适合的布局方式,并且充分利用方胜“形”的样式,做出顺势的组合,在适合式器形之中,使其显示出能动的和谐力量。方胜发展成为器形而言,恰当的比例和结构组合必然呈现出更和谐的艺术效果,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不仅为方胜纹扩展了自身与其他装饰纹样更多组合的程式,其装饰纹样相互之间的交融更为相得益彰,而且使得方胜的存在和意义更为强烈和深刻。
4 方胜纹艺术符号的内在情感
所谓艺术符号的内在情感即“形外有意”,也就是艺术形态所揭示出来的某些内在情愫、生活内涵和社会意义,是人类思维、智慧和精神“物化”延伸和扩展的表现。
中国纹饰4.1 对婚姻的美满希冀
古往今来,爱情和婚姻是伴随着人类永恒的社会现象。古时人们习惯于将异性之间两颗心的结合,用“同心结”来象征,亦是男女“永结同心”的信物。而“方胜”因其同心相连、成双入对的形态,被世人赋予“永结同心、永不分离”的美满寓意,用以表达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我国婚仪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爱情幸福永恒的象征物符号。人们将心比物,用方胜纹来寄托对美满婚姻的希冀,渴望世人的婚姻永结同好,白头偕老,美满吉祥。
古往今来,爱情和婚姻是伴随着人类永恒的社会现象。古时人们习惯于将异性之间两颗心的结合,用“同心结”来象征,亦是男女“永结同心”的信物。而“方胜”因其同心相连、成双入对的形态,被世人赋予“永结同心、永不分离”的美满寓意,用以表达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我国婚仪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爱情幸福永恒的象征物符号。人们将心比物,用方胜纹来寄托对美满婚姻的希冀,渴望世人的婚姻永结同好,白头偕老,美满吉祥。
4.2 对生命的无限崇拜
生存经验的贫乏和生产力的低下,使原始社会蒙昧的人类无力认识和应对自然界,而且对未来一筹莫展。迷茫和恐惧加深了他们对自身长生、种族延续、人丁增长的生殖能力以及对维系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的崇拜。于是,人类试图能通过图形符号来与外界交流,以祈求掌管生命的神灵给予庇佑和保护。方胜纹,尤其是方胜盘长纹这些艺术符号的出现,是人们的生命观与世界观一种非自然的生成物再现,它延续不断的线性构成是人们心理上对生命延续观念的物化形态,寄托着人类长久以来热爱生命的理想。
生存经验的贫乏和生产力的低下,使原始社会蒙昧的人类无力认识和应对自然界,而且对未来一筹莫展。迷茫和恐惧加深了他们对自身长生、种族延续、人丁增长的生殖能力以及对维系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的崇拜。于是,人类试图能通过图形符号来与外界交流,以祈求掌管生命的神灵给予庇佑和保护。方胜纹,尤其是方胜盘长纹这些艺术符号的出现,是人们的生命观与世界观一种非自然的生成物再现,它延续不断的线性构成是人们心理上对生命延续观念的物化形态,寄托着人类长久以来热爱生命的理想。
4.3 对吉祥的恒久企盼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一中华民族所赋予纹样符号的特定文化内涵,以其古老丰富的生命象征的艺术形式符号,成为民族生存心理中约定俗成、久盛不衰的集体无意识。所谓吉祥,为诸事吉利、福瑞祥和之意,是人类长久以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迫切渴望的精神诉求,大家期盼吉祥幸福,这样很自然地人们便会把这种美好的寓意付诸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上,能够调节人们日常的心情,从而提高生活的情调。笔者以为方胜纹便是在这些朴素的理想和美好愿望驱动下,由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物化的艺术造型,它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寄托着人们祈福求安的心愿。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一中华民族所赋予纹样符号的特定文化内涵,以其古老丰富的生命象征的艺术形式符号,成为民族生存心理中约定俗成、久盛不衰的集体无意识。所谓吉祥,为诸事吉利、福瑞祥和之意,是人类长久以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迫切渴望的精神诉求,大家期盼吉祥幸福,这样很自然地人们便会把这种美好的寓意付诸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上,能够调节人们日常的心情,从而提高生活的情调。笔者以为方胜纹便是在这些朴素的理想和美好愿望驱动下,由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物化的艺术造型,它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寄托着人们祈福求安的心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