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精品教案
课题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单元 | 第七单元 | 学科 | 历史 | 年级 | 八 |
学习 目标 |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 ||||||
重点 | 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 ||||||
难点 | 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个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人民解放军又是如何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 以综述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
讲授新课 | 一、解放区的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出示材料: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人民的正义为什么播不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思考: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原因是什么?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实现耕者有其田。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出示课本“材料研读”,思考:如何看待当时中国土地占有情况?为什么要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回答: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状况极其不合理。地主、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压迫剥削,导致农民生活的极度贫困。 出示材料:经过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思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出示图片体现的效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 播放视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出示材料: 材料一 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出的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 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的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去,我们打出去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思考: (1)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 (2)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出示图片,强调这一战略布署的重要性。 2、三大战役 出示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图片 强调: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已由130万增至280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的1/4,人口占全国的1/3,大部分完成,后方更加巩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相关内容 讨论: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出示三大战役示意图,教师讲述三大战役的意义。 3、南京解放 播放《渡江战役》视频,展示渡江战役示意图,知道: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意味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出示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发动的是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政治孤立,贪官横行,统治腐败;军队厌战。 | 学生阅读课本出答案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合作讨论 结合课本内容总结 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思考 学生阅读材料体会大别山地理位置的重要。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合作探究 |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实行新的土地政策的原因。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既提高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也可以从材料中得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对图片的解读,更直观地感受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平解放北平的重要性。 通过视频使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壮威武和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的穷途末路之势。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
习题 | 1、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 B ) A、发生在三大战役结束以后 B、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C、解决了全国农民的土地问题 D、在中国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2、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C ) 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3、我们家乡的一方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省(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D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5、问答题 【伟人情怀】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1)材料中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试分析党中央在河北西柏坡指挥的“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人民众的大力支持;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等。(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答出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的两层意思即可) | ||
课堂小结 | |||
板书 | 一、解放区的: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序幕 2.大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南京解放:国民党结束在大陆统治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