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复习资料
一、结合十九大精神,联系实际论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影响。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正确把握历史阶段没有变与同一历史阶段中不同过程、不同时期变化的关系。应该认识到,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新表述表明,我国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成为中国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因此,必须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夺取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一是更好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站稳人民立场,通过调整和完善各项发展战略、政策,再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物质基础。二是进一步从全局的高度思想和谋划党和国家
工作。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紧密联系人民众的愿望和期待,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共同提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相互促进、全面发展。三是把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要结合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坚持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辩证主义方法论,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根号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联系实际论述“四个伟大”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
“四个伟大”分别是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巨大的变化,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一是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二是更加自觉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众的行为。三是更加自觉地顺应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四是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
五是,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别的什么政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的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过硬。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是挑战频仍、矛盾集中,越是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四个伟大”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内在逻辑是: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着正确方向,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破浪前行领航导向;伟大斗争是动力,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破题解难,扫除障碍,提供动力牵引;伟大工程师保证,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理想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伟大事业是路径,宣示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前进道路。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联系实际论述“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重大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成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新平台。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贫富分化加剧,反全球化、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其深层次根源,仍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一带一路”紧紧抓住这个最大公约数,着眼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致力于打造不同文明和谐共融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
其次,“一带一路”成为深化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加强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贸易投资合作,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构筑多层次人文交流平台,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
最后,“一带一路”成为探索和创新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重要平台。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在历史转折点。“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放包容的精神,主动参与和积极引领全球经济议程,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现有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增量改革,增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权和发言权,未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品台。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代表的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打造,改写了全球经济版图和政治格局,为世界增添了共
同发展的新动力,引导了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构建新方向。中国将依托这一系列重要平台,继续与世界同行,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更重要的贡献。
四、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认识和行动。第一,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要深学笃用、增强自信,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要用好辩证法,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要创新手段,发展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制的保障作用;要守住底线,积极主动、未雨绸缪,及时化解矛盾风险。第二,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突出发展的创新性、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内外联动性和包容性、普惠性。第三,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工作关系的调整,必须全面创新发展机制、重塑发展生态,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五、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健全我国的政治制度及为什么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政治制度模式。
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因此,必须做到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更好的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要与时俱进推进人大自身的制度与体制机制建设。
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以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为支撑,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必须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继续加强政党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扎实推进政府协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认真做好人民团体协商;稳步推进基层协商;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只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人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切实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做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政治制度模式,一般指一个国家或一类国家稳定的、常态化的关于国家权力配置及实现形式的政治制度安排。模式是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是保护资产阶级私人占有制的政治上层建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性质相适应。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指导下,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和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为宗旨建立起来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需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状况相符合,也同中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众多等实际状况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
六、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二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三是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
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五是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突出中国特、实践特、时代特,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代中国特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求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推进严格执法,就必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性破坏。人民权益要依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坚持吧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七、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知、领悟、培育、弘扬。
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实践养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活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开展面向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健全制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度是价值观的体现,价值观是制度的灵魂,价值观和制度共同发挥这规范和影响人们的行为作用。
凝聚共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氛围。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相互交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联系实际结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论述如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
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特定贫困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
焦发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六是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应越来越强烈。通过制度建设依法保障人民权益,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九、分析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现在很多企业都追逐利益,以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在环境保护这部分投入上基本上是能省则省,甚至有些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基本上没有。在他们心目中,钱是永远放在首位的,如何追逐利益最大化是这些企业的基本目标。
政府在监督保护环境上面没有做到自己应有的职责。一些地方政府,明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是生态的破坏,但是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指标和速度的一味追求,也或因对GDP增
长速度的需求,以至于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这两者间,没能有最最基本的平衡。所以这样的后果是政府对于这种对环境保护不达标的企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于还放任企业对环境的这种污染。
技术和经济因素的原因。有些企业它们很想把环境保护这一环节做好,但受制于技术有限,往往是有心无力。而国家和政府在保护环境的新技术上的投入非常有限,不能对企业一个很好的支持,导致企业只能把环境保护放在一边。好的技术不成熟,成本高,这些都是不能把环境保护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
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建设美丽新中国,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六项原则,加快绿发展步伐,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人民的正义为什么播不了推进绿发展。要求加快建设绿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低碳的生活方式。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任务,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要求。需要我们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树立底线思维,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优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推进重点区域修复;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十、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