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有哪些民俗特点
大寒节气有哪些民俗特点
1、大寒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预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预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旧时大寒季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置芝麻秸的影子。由于“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利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深厚。
2、防风御寒
寒冬岁暮,经过一年辛勤劳动的人们,也该适当进补为来年储备身体能量了。民间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古训,这一季节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备风寒邪气的侵扰,日常饮食中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食物有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
3、大寒进补
大寒节气也是进补的季节,对于体质弱的人来说,大寒进补仍是一项重要内容。旧时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
风俗,糯米味甘,性温,比一般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御寒滋补成效。而富贵人家在大寒饮食上的讲究更加细致。因大寒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大寒进补的食物量渐渐削减,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将来春天万物的升发。
4、大寒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殊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头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预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许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布满了喜悦与快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风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行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如今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平稳年。
5、大寒祭灶
唐宋以后,南方祭灶在腊月二十四,北方则在腊月二十三。除此,民间又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即官府腊月二十三、百姓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腊月二十五祭灶。
祭灶的风俗在各地则略有不同。在北方,如《天津志略》上说:二十三日,祭灶,供以糖饼、糖瓜、黏糕、胡桃等品,又备草料、凉水,谓用以秣灶君之马。祭时,必使炉火炽盛,以糖饼置炉口,亦有
缘而涂之者。相传灶君朝天,白人间善恶于玉帝,以行赏罚,置糖炉口,则口粘,不复能语。故焚神纸时,必祝曰“好话多说,不好话少说”。祭毕,以糖果与家人食之。
大寒节气吃什么好
八宝粥
古时在北方,大寒天气虽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人们便开头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预备年货,迎接中国人最重要的新春佳节。大寒这天,还会制做传统的八宝粥食材,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八宝饭
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由于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蜜,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一说是周王伐纣后的庆功美食,所谓“八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不过更加靠谱的解释是八宝饭源自于江浙一带,经由江南师傅进京做御厨才传到北方。如今宁波、嵊州、嘉兴也都保存着过年吃八宝饭的风俗。
糯米饭
古语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
米饭驱寒是传统风俗。民间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温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成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合。加之糯米饭寓意暖和,从年头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利之意。
糯米味甘,性温,具有御寒滋补的成效,人们可以蒸煮糯米饭,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莲子、枸杞子、桂圆肉、大枣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后加点白糖,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
鸡汤
到了大寒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炖汤不宜使用高压锅,由于养分物质在小火慢炖的过程中才能渐渐释放出来。使用高压锅尽管可以缩短煮熟肉的时间,却达不到煲汤的效果。因此,熬制鸡汤时应当选用砂锅,先开大火烧煮10分钟,后调小火慢炖。此外,在熬汤时,尽量不要揭锅盖,不然简单“跑气”影响鸡汤的味道。
年糕
吃“消寒糕”的风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温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成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
有“年高”之意,带着吉利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所以老北京的风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利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大寒节气要留意什么
1、不损阴津
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一般在长江流域从〔冬至〕开头降水削减,经过一个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正是最枯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湿度甚至只有30%左右。
随着天地间水气的削减,人体内的阴液也会简单缺乏,许多呼吸系统有宿疾的人经常会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假如由于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则更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急状况。
在起居方面,假如室内常开暖气或者空调,除了留意常常通风之外,最好可以使用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晚上睡觉假如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或开太热。尽可能增加饮水量,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洗澡前后最好也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立春吃什么传统美食2、不宜食用燥热之物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终一个节气。此时的北京,天气寒冷。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本,宜热食,切忌食生冷、粘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之阳气,不要过多食用燥热之物。
大寒节气前后,人们可以依据不同体质进行饮食调补。偏于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