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大众传播学在当代信息社会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
09文李丽莎
21世纪,我们身处大众传播的时代,电脑、英特网、手机、微博等等,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身边的生活。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再生活在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环境中,因为大众传播给了我们想要与其他人沟通的便捷方式,给了我们与世界交流的桥梁,给了我们与身边人分享心情的工具。这是个充满魔幻与梦幻的时代,而我们却逐渐依赖于它们,甚至没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就无法生存的地步。这是相当恐怖的事实,人类发展到至今,信息的传播犹如蝴蝶效应,会影响到身边影响到全球。一条简单的信息,通过信息传播,传到地球的另一边就有可能会变成一条敏感信息。可叹大众传播让我们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但也可惜我们已经深陷其中,根本无法自拔,我们的生活已经不再是从前信息不畅通的年代。
大众传播学的兴盛,直接源于大众传播事业的兴起。如今,对于“大众传播”这个,名词,人们已是司空见惯、耳熟能详。只是对于中国来说,也就是近十来年才兴起。近十年以来,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电脑的使用已经普及普通民众,手机取代固定电话成为最便捷的通讯工具。科技不断进步,硬件的不断提升,造就了我们与高速信息化网络的快速链接。我们正使用前所未有
的高科技产物在与世界沟通。但这些,只是都产生在近一个世纪之内。而一个世界只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小篇章。人类有记载的上千年历史中,也没有如今这样处于辉煌的时期。快速的增长满足了人类的需求,只是这些是否来的太快太突然,许多问题都无法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将迎面而来。我们身处大众传播的信息时代,如何面对这些利与弊?
互联网的利于弊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束,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成了这一时代的标志,然而人心的险恶使电脑从万能转变到双刃剑,网络也随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我还是坚信,网络利大于弊。
首先,网络的弊处也无非是网络游戏、网络情、网络暴力等一些使人迷失自我的文化垃圾,可是这些人为事物为什么要强加到电脑之上,说它是一个伤风败俗之物呢?又因为什么这些文化垃圾出现后,不是大力宣传这些垃圾的危害性,以使他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严厉制裁文化垃圾制造者,而去打击那些网吧和无辜的网络呢?治标不治本,又怎么会使网络百利而无一害呢?如果说网络弊大于利,美国又怎么会投巨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那不成了助纣为虐了吗?如果弊大于利,电脑怎么会人手一台,怎么会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中国网民数
量达到4.85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如果网络弊大于利,那为什么网民会越来越多呢?
另一方面,网络利处也有很多。比如,它可以使两地之间的通讯更为便捷、及时、有效,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布文字、图片、声音等,可以使两地的人进行面对面的视频对话,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等多种信息,还能模拟三维动画,十分具有娱乐性;我们在网上还可以购物,寻医问药等,所以网络的利大于弊。
如何在网上发布信息网络的普及是必然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网络的利一定大于弊,而且不仅仅是这些。
智能手机的时代
大众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最普遍的是用眼看、用耳听。回看历史,古人的飞鸽传书、烽火台狼烟四起,到工业革命时期电报电话的出现,紧接着20世纪末互联网时代的降临,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从前的打电话还在转盘上拨号,而现在,只要在触屏手机上轻轻点一下电话就能打出去。
手机是上个世纪末的产物,进入本世纪后,手机的功能不仅限于通讯,智能手机变得越来越流行,尤其是触摸式的手机,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改变这种游戏规则的正是苹果—iPhone。
iPhone的诞生,将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信息都集成在这个3.5英寸的电容屏上。集成软件把一些很复杂的系统都简单化,使人们使用起来感觉很方便人性化。超大的屏幕(对于当时来说)、“性感”的外表、强大的功能,无不震惊全世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更新,iPhone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手机。手机市场也因iPhone重新洗牌。手机老大诺基亚不得不投靠微软。其他手机厂商势单力薄,组建起了联合阵营一起对抗苹果。Android系统(谷歌智能手机系统)的诞生,我觉得是这些手机厂商的就没稻草,在最危急的时候啦了一把才得以生存下来。虽然目前Android的市场份额大于苹果的IOS,但觉得Android很多地方是在模仿苹果。即使现在的他们(指三星、HTC、摩托罗拉等Android手机厂商)很团结,但让他们其中一家拿出来和苹果单挑的话还是很难对抗的。
应用程序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吸引用户的关键因素。在现代大众传播中,手机已经被看做一种介质,而内容越来越重要。比如苹果的在线商店AppStore,下载量已经超过100亿次。许多出
版社新闻集团很早就看上智能手机上的潜力,提早就发布了自己的集成软件以代替盈利很低的纸质传媒。收益是相当可观的,这种友好的分成模式,给Android起到了榜样作用,依葫芦画瓢,Android的在线商店也随之形成。软件越来越多,人们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变得无从下手。大众传播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的进化着,依托软件、硬件的更新换代,信息将大量充斥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希望得到信息到被动得到信息再到如今可以选着信息,时代不断进步,生活也将更美好。
携带方便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还是其他可以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这最近几年里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从收音机到mp3随身听,从“大哥大”(最早的民用手机)到iPhone4,从台式机到笔记本,而我们的生活却越来越离不开它们。有时候我们不用出门,在狭小的房间里,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了解全世界。太依赖于这些高科技,往往会使我们的心理变得封闭。我有时候发现,长期呆在电脑下和人家打字聊天写东西,到后来我却不习惯用嘴去说,语言表达能力很滞后,感觉自己写的比说的好,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大概现在很多都市里的人都这样,在这种完全被信息围绕的环境中,“说话”这种表达信息的方式只限于面对面和电话,而大多是情况写都背写短信写点击鼠标触摸屏幕所占据了。反想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类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人类与人类之间
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而动物则大多数靠形体靠气味靠叫喊来传递他们之间的信息。21世纪,人类的智商已经远超过从前,接触的事物与从前不能相提并论。这是前人给我们带来的基础,如今的我们享受着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但更应该静下来好好想想,我们人类发明这些高科技的初衷是什么。
微博的影响力
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大众传播的负面因素也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了一些影响。就拿最火的微博来讲,这将是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的转折点。组织语言简单,交流方便,随心所以,这让微博汇聚了大量的用户和收发体。但微博又是把双刃剑,带来诸多优点和好处的同时,免不了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弊端。我们需要谨慎处理这样的问题。微博的会使人沉迷于网络,影响自己的身心和正常的工作与学习,容易造成淡漠夫妻感情,麻痹自身心理迷失与虚拟的世界中等等。微博帮助我们避开了社会活动中的种种问题,诸如人际关系、礼仪礼貌甚至是虚伪的客套等等。我们甘愿被这种更加适宜我们本性的方式麻醉,不仅避免了参与实践的种种琐碎,也很好地释放了我们的天性。很多都市人喜欢被这样麻醉着生活。都市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分不清东与西,有些人已经习惯在这些水泥造的森林里穿梭,也不弄明白自己
在往哪走。但是这样的麻醉方式,让我们失去了交往能力,失去了我们行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毕竟我们使生活先现实中的生物,失去这些能力对我们完全没有好处。随着微博体大庞大,这种麻醉作用指挥愈来愈烈。不少广告商紧盯微博用户这一庞大的市场,开始有选择性地利用关注度高的体想他们的粉丝们宣传推销,相信不久以后,我们不仅能再微博上获取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一些庞杂的广告也会被我们被动地接受。吃喝拉撒都被手中的微博掌控了,我们这些低层次微博用户久而久之沦为广告商们最好蚕食的猎物。智能手机的无所不能带来了微博传播的盛况空前。谁不想想当生活的主角?生活压力来自于现实社会的角角落落,大家都希望在虚拟中变成主角获得关注,所以我们都随手拍随手写,把现实记录在微博世界里。
我们有多依赖于微博?从微博的火热可见一斑。微博固然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简易、个性化、迅速以及广泛,但是这些优点也是吸引沉迷的原因。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微博的同质竞争对手人人、QQ以及MSN,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其强势的地位,但是在记录生活引起围观式信息传播方面,远不及微博的力量。所以,也只能有微博能造成受众的沉迷。微博的简
易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深度不够。140字的限制能制造多少真知灼见,无非是一些闲杂琐碎的心情;转发与评论毕业寥寥数字,只能传递信息,怎么会游细想的交锋和情感的碰撞?我们沉迷在这个世界里,长期以往,只会形成一种“快餐式”的生活模式,填饱肚子即可,管他营养不营养。微博沉迷也许不像网游沉迷那样真的会消耗我们大量的事件和精力,但它也会成为我们的依赖,然后同化我们,让我们也变得简单而机械化。
不管现代大众传播造就了许许多多我们熟知甚至亲身在使用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弊端也会慢慢体现出来。但总的来说,大众传播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多重大的改变,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迅速,不断地向前进步,我们的社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信息时代的我们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千万别迷失了自我。目前我觉得我们处在“接触式”的信息时代,接触按钮,接触屏幕,接触我们身边的人,轻轻的触摸会带来非一般的感觉,正像iPhone诞生一样,彻底的改变一切。这是我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总结,“接触式”的时代。下个十年会使怎么样?难道是“声控式”的时代?难道乔帮主走后留下最后份礼物会又一次改变我们的生活吗?Siri,(苹果用在iPhone4s基于ios5系统下的智能语音识别功能)这项新的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但内藏无穷的乐趣与奥妙。可以去看看网上Youtube(谷歌旗下视频网站)关于iPhone4s的视频,那位老兄爱上了自己的手机,这看起来也太荒唐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