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力运作中的政治修辞
政治权力运作中的政治修辞
——必要性、普遍性和功能分析
 
刘文科
 
【内容摘要】政治修辞是客观的政治现象,它是政治权力得以发生实际影响的重要条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政治学范畴之一。政治修辞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必要途径,是政治权力运作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哪里有政治权力的运作过程,哪里就有政治修辞。政治修辞在政治权力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获取和维持政治合法性,进行政治动员,建构政治现实,实施政治欺骗,反映政治文明及其发展进程。
【关 词】政治修辞;政治权力合法化;政治权力运作过程
【作者简介】刘文科,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0804006204


  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运用一定的政治语言,在政治过程中实现政治说服的技术和能力。政治修辞是客观存在的政治现象,它是政治权力得以发生实际影响的重要条件。尤其是政治权力要想获得合法性,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政治权力,更离不开政治修辞

  一、政治修辞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必要途径

  研究政治修辞,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研究政治过程为什么需要政治修辞,以及政治修辞在政治过程中的地位。简单来说,政治修辞是政治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任何人都不可以没有它,它要么能够用来传播治国法则,要么肯定事关一个王国”[1]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普遍持有这样一种观念:政治关系总是以某种方式涉及权威、统治或权力。”“政治学是一门经验的学科,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于是,“权力概念是政治分
析的核心[2]。概括说来,政治过程中的政治行为主要包括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政治沟通等。在政治过程中,政治主体的诸多政治行为均是以政治利益为根本动因,围绕政治权力而展开的,目的在于使政治权力得以实现和运用。因此,政治利益是政治过程的起点和终点。但是,政治利益的分配只有通过政治权力才能实现,政治权力是分配政治利益唯一有效的工具。相对于政治利益而言,政治权力是实现利益分配的工具。但相对于政治过程来说,政治权力是核心,是政治过程中各种政治行为的焦点[3]

  既然政治权力是政治过程的核心,是政治行为的焦点,那么获得、维持和运行政治权力就成为政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从理论上来讲,任何政治权力首先需要通过暴力来获得。但是,一个有效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却不能单靠暴力手段来维持,只能把暴力作为维持有效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后盾。因此,要维持和运行政治权力,政治主体必须使人们自愿服从其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而不是因暴力产生的恐惧或物理力量的强大迫使人们不得不服从。这样,政治主体就要借助合法性获得人们自愿的内心的服从。正如马克斯韦伯所揭示的那样:“任何统治都企图唤起并维持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4]239 合法性是指:一种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力能够让被统治的客体认为是正当的、合乎道义的,从而自愿服从或认可的能
力与属性[5]。那么如何获得并维持合法性呢?

  要想让社会成员承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其途径和方法固然有多种,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说服他们相信政治权力的获得是正当的,自然也应该正当地继续拥有。毕竟,在政治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利益、政治体验、政治价值、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在政治权力合法化的过程中,要求那些获得政治权力的人说服那些持有不同政治价值和经历不同政治体验的社会成员相信其权力的合法性,并最终按政治主体的意愿形成对其合法性的信仰,就必须采取特定的修辞方式进行政治宣传和政治沟通

  那么,这种采取特定修辞方式来表达政治主张,以获得行为正当性的过程就是政治修辞过程,即政治主体运用政治语言所构成的恰当的措辞、神话、隐喻、传统、意识形态等,或采用各种修辞格、修辞手段等进行政治说服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要赋予自身的行动以正当性。而在政治过程当中,政治主体则需要赋予其政治行为以意义和正当理由。并且,任何国家的任何执政者都要根据政治情势的需要提出新的措辞、新的纲领和新的理论,从而获得其政治权力和政治行为的合法性。比如,“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说明封建皇权的合法
性以及在皇权合法性基础上产生的某种政治行为的合法性,使普通民众服从封建统治者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陈胜、吴广起义时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一方面表达了一种理念,一方面也包含了巧妙的修辞,从而使秦末农民起义具备了正义性,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日本把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说成是“进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或者说是进行“大东亚圣战”。其目的在于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使日本人民相信日本政府的行动是正义之举。可见,政治行动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政治行动者都要以正义的理由来获得其合法性。因此,获得并维持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政治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政治修辞的过程。政治修辞是政治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政治权力合法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二、政治修辞是政治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的直接目标,但只有具备合法性的政治权力才是有效的政治权力。而要获得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就需要通过政治修辞实现政治说服。相对于政治权力而言,政治修辞是政治权力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工具。因此,政治权力的普遍存在要求政治修辞的普遍存
在。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具体解释。

  第一,获得政治权力的过程伴随着政治修辞的过程。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政权都宣称它所获得的权力是合法的。在证明其合法统治的理由时,要么是声称它代表着神明进行统治,要么是声称它代表着人民的利益等[4]241。无论是采取暴力方式还是和平方式取得政治权力,政治主体都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政治修辞,举起“正义”的旗帜,充当“正义”的化身,以向社会成员表明其获得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使人民接受、支持、拥护其所获得的政治权力。纵观世界政治史,没有一个政权能离开政治修辞而获得政治权力的。比如,在中国历史上,从“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开始,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政治修辞,但总体上都是以“天命”作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在西方历史上,古代奴隶主政权被说成是神赐的;封建世俗政权被说成是上帝赐予的;而资产阶级的政权被说成是人民订立契约的结果,人民为了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才建立了政府。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及其政党在领导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主张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为了使真理能够迅速传播,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也会采取众易于理解的、喜闻乐见的语言修辞形式,向众进行说服教育工作[6]


  第二,维持和运行政治权力的过程也伴随着政治修辞的过程。政治权力获得之后,政治主体仍需要以政治修辞为手段进行政治宣传和政治沟通,使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认同转变成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威的普遍信仰。无论这一权威是政府、领袖还是法律,都需要通过普遍的政治修辞活动建立社会成员对它的普遍信仰。只有这样,才能构成政治权力维持和运行得以实现的可靠基础。而普遍的信仰要求普遍的内心认同,普遍的内心认同就要求政治修辞来支持,以维持、强化或转变公民的政治态度,使之符合政治主体的愿望。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统治者总是以这样那样的政治修辞构建符合人民心理需要的政治修辞框架,让人民服从或顺从其统治。政治主体在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时需要运用政治修辞对公众加以说服,使公众相信公共政策实现的政治利益是社会成员普遍信仰的神明的利益或整体国民的利益,并说服公众相信公共政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其实,在现代政治过程中,说“公共政策”而不说“国家政策”这一用法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修辞。它似乎在表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为了公共利益;政策具有公共性;政策不是公众印象中与公众相对立的国家的,它应该是公众的。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从政府机关到公众舆论,都需要政治主体进行足够的说服
工作。在政府内部,政策制定需要在代议机构中进行辩论、求证,使代议机构本身认可所要制定的政策。然后,所要制定的政策需要交给公众舆论进行审查。只有公众认同所要制定的政策,政策才能最终得以制定和执行。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离不开政治修辞。

  在政治过程中,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也需要政治修辞。政治社会中的政治利益总是处于非均衡的分布状态。为了达到政治利益的均衡,或能够实现公民的政治利益要求,公民就要参与政治,影响政府决策,保障公民的政治利益。公民参与政治,不仅要说服政府接受自己的输入性要求,还要在参与过程中影响舆论同情,扩大支持力量,以造成对政府的压力,因此也需要修辞。否则,公民要求的政治利益就不能得到保证,政治参与就不会实现其目的。政治沟通则是纯粹的政治修辞活动。如果说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伴随着自上而下的政治修辞活动,政治参与伴随着自下而上的政治修辞活动,那么政治沟通则伴随着政治主体相互间的政治修辞活动。一般而言,“政治沟通就是政治信息通过一定的通道进行交换与传递的过程。”[7] 很显然,政治信息是以政治语言为载体的。而且交换与传递政治信息的最大目的在于说服,在于使政治利益存在矛盾的双方达成妥协和一致。没有较好的运用政治语言的艺术——政治修辞艺术,就不可能在政治沟通中说服对方,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争取自己
的政治利益。

  三、政治修辞在政治权力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西汉文学家刘向在其《说苑善说》中写道:“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政治修辞是治国安邦平天下不可缺少的政治力量,在政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政治实践中,政治修辞的功能是围绕着政治权力而发挥的。但是,政治修辞无论发挥多少功能,它都要首先发挥其政治说服这一基本功能。简单地说,政治说服就是政治主体通过政治语言改变、维持或强化政治客体的政治态度,使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获得需要的政治支持、政治权力得到服从的说服活动。只有在这一基本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上,它才能够进一步发挥其政治过程中的其他重要功能。政治修辞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获取和维持合法性

  政治主体在进行政治活动时,首先要获取和维持其拥有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政治主体拥有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说服政治客体的结果。要想说服政治客体承认政治主体本身的合法性,政治主体总是采用一定的政治修辞方式

  根据韦伯有关合法性类型的分析,可以把获取和维持合法性的政治修辞分为三个方面,即以传统为依据的政治修辞、以魅力为依据的政治修辞和以法理为依据的政治修辞。在以传统为依据的政治修辞里,政治主体表明自己的政治权力来源于某种政治传统,比如可以说政治主体的政治权力是人们所普遍信仰的神圣传统授予的。在以魅力为依据的政治修辞里,政治主体以其个人魅力,诸如其所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英雄气概、楷模榜样等,使人们认同并拥护其所获得的政治权力。在以法理为依据的政治修辞中,政治主体宣称自己的政治权力来源于人们相信或认可的制度,其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是根据制度的规定获得的,这种制度的规定一般表现为一个国家的宪法以及选举方面的法律。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治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合法性本身又成为政治主体行使政治权力的政治修辞。有了合法性作为保障和基础,政治主体就打着“合法”这种政治修辞性的旗帜行使其政治权力。在此基础上,政治主体就可以进一步通过政治语言进行政治宣传和政治沟通,说服人们服从其对政治权力的行使,保证政治权力的正常运行。

  2.进行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是政治权力运作中的重要方面,是政治主体利用政治修辞说服政治客体,使他们产生符合政治主体所希望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有利于实现政治主体所希望达到的政治目标的过程。政治动员是政治修辞功能发挥得最为显著的一种政治行为。在进行政治动员时,政治动员者通过对政治动员对象进行政治宣传,从而激起政治动员对象内心的理性和情感共鸣。

  政治动员的效果与政治修辞的效果有很大关系。如果政治动员者具备高超的政治修辞技巧,就能够产生较好的政治修辞效果或其所希望的政治动员效果。比如,政治修辞的内容是
否符合政治动员对象的意愿、政治修辞的手段是否符合政治动员的总体要求、政治动员的手段是否灵活适当、政治修辞的内容和手段是否以一定的政治情景为依据等。成功的政治修辞必然带来成功的政治动员。反之,政治动员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

  3.建构政治现实

  众所周知,政治现实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政治现实却并非完全是“现实”的。有时候,政治现实是采用政治语言进行修辞性建构的结果。其实质在于把本来没有发展方向的政治生活通过政治修辞建构出来,并引导人们的政治生活朝向其建构的方向发展。这时,政治过程中的政治主体总是给人们勾画一幅动人的政治图景。无论这一幅政治图景是乌托邦还是政治理想,他总能让人们相信这就是通过人们努力可以实现的现实。

  在建构政治现实的时候,政治主体就要采用各种政治修辞手段,比如采用一定的政治修辞框架、一套政治语言、一个神话、一种隐喻等,使其政治理想变成人民的正义为什么播不了现实。当然,利用政治修辞建构政治现实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比如要通过政治家提出政治理想——通常我们所说的
政治设计;建构符合政治主体要求的政治价值观;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使人们接受在一定政治修辞框架内所形成与表达的政治意义、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观;使人们接受并习惯于政治修辞所建构的政治思维、政治术语;让人们在一定的政治修辞框架中做出相应的政治行为等。政治主体建构政治现实是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要么是为了给人们的政治生活注入活力,要么是为了掩蔽真正的政治现实,而使政治生活变成政治主体所希望的“政治现实”。

  4.实施政治欺骗

  政治修辞的直接目的是实现政治说服。从政治说服的性质上来看,可分为真实性的政治说服和欺骗性的政治说服。一般而言,所谓真实性的政治说服,就是说政治主体采用了与政治客体的利益相一致的政治修辞。而欺骗性政治说服则纯粹是为了政治主体的政治利益,甚至有时要损害政治客体的政治利益,但为了获得和维持政治权力,仍然要求得到政治客体服从或支持而进行的颠倒黑白的政治说服。比如,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往往采用欺骗性的政治修辞。把本来是剥削阶级的利益说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甚至说成是被剥削阶级的利益,从而换取被剥削阶级对其政治统治的服从或支持。在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
也是一种实现政治说服的政治修辞。不过,意识形态包括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和被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最具欺骗性的政治修辞就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最大作用就是掩蔽和扭曲现实,这种掩蔽和扭曲作用只有通过巧妙的政治修辞才能发生。

  政治修辞与意识形态最直接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主体总是要通过政治修辞利用并改变人们的情感和幻想;一个是通过影响政治客体的思想方式和人生观,进而使他们服从或支持现存的意识形态要求和政治秩序。从政治修辞的角度来看,意识形态是影响深远、效果持久的政治修辞,它深刻地影响着具体的政治过程。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始终坚持政治修辞的真实性说服,使政治过程符合民众的意愿,保证民众的政治利益。而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则始终坚持政治修辞的欺骗性说服,使政治过程符合剥削阶级的要求,保证剥削阶级的政治利益。

  5.反映政治文明及其发展进程

  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及自身所获得的积极政治成果和进步状态,它包括政治意识文明
、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文明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政治修辞,政治修辞一方面是政治文明的表现,一方面促进或阻碍着政治文明的发展。

  第一,政治修辞本身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它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与赤裸裸的暴力政治相对立。政治文明在政治修辞上具体表现为政治修辞内容的文明和政治修辞手段的文明。前者可以表现为文明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制度内容;后者则表现为文明的政治行为。相反,落后的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必然表现为消极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政治修辞。

  第二,政治修辞给政治文明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积极的政治修辞可以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消极的政治修辞则会阻碍政治文明的发展。当政治修辞的内容与手段与政治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时,政治修辞就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比如,当一个先进的政权代替落后的政权时,先进政权的政治修辞就表达出先进的政治意识、服务于先进的政治制度、外在为先进的政治行为。相反,当政治修辞的内容与手段与政治发展的方向相悖时,政治修辞就会阻碍政治文明的发展。

  总之,政治修辞是普遍的重要的政治现象,在政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随着政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尤其是随着政治权力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政治修辞问题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成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斯金纳昆.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M].王加丰,郑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1.

  [2] 达尔罗.现代政治分析[M].王沪宁,陈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6,31.

  [3]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573.

  [4] 韦伯马.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 张星久.论合法性研究的依据、学术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J].法学评论,2000,(3):26.

  [6] 列宁全集:第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829.

  [7] 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